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有感

时间:2022-04-22 14:30: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古诗词有感(通用2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古诗词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古诗词有感(通用24篇)

  读古诗词有感 篇1

  第一章节是春风飞扬,搜索脑海中关于春天的诗歌,也有几首,但是对于这些古诗,自己也仅仅停留在会背诵、能知晓意思的层面,对于其中的意境也是一知半解。阅读后,知道了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是春秋,而不是冬夏。小楼一夜听春雨,第二天满眼繁花,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变化多大呀,在春秋之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到了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知道了描写春天的诗句有描写早春的,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沥沥小雨落在身上犹如细腻绵滑牛奶般的酥润,这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呀!有描写春光再盛些时的,如贺知章的《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绿意分明,柳条飘荡;有描写暮春落花时的,如欧阳修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知道有描写快乐春天的,有描写忧伤春天的,更有描写仇恨春天的。春天的每一处风景不是一般的风景,更是寄托了诗人的心情,每一处风景都凝聚着道道意境。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个春天要走过,希望在来年的春天里能随着这些诗章,这些意境,一路走来,让自己的心绪有所依托承载,让精神变得丰盈饱满。

  这本书我还未读完简记几句,希冀自己能继续走进于丹老师的秋思浩荡、斜阳晚钟、明月千古……

  慢慢品读,细细回味。

  读古诗词有感 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分级读本,我深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本书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每一首都令人心动,每一篇都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有时想想,我平时有很多不礼貌的地方,大人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吵架,有时太任性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却不听话,不自觉学习,让他们操不完心,真得太不应该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之所以啰嗦,那不都是关心疼爱我吗?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听他们的话,我也要理解他们。

  特别是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学习要勤学多思,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在学习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怕动脑,怕麻烦,不想问老师和同学。看了这本书我现在明白了,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学习成绩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记住这句话。

  这本书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今后我一定要用心读它,让它陪伴我长大。

  读古诗词有感 篇3

  渐渐习惯了打开网络获取信息,在大屏幕手机上阅读,已经很久没有闻到书香的滋味,体会不到小时候摩挲着新书的喜悦;同样,毕业后远离了校园的那种馥郁的书香氛围,日渐漂浮的心在喧嚣的环境里,也很难再感受到曾经课余闲暇时,偶尔翻开唐诗宋词静静体会下古人春花秋月、或悲或喜的心情了。

  我一直相信,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吟咏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

  在《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相比起古人,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诗意有所托付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心中的诗意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一颗“诗心”来迎接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诗意,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读古诗词有感 篇4

  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即便读过再少的书,拥有再少的文化,谈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古词佳句来,也会觉得如生活中的寻常话语,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最易涌上心头的感慨。

  就像一轮明月,映在中国人眼底的会是生命的阴晴圆缺,会是嫦娥的妩媚相思,会是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但很难是一个只会反射阳光的黑暗球体;

  再如那抹夕阳,映在中国人的心底,撩起了人生暮年的未解惆怅,渲染了边疆战事的壮怀惨烈,描绘了渔樵晚归的静谧温馨,但绝不会是地球自转的日日交替;还有那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从来多是丰富多情的,人心总与自然交融,总与万物辉映。

  现代生活的忙碌、嘈杂、无序快要将我们吞没的时候,感谢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为我们适时奉上了一方清心静气的良药,那些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没被好好感悟的诗歌,那些每天出现在生活中却被我们麻木忽略的美好事物,全被重新精心梳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于丹老师的循循善诱,欣赏着书中意境深远的古代画作,细细品味祖先穿越千百年的随想或是感念,每个人的内心都像多了一双温柔的手在抚平心头的哀愁,每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体谅所有的心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能帮助孩子、学生们更生动地理解古代诗词外,更有帮助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心理学上说,人的生命在14岁之后,就进行了一半。因为14岁之前的儿时记忆,占去了大脑的大半,此后余生,都是光阴似箭。我想,这不外乎人越长大,对生活中的意象越发熟悉,从而变得寡淡索然,没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惊喜,也没有了能够和值得被记忆的事、物。所以,我们急需古人的深思和细腻唤醒我们对生活景象的珍视,就像于丹老师在书的最后说的那样: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生活的黯淡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心灵不再有发现美丽和惊喜的能力,我们期待生活能够永远熠熠生光,其实古人眼中的那些美好,正透过亘古不变的月光铺洒在我们心头,不信,就请你捧起这书,定会真切触摸到生活中那满满的诗意。

  读古诗词有感 篇5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读古诗词有感 篇6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 “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 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读古诗词有感 篇7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而此时,乡下的也邀请他们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他的公司,他们的原因是:“不是你开的工资有多高,而是因为大学你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坚守文化,坚守古诗词。

