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1-07-09 10:35:51 教育 我要投稿

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所在,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一、“五五”普法以来,青少年法制教育有“五落实”

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根据“五五”普法规划,我们在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的基础上,还落实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由单一性变成多元化,从分散的布局转向一体化格局。

  1、突出重点有计划。“五五”普法开展以来,我们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作为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每年由“两委办”转发的普法实施意见中,把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列入重点对象。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以法制学校为主阵地,以在校学生为重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校在年初制定相应的学法计划,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内容。每年,我们还要对各学校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进一步督促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

  2、提供师资有队伍。对全市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到位率达100%。大多学校还有专门的法制任课教师,经过分析与调查,对小学生由思想品德课的老教师担任,因为小学生还处于“顺应阶段”,充满亲和力的老教师往往能起到以身试教的作用。对中学生由政治课的年轻教师担任,因为中学生个性日益明显,但心理还未成熟,能与学生沟通、愿与学生交朋友的年轻教师往往成了学生信任的知心朋友。法制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说教、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不断调动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后,法制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开展课外实践等活动进行谈心教育。法制教师还通过学校网络、信箱等途径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疑问,为其正确导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落实教材有提高。根据省普法办统一安排,为青少年学法落实了法制教材《少年惊叹号》,向全市中小学发放,市有关职能部门还组织编印了适合不同对象学习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为青少年学法提供了教材保证。后期,我们通过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教材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学校基本能够用好教材,利用班会、早读、课前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完成心得体会,并把好文章在全校张榜,促进了学生学法。

  4、确保课时有活动。学生在接受课堂法制教育的同时,能确保学生开展法制实践活动的课时。社会团体纷纷与学校结对挂钩,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普法活动。每年暑期,有关单位将轮流组织中小学生与高校法学院联谊开展社会法制实践,进村入社开展法制宣传,培养学生从小知法、学法、守法。部分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开庭旁听,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心灵的熏陶。学校基本上都能在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进行法制报告二次以上,在学生中引起了共鸣。我们还邀请了“育新”艺术团为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演出,各学校还组织学生对法制演出的观后感进行大讨论,把法制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5、建立机制有成效。落实学校、社会与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使法制宣传教育主导功能在全市各学校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地位不断巩固。通过有关单位的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日趋良好,法治氛围日益浓厚。社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社区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活动室已成为了青少年校外学习、娱乐的场所。加大对家庭的引导力度,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家庭成员的学法热情。我市实现了在校青少年零犯罪目标,学校、社会与家庭“三位一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初见成效。

  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问题

  一是缺少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单一,难以被学生主动愉快接受。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单调枯燥,教学形式呆板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三是教师由于工作教学任务繁忙,忽视了对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示范效应。

  三、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下步思考

  青少年普法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手段,我们要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我们应当以新的视野调整结构,用新的思路研究规律,在新的实践中寻找办法,通过科学设计和重组,从而实现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分析特点,抓紧预防犯罪教育。分析公安部门的数据,青少年犯罪的重点对象分别是单亲家庭、心理有障碍、家庭经济贫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往往得不到父母的亲切呵护和严加管教,他们因缺少自制力在出入电子游戏厅、网吧或在“狐朋狗友”的带领下发生了“质变”。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很容易地表现在脸上,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善于注意学生的情况,给予更多的亲切关和问题剖析、疏导,为学生解心结。学校学生中存在攀比现象是人的一种心理,当看到别人穿著名牌衣服,或会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自卑,或会向家长索要未果甚至萌生偷的念头。学校可规定学生在校时必须穿校服等必要措施,来减少学生间的攀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常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有时会被老师放在后排以致于不影响学生。学校追求升学率等诸多因素,抓住“尖子生”,冷落“双差生”,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他们无心学习,把时间花在了电子游戏、网吧等场所,从一开始的随意进出,变成了后来的“一发不可收 拾”。分析以上四类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特殊情况,了解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个别分析、不同指导。这样,就能找出病因,对诊下药,取得疗效。

