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读者》读后感1

时间:2021-12-16 17:29: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2010年第18期《读者》读后感(1)

说来惭愧,我现在读书基本上就是读读《读者》了——不过想想中国有那么多人根本不读书,我也不必太惭愧。 今年第18期《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张海迪写史铁生的《不沉的船》,其中一段话“铁生忍受着许多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却像深蓝的湖,轻轻荡漾着,而没有一丝涟漪。因为远离尘嚣,所以淡泊宁静;因为懂得生命,所以活得从容。”现在的人活得太浮躁了,太多的人做了身体的俘虏,像张海迪、史铁生这样高位截瘫的人反而可能真正沉静下来,因为他们没有了肉体的诱惑,反而能进入心灵。 梁晓声的《鹿心血》很真实,很感人。他们遇到一条被套住的狗,然后马上想到把它打死剥皮、吃肉,后来由于它的主人在找它,它发出了呜咽,这几个人心软了。他们不是坏人。但我还是在想,如果是我,即使没有后面的呼唤,面对一个活生生的狗或类似的动物,我还是下不去手的。我这人心软。小时候,一只鹞子捕了我们弯子的一只半大的鸡,我就跟着追,鹞子衔着鸡飞不快,摆脱不了我,追了几里路,鹞子终于累得不行,把鸡吐出来,掉了下来,这鸡已经没气了,在我准备把鸡拿回去拔毛煮了吃的时候,鸡竟然慢慢活了过来,而我,就让它跑回家了。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的年代,我还常偷偷用饭喂过我的狗,只因为吃饭时不忍负了它期待的仰望。其实家人也知道,还笑我和狗“搁伙计”(交朋友),但并没有怎么说我。我家都是善良的人。我相信面对狗悲哀和绝望的眼睛,我是一定会心软的。孟子说,人不忍见动物临死时的觳觫,这不忍之心就是仁。其实同情心是人类的本能,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人看到其他动物痛苦时大脑里会产生自己受苦一样的针刺感。只不过,太多的人逐渐遮蔽了自己的本能。 南怀瑾的《禅是什么》,说一个和尚和另一个和尚斗法,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说,“脚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问话的无话可说,败下阵来,回去问师傅,师傅说,那你就接着问他,“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第二天那个和尚又拦着问,“你到哪里去”,准备等他说“脚到哪里去,我就到哪去了去”时用师傅的话来驳他,结果那和尚回答说,“风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这和尚又哑口无言了,回去后师傅骂他笨,“你就问,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第三天那个和尚继续问,“你到哪里去”,结果那个和尚回答说,“我到菜场去。”这就叫“打机锋”,似乎禅特别喜欢这个。南怀瑾说,“关于禅的故事数不胜数。有的人说,禅是一种智慧;有的人说,禅是一种人生态度;还有人说,禅其实什么也不是。”哈哈,我就第三种,认为禅其实什么也不是。比如“脚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难道你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吗?“风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难道你是神仙吗?能御风而行?我认为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相通的,都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的意义完全取决于你的理解,这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准确传承,更难以超越,比如中医,比如道,都有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禅后来逐渐式微的原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停留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水平的缘故。不像西方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明确的.,后人就可以不断超越前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北岛的《父亲》,我觉得写的一般,没什么特别的,比他感人的父亲多的是,但人家是北岛,所以……同样的,还有余光中的《失帽记》,就是一个父亲的帽子,他弄丢了,这么件事,竟然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这还是删节后的结果),唉,名人啊。不过这也符合能量守恒原理,你看上坡时是很费劲的,但一旦上去了,再下来时就可以冲好远。张艺谋、周星驰的后期片子其实都是垃圾,但人家一样大卖,道理和这两篇文章一样。  

【第18期《读者》读后感1】相关文章:

税法第1章11-03

认真选第1个老板,别挑剔第1份待遇02-10

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1课教案03-10

开学第1天作文01-11

第1课流动的颜色11-09

第1封情书散文10-06

《第3单元 第1课 策划准备》教案03-07

穿越CF 第1集作文08-16

昆虫异形第1章 -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