  读古诗词有感 篇8

  上周拜读了于丹老师的文章,重温了最美古诗词,让我找到了诗意的人生,沉醉于古诗文之美中,感触溢于言表……

  于丹老师的这本书是在给中华的古诗词作诠释,而我却觉得她在写诗,在书中写下了像古诗文般美丽的文字。从春风飞扬写到秋思浩荡,从明月千古写到斜阳晚钟,从田园林泉写到登临沉味,从剑啸长虹写到诗洒流连。

  在于丹老师优美的笔下,古诗文的一组组意象如画般浮现在我眼前,生动而又真实。于丹老师带我唤醒了心中的诗意,领略了中华文化传统古诗文的博大,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真理!

  记得小时候刚开始接触到古诗词是在庭院下与妈妈朗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时,当时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只是一股脑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动着脑袋,嘴里涌着,眼睛转悠转悠的,像李白所写的月光一般清清亮亮。庭院里,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鸣。

  再长大些,开始学习古诗词,但都是学习老师所教的,并没有什么感悟。但是当我阅读到于丹所写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后,我深深爱上了它!

  当面对着学习忙碌烦恼时,想放松,想安静,我便会默默吟诵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渐渐长大,有了心事,深沉的忧伤随之而来,我便会吟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发现母亲的发梢长出雪白的细丝时,我便轻轻叹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歌教会我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林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诗歌教会我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诗歌使我在杜鹃的啼鸣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用冷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重温最美古诗词,是的!我爱上了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美古诗词!

  读古诗词有感 篇9

  今天,我读了杜甫写的《春夜喜雨》和孟浩然写的《春晓》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雨的,因为春节刚过去。但是,我读好后发现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不一样,杜甫写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写春雨下的好,滋润了万物,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正需要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知道人们的心愿一般。而孟浩然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花被春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情感。同样是一场春雨,两位诗人对它的感受截然不同。

  由此,我发现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正如:同样一杯茶,我喝起来觉得很苦,而爸爸喝了却觉得很好喝,我在看动画片觉得好看,爸爸觉得不好看,再比如轮滑吧!我觉得一点儿也不难,对爸爸来说他觉得很难!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不要害怕,如果这样的话,爸爸也可以把轮滑学会了!

  读古诗词有感 篇10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渊源流传,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我喜爱中国的古诗词,但特别喜欢古诗。

  在诸多的古诗中,我十分喜欢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每当我吟读这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时,心中总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畅。从这首诗中,我感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满怀着慈爱替儿子缝衣,那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母亲多少的爱和惦念、牵挂呀。

  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把一位母亲的爱表现的那么完美。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所在,我太爱我国的古文化了。

  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仁爱精神却永远扎根在我心中。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了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对我的爱。

  读古诗词有感 篇11

  烦恼是夏日炎热的太阳,抚平心灵,静静的翻开书,进入诗词的世界,为夏日带来一丝凉爽的风,转眼间,烦恼无影。

  ——题记

  曾经读李煜的《虞美人》,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弥漫着忧伤气息的开头让我为之动容,便不可抗拒地爱上了他,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词人。他总爱用词去抒发内心之感。词中夹着一股伤气,每当我翻开书,总会有种感觉,不可名状,那伤气似乎是一种气体,弥漫在我的身体周围。那首带着亡国之情的词,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或许心中也在跟着他一起伤感,但那时,我的灵魂似乎进入了那个世界,很难自我控制了。

  我的一个好友甚至比我更喜欢他的词,她常常低声吟诵,甚至流泪,我不知她内心的感受,但猜,她一定是回到了那时。

  也曾读过柳永的《雨霖铃》,他的词中也有股气息,带着忧伤,却是为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带我进入了凄凉的秋天。码头上,有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在与女子告别,分明见他眉宇间流露着一股衰伤与不舍。那女子倾城,或闭月,她那双眼睛中带着些许的无奈。两人深深的望着,此时,是用心在交流。

  琪也喜欢这首词,她不试着编过歌,但很快就忘记了,她只好笑笑。她说,若是她能理解柳永透彻,那此生无悔。

  李白自是不能少的,他豪爽深深厚感染了我,我曾偷偷怀疑他是否是重庆人,当然那时我还很小,想法自然奇怪。

  李白的诗总能引人入胜,和他一起或仰天长叹或邀月饮酒,你可以体领到他内心的悲凉,他也愁,愁什么?国家破碎,民不聊生。他堂堂八尺男儿却无力拯救,他叹,他悲,他用酒来释放自己,酒后人醉,心不醉。他的悲愁与无奈全都融合在了心中,化成了壮丽的诗篇。这是酒的功劳的吗?李白的诗让我不禁感叹:好一个潇洒的唐朝少年!