  2、分析状况,认清四种重要性。一是认清潜移默化的重要性。父母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且巨大而深远。古人云:门口来了个小贩,3岁小孩偷条鱼回家得到了母亲表扬,到了23岁母亲却与他会面牢房。父母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子女知道错误的本质和严重性。二是认清个别帮教的重要性。针对个别品行差的学生,学校要建立档案,熟悉学生家庭、学习、心理等基本情况,民警与他们结对进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学校还要及时解决学生反映和所需,有一案例:一个学生被校外青年勒索,汇报老师得不到及时解决便纠集了朋友实施报复,酿成了后果。学校能解决学生困难也是建立师生信任的渠道。三是认清成长教育的重要性。据公安部门介绍,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实施犯罪时,都会以自己是未成年而大胆为之。消除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负面认识,是开展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大关键。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归属感”教育;对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对高中生,尤其是职高生的“人生观”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法律修养。四是认清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据法院数据统计,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比例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少家庭父母的呵护及社会的重视和关爱,很容易误入歧途。今年,我们通过“寻找身边不良行为”、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关爱新宁波小公民”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创新载体,实现吸引中教育。由于互动趣味性教育是一种诱发性教育,必须以吸引为主,这就要求这种载体必须适应青少年不同年龄群体的特点,力求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新的活动形式,青少年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法律意识就会渗透、融入到青少年的灵魂深处,使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每一位青少年的自觉意识、自主行为。如我市开展的青少年法制故事创作和演讲比赛、由专业律师参与的普法沙龙等都以载体的趣味性来传递法律理念,激发青少年学法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吸引全市中小学生的涌跃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法制观念。

   4、拓展文化,实现文化中“化”人。当代的校园法治文化应该是贴近青少年实际、贴近青少年生活,集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为一体,集中体现法治精神主旋律,题材、风格、形式等深得青少年喜爱的系列法治文化。青少年在这种文化引领下既能在娱乐中得到美感欣赏和精神愉悦,又能受到法治精神的熏陶和洗涤,那么如何来拓展校园法治文化?结合我市前期对校园法治文化的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确立青少年的法治文化精神偶像上下功夫,制作出赋予其鲜活生命、深邃内涵的卡通形象,并做足文章,通过活动来宣扬学法、守法光荣。二是要在发展百花齐放的校园法治文艺和文学上下功夫。发展为青少年所钟情,为青少年所呼吁,为青少年创造美的法治文艺和文学作品必须有一片良好的土壤。我市的校园文化发展已走向成熟,各类文艺和文学社团组织健全,质量较高,而且各有特色。同时外部环境也非常优越,区域高校资源丰富,高校(特别是高校法学院)与我市的法治共建已初见成效,这些为我们发展校园法治文化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结合各个学校的特点,组建不同类型的法治文艺宣传队,以丰富校园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要通过吸引学生的自主参与,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来参与法治文艺产品的创作生产,使创作生产的作品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观赏性,而且是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并能经受时间考验;也可借高校法学院的智力优势与各学校共同创作一些法治诗歌、童谣、歌曲、小品等围绕法治主旋律,又能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脍炙人口的佳作等,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元校园法治文化,实现以优秀作品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

  5、建强阵地,引导学用相一致。一是要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适当地选择看守所、少管所、劳教所等作为青少年学生参观实习基地,允许青少年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通过耳濡目染,达到教育功效。二是要注重活动的开展与进程、活动的影响与成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组织法制专场演出,也可开展谈体会、辨论等, 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加快消化吸收和转化。在活动结束后,开展回顾总结,探讨学习心得,优秀学员评比,为优秀的学员发放纪念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成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的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意识和言行中。三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还处在探索期,对基地的设立标准、如何达标、内部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考评业绩的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等一系列机制,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和健全。只有确保法制教育基地的正常运作,避免流于形式,才能真正为青少年法治实践提供一个长效、有序的稳固平台。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思考08-20

青少年法制教育之我见09-07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11-25

矿山关闭现状与思考07-10

关于推进建邺新城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07-08

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总结11-26

对师德师风现状的思考及建设10-04

品德与社会课堂现状的思考10-10

对档案利用现状的再思考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