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巧用诗歌好作文(ZT

时间:2021-11-03 19:38:29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巧用诗歌好作文(ZT

巧用诗歌好作文

巧用诗歌好作文(ZT

古人有诗联云“风化雨山山翠”,展示了一幅春风吹拂,春雨如丝,青山着翠的清新景象,引人浮想,可谓妙句。最妙处就在一个“化”字,显示了造化之奇,无“化”,那么大自然只会是面孔呆板了。

其实作文也是如此,多一点“化”便会新意层出,风光无限,这就是化用诗句。我国是古诗文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名篇名句脍炙人口,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风采,从而更容易得到阅卷语文老师的常识,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以诗词为妙题

题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传情。一个好的题目能一下吸引人关注的目光,令人称赏。

二00三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二、化诗文造妙句

这可以算是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古诗文,能言我所不能云之言,传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传达的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他选择“把栏杆拍遍”,却在“山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此处引用辛词概括辛弃疾的“人生选择”,写出了这位爱国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凄凉人生。底下写屈原“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则突出了屈原的正道直行,无所畏惧的祟高品质。这些地方不是直接叙述,而是灵活运用诗词歌赋,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底蕴,显得文采飞扬。

三、用诗文创设妙境

古诗词作者大多善于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人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喋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我的学生习作《寂寞沙洲冷》这样为苏轼的出场勾勒环境:一弯残月悬于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上方,夜深人静,秋霜初下,小院内一片冷清,只偶尔有鸿雁掠过,声断长空。这里化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词意,如一幅写意画,流泻出无穷的冷寂凄清的意味来,衬托了被贬黄州的那个虽旷达而不免落寞的苏学士。

所以,作文时多尝试诗词入文,才能使文采斐然,典雅蕴藉,神韵俱臻。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虽然他所指的只是《诗经》,但这句话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激励我们学诗用诗。

运用诗词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引用,可以熔铸于自己的语句中,还可以翻译成现代文,也可以综合几首形成新的诗意诗境。后三种都可称作化用。综合的难度要大一些,下面是一个用得很好的例子: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节选自高考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那么如何学习使用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熟读了解积累诗词是基础,否则谈不上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扩大阅读面,在课外多多接触唐诗宋词。在平时的阅读中,把学过的诗歌分一下类,如哲理诗,写景抒情诗,言志诗等,对我们的应用也是大有好处的,分的具体,记的深刻,用时自然灵光频现,信手拈来。

古诗的神韵其实都是诗人呕心沥血的创造,此是文学发展之源,妙用诗句是文章增色的一大手法,但沿袭多了,不免落入“套板”反应,所以最巧的手法还是在累积的基础上创新,写出自己的妙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