  她是一个女子,带着传奇的女子,试想,在黄昏,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于自然嬉戏,然后兴尽晚回舟。在她心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才称得上英雄。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少女的快乐,少妇的畅快,中年的焦愁,老年的凄凉。全都化作一首首词,她叹息“人比黄花瘦”,她吟诵“红肥绿瘦”,她的季节乍暖还寒,她为我增添了愁,那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记:

  诗词的世界是很美的,那才是真正的透过时空与古人对话,人们常说,知己难逢,其实,诗词是每个人的知己,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只是轻轻品味,或许才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高境界。

  读古诗词有感 篇1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日记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读古诗词有感 篇13

  开始拿到这本书时,满心的喜悦。随手翻阅,四下里都透着智慧与灵气。充斥着佛家的思考、觉悟。作者林清玄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我经历“挫折”的时候,捧起他的书时,顿时有了一种思考。接着是清心。对着面前的书,我只想用陈之藩先生的一句话来说:“我每读此书时,并不落泪,而是想为自己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和这样广阔的胸襟。”这同样是何等的开阔,大仁大义之人。这本书对我或者我们来说很实用,我们现在是在桥上看风景的少年,会经历挫折、风雨、失败。走向另一段骄傲,是在楼上看风景,视野更加开阔,到老来,还会站在山上、云上、天上,接着欣赏风景。这风景是不同的,那是因为我们愈来愈高,看的愈来愈远,愈来愈辽阔。

  在当我们还年轻,还是在桥上看风景时,有挫折,而我们所看见的风景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智慧。我们的心要往更高的地方走。这些成败不过尔尔。有人会追求境界。但境界却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回归自己的内心,我们内心在呼唤着什么,我在想什么,这样在追求的过程中,就能更欢喜自在些。这世界可以是美丽的、善良的,但它也可以是阴晦多变、暴躁的。没有超人全盘掌控着所有。我们要静下心来,静观其变。仍坚定的走自己的路。风雨来临,请记住,告诉自己,这算得了什么!

  我们还要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呢。纵然,从容百倍。这本书可能没有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可能没有诗歌的浪漫舒适。但睿智深沉,为读者敞开胸怀,点燃心灯就是它独有的美丽。我将它推荐给所有的人。无论你在哪,桥上,楼上,山上,云上。

  读古诗词有感 篇14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拿回家后,我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篇是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我非常的喜欢。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写的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人对时事、对生活、对大好河山的一种深刻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古诗韵律优美,词句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喜欢读古诗,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读古诗,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人文地理知识,陶冶了情操……我以后将会更加喜欢读古诗。

  读古诗词有感 篇15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诗句优美高雅,富有哲理;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意境深邃,无处不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束娇艳的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么美丽的诗句呀!每当我读到这句感人肺腑的诗句时,就会想起小时候读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读,背古诗的情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背诵了越来越多的古诗,我开始学会去领悟古诗的意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让我联想到农民伯伯在强烈的阳光下辛勤耕耘,挥汗如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激励着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我联想到瀑布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落自九天。

  从此,我和古诗成了不分不离的好朋友,因为我爱古诗,更爱读古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古诗的魅力吧!

  读古诗词有感 篇16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树山郭酒旗风。我有背起了这首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在我小时候朗诵大赛还获过奖呢,所以这首诗我还记忆犹新。

  正在背的时候,突然妈妈打断了我。问:你说这首诗好,你知道她好在哪里吗?描写了什么呢?我一下被这个突然来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我急忙翻阅书籍,哈哈终于明白了,这首诗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下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读古诗词有感 篇17

  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醉人的小雨跳跃起灵动的舞蹈。我独倚窗前,静听冷雨,记忆似乎开始变得缥渺,思绪最终定格在古诗中的雨上……雨天是最适合读古诗的日子,尤其是读古诗中的雨。

  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中夹着淅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此情此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说不出的怡人。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薄,一段纳兰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自然的雨声。

  雨是有灵性的,在“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时节,雨飘飘洒洒地下了起来,似乎为逝者悲泣,替生者哀伤。她似乎还顺从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带给人们无尽的欣喜。雨同样是温柔的,不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见“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么?

