云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实验指导意见

时间:2021-07-08 13:43:24 教育 我要投稿

云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实验指导意见

云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实验指导意见

  一、云南省开展“校本培训”实验的背景

云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实验指导意见

  “校本(school fostd)培训”首起英美。随着我国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的展开,“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一项重要渠道,一种重要的形式,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兴起。北京、上海、浙江、湖北、辽宁等地开展的“校本培训”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提出了不少有待研究的问题。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自执行省政府1996(35号)令,历时五年,已经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的工作格局。其中实施履职晋级培训的形式主要是采用集中统一的培训模式,即统一计划、统一课程、统一辅导、统一考试、统一管理。这是由当时的四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

  1、省、地、县三级继续教育的管理系统尚缺乏整体运行的具体责任目标和运行管理机制。

  2、省内各级培训机构尚在建设之中,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正在初步形成。

  3、适应教师继续教育需要的教材、参考书等的建设,全国刚刚起步,可供选择的教材甚少。

  4、多数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尚待确立,许多学校虽然关注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但缺乏明晰的教师“校本培训”的规划蓝图和实施“校本培训”的能力。

  通过上述条件的分析,云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晋级履职培训,在“九五”期间采取沿海发达地区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师自主选择的培训模式尚不具备实施条件和能力。于是,首选的晋级履职培训的渠道和形式为集中统一的培训模式。通过集中统一的培训,不仅在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视野,增进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育科研等方面使广大教师受益,而且在改善全省实施继续教育的条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广大教师对接受继续教育有了基本的认同;省、地、县三级继续教育的管理系统基本上形成了整体协调运行的态势;各培训机构基本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以能力为本位的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也打开了可供选择的局面;同时,还开辟了以《云南教育》牵头的专门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辅导和交流学习、研究成果的阵地。

  由于上述实施继续教育条件的变化,才有可能将在采用集中统一培训模式时就开始酝酿的“校本培训”提到议程,实施集中统一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取其二者之利,舍弃二者之不足。这样做,完全符合模式构建的条件原理和系统原理。

  集中统一培训的优势在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提供课程选择的方向和统一考核要求,带有鲜明的行政指导性,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外在作用力的集中体现。集中统一培训模式的不足方面,就云南而言,第一是难以适应云南教育“底子薄,差异大”特点的针对性的要求,势必形成三种反馈 : 一是恰到好处,二是吃不饱,三是吃不消,而从影响了培训的实效。第二是在集中培训的时间结构上必然要占用大量的寒暑假进行系统辅导和考试。尽管强调集中培训应以平时自学研究为基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自学往往自流,从而降低了集中培训的效益。第三,集中培训的内容通常是理论为主,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和智能也存在相当的局限。

  “校本培训”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易于启动教师的学习内部动力。但其不足在于势单力薄,在于缺乏统一指导和统一评价要求,从而也影响培训的效益。

  所以,“十五”期间云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晋级履职培训拟议构建集中统一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决不是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在集中统一指导下成为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坚实的基础,使集中统一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得以更好的、充分的体现,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理论思考

  “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讲,源于学校自主发展的需要,源于教师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具有形成性和发展创新性,并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终身学习,终身先受教育是教师成长规律的内在规定。尽管这种内在规定的实现需要各种方式的外力强制的推动,但终身学习、终身先受教育始终是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否则就不能成其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主体的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受“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认识总规律支配的,也就是说教师主体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而知困、困而思学”,说明教育教学实践及其实践的发展需要是教师主体认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所学到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手段、教育的技能内化为自己素质和智能的根本途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主体创新性的施展舞台。于是,教师主体在所在学校的岗位实践的发展需要呼唤“校本培训”的实施。尤其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淘汰的驱动力加大,学校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客观上要求必须改变单纯使用教师的局面,开拓“用人—育人—用人”的新格局。“校本培训”的实验和展开就为这种新的用人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这既是办校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反映,也是代表教师根本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优质学校,办优质教育,出优质人才的重要的务实的举措。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内涵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多样化的。为实现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差异性的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培训发展在目标上、内容上、方式上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学校校本培训能从学校育人的需要和教师特长的发展上,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提高的内容和要求。从而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助于多规格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教师的潜能和特长的充分发展。

