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

时间:2021-10-26 08:41:29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和服

和服

和服(和服)

和服(わふく,wafuku)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江户时代以前指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于三国时东吴通过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和缝纫技艺传入日本,20世纪初国族主义传入日本,“日本民族”的概念兴起,因而改称和服,成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庆祝传统节日,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近50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概述 定义 构造 和服服地 概述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中国吴地以吴服闻名天下。《松窗梦语》载:“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之俭也。” 《古事记》中卷曰:「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和迩吉师。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又贡上手人韩锻。名卓素。亦呉服西素二人也。又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即是说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论语、千字文、锻造工以及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女。这件事与兵库县的吴服神社祭祀的织姬和东汉渡来的阿知使主(刘阿知)有关。“ 三十七年,帝遣阿知使主於吴,求缝工,得吴织·穴织等四女归。会帝崩,因献仁德帝。”也就是说,当时从中国渡来两个织姬传入中国的纺织技术,吴织媛死后被当作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里被祭祀。 《日本书纪·雄略十四年》则称:「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及衣缝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即呉国から汉织·呉织が渡来帰化。《日本书纪·应神纪》载:“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于吴,令求缝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欲达于吴。” 《日本国志》亦曰:「应神帝之初,得《论语》、《千文》于百济王仁。四十一年庚午,复遣阿知使主、都贺使主于吴,二人,汉孝灵皇帝之后也,魏受禅后,辟乱至倭。考庚午即西晋永嘉四年,其日吴者,意当时就吴地求之也。此事载日本《应神本纪》。求织缝女。抵高丽,高丽乃副久礼波、久礼志二人为乡导,及得工女还」。所以,和服的`纺织和缝制技术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此外,京都大酒神社也祭祀着吴织女和汉织女。神社石标上书「太秦明神 吴织神 汉织神;蚕养机织管弦乐舞之祖神」。另有日本西宫市喜多向稲荷神社祭祀了汉织女吴织女的织姬大明神。日本谣曲《吴服》唱曰:“不思议の事を闻くものかな。それは昔の君が代に。唐国よりも渡されし。词「绫织二人の人なるが。今现在に现れ给ふは。何といひたる事やらん。”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定义

和服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是日本千年染织工艺的集中体现。 江户时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桑拿很相似。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汤帷子被称为“和服”始于江户时代。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而出席用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1人民币大概是16日元。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很实用。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也有很多,如"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亚的服装的影响。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

构造

1.挂衿、共衿(tomoeri) 2.本衿、地衿(jieri) 3.右の前身顷 4.左の前身顷(左之前身顷) 5.袖(sode) 6.袂(tamoto) 7.左の衽(akumi) 8.右の衽 9.剑先(kensaki) 10.身丈(mitake) 11.绗丈(yukitake) 12.肩幅(katahaba) 13.袖幅(sodehaba) 14.袖丈(sodetake) 15.袖口(sodekuqi) 16.袖付(sodecke)

和服服地

和服的面料是《诗经》里面的用料。《诗》曰:“蒙彼绉絺。”绉絺就是缩缅和缟。正装冬天采用缩缅,夏天用纱罗,浴衣则用木棉。和服正装传统上使用的材料为并幅(小幅)反物,通常礼服服地为御召缩缅,以延续德川幕府大奥女中礼制。也有传统织布机织造的夏布以及其他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如小千谷缩、结城绸、八丈绢等等。反物通常有染织绣多种工艺,包括江戸小纹、友禅染、草木染、正蓝染、红型染、型绘染、绞缬、刺绣、金彩等。反物沿用唐代传统布料的尺寸,幅宽唐大尺尺二寸(36厘米),长半匹(二丈八尺左右,12米)为一反,故称反物,一匹为一衣,故称匹夫匹妇。 和服依照四季的不同,从种类、材质、花纹乃至饰品小物有其搭配的规则,特别是修习茶道、花道、舞踊等日本传统技艺者,更是注重时服的传统。时服的形式分为单衣、袷、绵入。袷是有衬里的和服。绵入是丝绵夹层的。端午节以后更换夏装。10月到次年5月初则着袷。日本女人的和服喜欢以四季为主题随季节更换服装。 在和服于绘纹样中, 春天的梅、夏天的菖蒲、秋天的枫、冬天的松与日本人的季节感直接相关。 质地分类织法和服服地柄模样用途绢织物(正绢)平织物缩缅丹后缩缅、浜缩缅无地后染打挂、白无垢、振袖、留袖、访问着铭仙伊势崎铭仙、秩父铭仙、足利铭仙絣、缟、无地后染访问着紬结城紬、久米岛紬、大岛紬、丰田紬、信州紬、塩沢紬、米沢紬、郡上紬、黄八丈小纹和服、普段着羽二重    羽织、胴里络织物絽五本絽、七本絽无地后染夏物、羽织、袴纹织物唐织金襴银襴、晕裥锦、缀锦织、繻珍、缎子、纶子有职纹样、正仓院文样公家着物、打挂、白无垢、和服带、袋物西阵织缀织、经锦、纬锦、缎子、锦缎、绍巴、风通织、模仿织、凹凸织、茧绸有职纹样、吉祥纹样博多织  格子柄、缟柄、献上柄博多带、名古屋帯、角帯锦大和锦、佐贺锦、鹿岛锦  和服带、袋物麻织物小千谷缩?越後上布、宫古上布、近江上布、能登上布、八重山上布无地、絣、缟柄、后染夏物、浴衣木棉织物久留米絣、真冈木绵、远州木绵、三河木绵、松阪木绵、丹波木绵无地、絣、缟柄、后染浴衣染染色正蓝染、黒羽蓝染、草木染、益子草木染    捺染型絵染、红型染、长板中形、高崎手捺染、友禅染、手描金更纱唐草文、扇面、七宝、青海波、万寿菊、四君子文样后染绞染大田绞染、有松鸣海绞鹿子柄绣桐生刺绣、江户刺绣吉祥纹样打挂装饰、和装小物

【和服】相关文章:

质量和服务口号大全02-09

LINUX的端口和服务 -电脑资料01-01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管理资料01-01

怎样为小儿煎煮和服用中药?07-28

商务抱怨商品和服务英语对话(2)02-08

商务抱怨商品和服务英语对话(3)02-08

优质服务制度规范和服务承诺10-23

前台文员工作职责和服务规范10-05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蕴藏玄机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