  我的思绪飘过窗外的细雨,飘过时光的隧道,飘到古时的每一个牵动诗人情怀的雨天。我看见王勃曾在滕王阁上痴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卷暮西山雨”的美丽;我看见苏轼曾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活泼;我还看见李攀龙曾在广阳山道中静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观……

  欣赏雨的诗情画意,感悟雨的自古多娇,品味雨的百年沧桑。古典的雨像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着阅读的心事。

  而今,我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古诗中的雨的声音,和着自然的旋律,醉心于远离尘世的优雅从容。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多一分优雅从容。我宁愿做一个与世无争毫无心机优雅从容之人。

  噢,雨天读古诗,读古诗中的雨,读得清清爽爽,读得恍恍惚惚,读得轻轻松松,读得沉沉重重,读得欢欢欣欣,读得悲悲戚戚,读得分不清哪是现实中的雨,哪是古时的雨。

  雨天读古诗,读古诗中的雨,把自己也读成一首雨中的诗,飘逸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天街上,只听见“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读古诗词有感 篇18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财富,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细品《古诗三百首》一书,给我带来美妙感受。透过诗行,我们的眼光将望透千年尘埃,看尽悲欢离合;穿越诗意,我们的心灵将浸透诗情画意,融汇爱恨情愁;走进诗境,我们徜徉在千万年的诗路上,我们的心灵有着少有的宁静和惬意!

  华灯初上,雨过天晴,窗前三色堇花开正好。呷一口清茶,指尖滑过泛黄的书页,古诗的悠远诗境在心中流淌,恍若释迦拈花一笑,笑尽天地沧桑。一代名家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本人“立志读尽人间书”终成大家,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走在中国古诗的路上,可谓是揽尽人间胜景,阅遍人世沧桑;诗中的故事与情感,让我等更是回味无穷!

  阳光明媚,风中的蔷薇花扬起快乐的笑脸。品一口醇香的咖啡,目光穿过厚厚的书本,诗人们带来的漫漫红尘在心底拂过,恍若穿过浩瀚大洋,穿越飘渺时空。读曹公的《短歌行》,不禁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击节叫好;细品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更为诗中描述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田园风光所陶醉;品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情结油然而生,每个游子都会为远在千里万里的故乡祈福安康:诗经中的《关雎》一诗,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把人间的爱情述说得更加明净而美好。当一首首诗歌读完,诗中的世界让我们更加向往,诗人们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精神的澄明天空!

  很难想象,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诗歌,人类将会怎样?我们将没有激情飞扬的乐观,我们将没有慷慨激昂的豁达,我们将没有缠绵悱恻的柔情……中国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对世界文学史也是巨大的贡献。当我们如数家珍的把一首首诗歌吟唱,那美妙的韵律、那深厚的底蕴、那丰富的情感、那柔美的诗行为我们展示了一张最美的画卷。这幅画卷它直通蒙昧的历史长河,更感染如今瞬息万变的浮躁今天。

  如果没有诗歌的滋养,我们的眼光放到何处?心灵停留何处?漫长岁月的智慧积淀被一笔抹杀,我们将没有灵魂的归宿,世上无诗歌,奈何多寂寞!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古诗,我们精神的天空将被阴云覆盖,眼中无天地,心中亦无天地。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古诗,人类真的会流下凄凉的眼泪,然后立于茫茫宇宙,任身后时光倒流……

  徜徉诗路上,一路是芬芳!

  读古诗词有感 篇19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初秋的夜晚,繁星点点,葡萄藤下的微风如丝如缕,轻柔细微。我手中捏着一朵野花,口中含着一片薄荷叶,边感受着微微的凉意,边体味着点点的星光,如水的夜色。斜斜地倚靠着葡萄架,不觉吟诵起了杜牧的《秋夕》。我便霎时间置身于唐朝,挽着双环髻,坐在石阶上,悠闲地摇着小扇,被萤火虫的星光所包围,被夜空中的明亮所照耀。

  那便是我的童年,在田埂中观星,在葡萄架下吟诗。我身处一个美妙的环境中,精神也被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所包围。温暖的春天,我会扬起小脸,望着湖边的杨柳,浅道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炎热的夏天,我会立于梧桐树下,倾听那颇为聒噪的蝉鸣,附和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凉爽的秋天,我会步上小山,踏一地金黄,拾起落叶直抒胸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寒冷的冬天,我会走上白雪覆盖的小径,道“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明星稀,难得的月光披于肩上。我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身旁是稀疏的竹丛,感受着微凉的月光,我淡淡吟诵起李白的《月下独酌》。仿佛来到了盛唐时期,繁华中偶有的一处寂静,或许是在深山,抑或是在湖畔,在月下长啸,在美景中孤独。