  总之,“校本培训”是在安排规划指导下,以学校为教师成长的摇篮,以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宗旨,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的校内在职培训活动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首先是政府行为,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相对统一的要求,既是集中培训的重要环节,又是全部继续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学校的有组织的行为,同时又是教师个体的自主行为。其重要价值在于能直接涉足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 能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多元化的需要 ;能有助于形成继续教育外驱力和内驱力统一的动力系统,有助于校内师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有助于中小学校同培训机构的进一步沟通和结合,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拓宽继续教育的渠道,推动教育的创新。

  三、“校本培训”的任务和当前的培训内容的框架

  “校本培训”的永恒性任务就是以学校为单位建设好师资队伍,办好学校,满足人民对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当前,“校本培训”的限时性的具体任务,就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校及各层次教师的实际精选校本培训的内容。

  1、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更新教育观念这一根本问题,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思想、目标和要求。

  2、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实践,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重点是提高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 提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收集处理利用信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结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尤其围绕课改的实践和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逐步使学校教育科研比较符合规范要求,并特别注重自己的、他人的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3楼 5、结合本校的实际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和重点。

  四“校本培训”的层次要求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校内培训,而全体教师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校本培训”不同层次的对象既要有共同的要求,也要有层次性的要求,贯彻“保底(即共同的基本要求)不封顶”的原则,积极鼓励教师主体的进取精神。

  1、凡有教师资格和职称的校级、中层领导,均应带头参与校本培训,除专业培训要求外,还需要提高学校管理方面的素养。

  2、初、中职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应认真完成省统一的履职晋级培训的学分要求。逐步由关注教学知识的准确性,到关注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到关注教育教学工作的艺术性。

  3、高职教师和已经达到省、市、县(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水平的教师,亦应有履职培训课程选择,并以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主题,努力在课改中,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充分展现教师生命的辉煌价值。

  4、学校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职提高虽然不在严格意义的教师“校本培训”范围,但是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亦应考虑他们的素质提高的需要,以利于“管理、服务”育人水平的提高。

  五、“校本培训”的形式

  在校本培训的形式方面,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需要对以往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加以科学的升华和应用,切记不可搞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

  1、自学互助式。即对按规定的必选或限选的课程坚持自学为主,并共同探讨。

  2、校长讲座式。即校长根据校本培训的需要,每学期作一次带学术性的讲座或专题报告。

  3、专家辅导式。即由学校根据校本培训的需要开列请专家辅导的“菜单”,请有关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请专家辅导的“菜单”,可以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进修课程中的难点问题,还可以是拓展知识视野增进科学文化素养的问题。

  4、观摩研究式。即结合学校组织、发动的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讲赛课等活动,以及结合班级主题活动,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关活动,开展相互观摩学习活动,并认真研究其中的新鲜的成功案例或从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提出深化改革的课题,逐步提高观摩研究的科技含量。

  5、课题研究式。即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师或个人或群体进行课题申请,由学校按“校本科研条例”评审后进行研究活动。选题方向应注重针对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6、学校交流式。即由学校组织或几所学校联合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或经验交流活动。学校亦可派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全市的有关交流活动。

  7、访问考察式。即学校组织教师有目的的到外校、外地进行访问考察活动,汲取先进经验和有益的教训,以资借鉴和创新。

  8、师徒互动式。即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帮带新教师。师徒之间应倡导认真帮带,虚心求教的精神,发扬“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和“青胜于蓝,冰寒于水”的师道传统。

  9、学刊用刊式。即以有关刊物,如《云南教育》等为不见面的教师,组织阅读有关文章,并将这些刊物作为展现“校本培训”的成果的舞台。

  10、根据学校的实际创造出新的形式。

  六、校本培训的考核

  校本培训的考核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纳入省统一考核的项目为省统一规定的教师校本考核履职晋级的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实行学分登记制度。其考核办法分为校本考核和参加统一考核。校本考核占该课程总分的二分之一,考核方式可以是“读书笔记”不少于万字,可以是论文,可以是实践应用,校本考核经验证方可登记上报。参加省统一考核的成绩折算为该课程总分的二分之一予以登记。校本考核与统考两项成绩,合成后即为该课程学习成绩。

