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勇气和智慧直面教育现场

时间:2021-08-28 10:11:3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勇气和智慧直面教育现场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勇气和智慧直面教育现场

程红兵《直面教育现场》,在上海乃至全国很有名。《直面教育现场》中的批判与反思,是挣脱了“束于教”的界限,真正走到了更为广阔的教育情境中,给每日沉浸在这样的教育现场中感到无奈、麻木甚至有些昏昏然的我们带来理性的警醒,带来冲破限制的可能。

但是我还没有读过,今天中午在当当网订购了一本。

今天出版的《中国教育报》有关于“直面教育现场”的内容,算是对此书的预学习吧!

直面者,首先要“在场”—— 一个不在场者,其研究对象往往只能是一堆自我臆造的“幻象”,就像有些“专家”热衷于研究皇帝的新装上究竟绣的是牡丹还是玫瑰。

教育从业者需要直面现场,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我们许多人并不缺乏这种直面的勇气。不过,“在场”者却未必一定就是“直面”者,他必须以一种智慧的眼光来透视这纷纷扰扰变幻莫测的教育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首先要理解它为什么会“存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解释这一切都是怎样发生的,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并且进一步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最后才谈得上是否要对它进行改变及怎样改变——这就是程红兵《直面教育现场》对“教育现场”的“直面”。 

一、“双重意识”—“直面教育现场”的智慧思维方式

直面教育现场,除了勇气之外,还需要理解力,需要“直面者”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对这个世界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自己对世界的发现,而非外在理解的灌输。只有用智慧的眼光来观照,用思想的解剖刀来辨析,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教育现场背后的奥秘,才能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明了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将要向何处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知道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不对的。

面对混沌的教育现场,程红兵摒弃了那种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对立思维模式,用一种包容的(亦A亦B)、超越的(非A非B)、引导的(A统ab)的动态思维方式理解教育现场,提出了“用核心发展力代替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认为师生主体关系在教育发展中处于一种“相互渐变”的状态,主张教育批评应该是“直面现场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批评,始于论事终于说理的批评,不去恶意攻击他人的人格尊严以炒作自己,不去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哗众取宠,而是建设性地求真、求善、求美”。

程红兵对教育现象加以判断,我们能感到一种“双重意识”:一重是严苛审视自己的自我意识,一重是基于对他人(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等等不同的主体)的发展认识而产生的教育价值判断意识。这两种意识交织和冲撞,形成了他直面教育现场的一系列教育主张。

这种“双重意识”首先是对内的,是一种作为语文教育“局”内人的自我拷问和自我觉醒。程红兵多次对学员说:一个能够“自说自话”的人,才是一个独立的人——在一个人们已经习惯于“失语”的时代,其培训基地的许多学员被这个要求“折磨”得脱胎换骨,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贵的是,他同时又能深深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局”,其实都不是世界的全部,“局”内固然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但这种运作其实常常由它之外的另一个大“局”的发展和变化所掌控。教育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育如果固守一隅,不随外界的变化而调整,只会渐渐失去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他在书中对课堂教学改革开出的药方是“把课打开”,和社会生活、学生的真实成长需求对接起来,语文课堂才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果说教育界是一个圈子的话,那当然首先要呆在圈子里才有切实的体验和认识,但也要常常跳出去,站在圈外看自己,有时候才能看得更清楚。程红兵诸多让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观点,正是基于这种“跳出来”的思维方式而形成的。读他的书,常常会发现,当我们陷入某种教育思维的“井”中而惬意甚至自我得意的时候,他总是能够悄悄从圈内溜开,站在圈外的“井”沿上,以局外人的眼光重新打量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把这件事情的价值放到一个更大的体系中作出判断,并大喝一声,让“井中人”警醒过来。这个“跳出来”的过程,使他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坐标系中前瞻性地认识事物的价值和作用。

二、人格和自由—“直面教育现场”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育的价值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程红兵在书中这样大声呐喊。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思想字库,存在里面的一些关键词是你认识、理解、判断世界和作出决定的基本依据。从这本书中,大致可以提炼出一个程红兵理解教育的思想字库,其中的一些关键字,比如“批评”、“反思”、“价值”、“思想”、“前瞻”、“批判”、“文化”、“课程”、“人格”、“智慧”、“民主”等等是出现频率极高的概念,其中,“价值”和“思想”是最关键的两个词。

教育价值观是一种认识和理解教育现象的基本观念,其中包括对一些教育核心问题的思考,比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功用是什么?

从这本《直面教育现场》,能够鲜明地感觉到,贯穿全部内容的一条主线就是对人的价值实现的高度关注。

在《反思科学有序》一文中,他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价值取向必须与人格培养的.价值取向一致,必须服从于人的培养。”这种对教育终极目标的判断自始至终存在于大多数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教育使命感:教育最根本的逻辑、使命与依据都在于“成人”。人与教育的关系是:人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同时人也提升于教育。

程红兵认为“自由是理想教师身上的本质属性”,这种自由,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更多地给予了教师。他的办公室挂有一个很大的横幅,上书“自由教育”。在《自由教师》一文中,他充满深情地谈道:“自由是这些教师身上的本质属性……我所说的自由就是在教育的田野里,他们超越了许多羁绊,许多诱惑,许多束缚,许多误导,尽享教育本身的乐趣……它对世界的兴趣是‘超越功利的’,它凝聚为有教养的个人的精神气质,他们的心是安静的,目光是向内的,目标是单纯的……”这其实也是他内心向往的理想教师的自我画像。

思想自由是我们认识教育现场“本相”的前提条件,只有“自由”了,我们才可能超越于各种各样的功利束缚。在这本书里面,我们既听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用的声音,也听到了对实现个人价值的呐喊,而且后一种声音更加洪亮。

【以勇气和智慧直面教育现场】相关文章:

智慧和勇气作文07-01

智慧与勇气作文07-05

智慧与勇气作文11-30

智慧+勇气=成功04-22

勇气与智慧作文09-03

智慧与勇气童话作文09-12

勇气与智慧的作文大全05-10

数学智慧教育的内涵、要素和追求11-03

直面困难和挫折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