  第二部分,纳入“校本培训”其他项目的成绩考核,按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进入教师业务档案。考核项目主要是 :

  1、参加课改实践活动。合格等级的量化项目有编写课改计划 ;每学年举行两次研究课或公开课 ;提供一份教学案例 ;按要求听四次研究课或公开课并写出评课意见。在完成上述活动要求中以质量定优、良。

  2、开展课题活动。合格等级的量化项目包括编写课题申请,记录课题研究过程,查阅积累相关资料在10000字以上,完成课题成果表达。在完成上述要求中视其质量定优、良。

  3、帮带新教师。师徒双方完成编制的师徒协议规定的基本要求则视为合格。指导教师精心指导全面关注新教师成长,新教师虚心学习,成长显著,师徒双方均可计为优秀,也可视具体情况只计指导教师优良或只记新教师优良。

  4、根据学校发展自定的项目。

  七、“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1、学校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其职责为: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编制“校本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各校“校本培训”应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实施方案之中,纳入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规划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规划与实施应突出校本培训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从教师队伍建设上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予以本人年工资3%的奖励 ;考核为优秀,予以本人年工资5%的奖励。(所需费用在学校年度资金中列支)。

  2、学校隶属的县(区)市主管部门为“校本培训”的指导者、管理者、促进者、监督者。其职责为指导学校编制校本培训计划、监督计划实施,组织经验交流,组织对“校本培训”的评价活动。对主管部门此项工作的评价依据为到学校指导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完成上述要求由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门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资鼓励。

  3、省教育厅师范处、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对“校本培训”负有指导、调研、组织有关科研、适时交流经验的职责。对其评价的依据是“指导意见”、“调查研究报告”及有关科研成果。

  4、有关培训机构对所负责地区的“校本培训”的具体职责为 :

  (1)调查研究并写出年度调查报告,协助师训行政部门参与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工作。

  (2)提供对省统一必修课程的专题性辅导的菜单供学校选择。

  (3)提供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或学科前沿性研究专题讲座的“菜单”供学校选择。

  (4)接受学校开列的专题讲座的菜单。如自己无力承担或协助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施教。

  (5)履行省统一规定进修课程考核成绩的核验和登记的职责。

  八、“校本培训”实验工作组织领导

  “校本培训”实验工作在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进行。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

  组长为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高云姝。

  副组长为省教育厅师范处副处长魏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林兆其、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裕华。

  成员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刘玉莲、昆明市教育局师训处处长、昆明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昆明五华区、盘龙区教育局分管师训工作的副局长、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教师进修校校长、昆明第一、第八、第十二中学、盘龙区一中(含小学部主任)、师大附中校长(邹晓辉、赵尔民、胡立中、全洪涛、裴玉玲、杨淑芬)、《云南教育》二编室主任、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杨建坤、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狄丹。

  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顾问李正滋。

  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方式主要是调查研究、行政指导、总结经验和课题研究。

  九、“校本培训”实验研究的课题和预期效果

  1、“校本培训”的性质、地位、作用

  2、“校本培训”的实施条件

  3、“校本培训”的管理

  4、“校本培训”的目标设置与内容的选择

  5、“校本培训”的形式

  6、“校本培训”评价体系

  7、“校本培训”的案例研究

  8、“校本培训”与集中统一的屡职晋级培训的关系

  9、“校本培训”与培训机构的关系

  10、“校本培训”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通过“校本培训”实验和课题研究,预期效果能在以下方面产生推动作用,即能推动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变化发展,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

【云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实验指导意见】相关文章:

关于在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年”活动的指导意见10-17

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01-10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培训心得范文09-11

保育教育指导意见培训心得范文(通用17篇)11-30

指导教师意见09-09

护理实习鉴定指导意见02-08

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11-05

市中小学校本培训计划01-19

摘选实习单位指导意见评语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