  我悄悄走进少年,在书桌前感受阅读的快乐,在学习中发现知己的美妙。我在书籍的陪伴下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在墨香中遇见一位位与我一路的旅行者。阅读时,我会同五柳先生一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会尽力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逢挚友,我会喜上眉梢,悠悠道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毕业时分,我会忽然豪情万丈,忍住不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爱她,她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她无时无刻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而又高洁傲岸,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她时而典雅,时而大气,时而动人,时而冷清,时而悲哀,时而欢喜。她就如我心中的一棵古树,深深扎根,她古朴的枝干,古老的叶片,随着风轻轻摇荡着,在我不安时抚平我的焦躁。她散发着幽幽的香气,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慢慢靠近她,被她同化,能够慢慢独立于尘世,在汹涌的波涛中伫立,作弥漫的尘沙中的清波。

  她,便是遗世独立的,古诗文。

  读古诗词有感 篇20

  古诗,包涵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包涵了古代诗人的感情。社会中的风气,思念家乡的哀伤,美丽景色的舒写等,都可以成为古诗的内容,简洁的语言,结合内心的思想,爆发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就成为一首诗。

  陆游是我最尊敬的爱国诗人。一首《示儿》令我难忘,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知乃翁。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诗人因为没有收复失土,连去世也不安稳。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说的是死去后本是万事皆空的。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的是诗人悲哀有生之年没有看见祖国统一。第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各乃翁,写出了作者的遗言,希望等到失土收复的那天,后人祭祖时别忘了告诉他。整首诗反映了一个爱国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陆游另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强烈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出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的心情。

  除了陆游,我还喜欢李白。他的诗又别苟一格。他写的《古朗月行》,充满着童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四句话写出作者小时候的幼稚可爱,看见了月亮,好奇心十足,把它比作天宫里的明镜。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这两句又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美好的猜想,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的吗?月中的桂树是长得圆圆的吗?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描写了作者年幼时的心情,真想问问小白兔,做完了药给谁吃呢?这首诗把李白小时候写得天真烂漫,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单纯可爱。

  陆游,我最敬佩的人,我最喜欢这种爱国诗,真没有想到,几个字就能使人感动。李白,伟大的诗人,富有激情,充满着无穷的想像力。古诗词只有中国有,可想而知,我们的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多高,诗——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

  读古诗词有感 篇21

  在很多人的眼中看来,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包含最复杂的内容或复杂的道理。在次我就来举例子说说。

  在数学宝库中,“0”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在现实生活中,“0”又给我们许多启迪。

  记得小学时,老师讲分数时曾以分苹果为例:“两个人分一个苹果,一人半个。那么两个人分0个苹果?0个人分两个苹果呢?”我想那怎么分呢?因为两个人分0个苹果什么也没有呀?而0个人分两个苹果,苹果又还有呀!是的,0就是这样奇妙,它既可使一切都变得没有,又可使一切都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0犹如一个小生命。在这生命中,蕴藏着无限生机,它能运动,会唱歌,还会跳舞。0有着自己的运动曲线,那是世界上最美的曲线——旋转上升的螺旋线。人可以从0开始,创造美丽的生活,美的社会,美的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0又犹如一个“老朋友”,它无时无刻不在跟我们打交道。有的人若一帆风顺踌躇满志的时候,使冷落0,轻视0,说它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然而又回到了0。例如中国足球队曾同卡塔尔队交锋,中国队一开始进了一球从而盲目轻敌、乐观,结果从1又回到了0,失去了出战权;而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碰到一个毫无表情的0时,却并不气馁,认准0这个朋友,以它为新的起点,马不停蹄,赶紧向前。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踏踏实实活在0点线上,时时刻刻以它为新的起跑线,时时刻刻都要摆脱不时而止的重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鼓起勇气,深深感到任重道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伟大的事业上奋发图强,永远攀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执着如一,契而不舍。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从简单做起,由易到难,不可好高务远,否则永远只是徒劳。

  读古诗词有感 篇22

  今天天气不好,外面下着蒙蒙细雨,不得出行。静坐家中,便翻阅了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深有感触。

  原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的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

  这首诗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包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

  崔护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飘逸,喜欢独来独往,偶尔偷闲出游。崔护考进士落地,心情烦闷,这一年的清明时节,适逢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屋外桃红柳绿,蝶舞峰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午后春风暖照,深为春的气息所感染。苦读不知春意浓的他,顿感身心清爽。一路远行,看不尽的红花绿柳,春山春水,他肆意享受这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桃花源中。适逢口渴,便叩门求饮,不一会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旧地重游时,见墙院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百万人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叙述了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此诗设置了两个美好背景,寻春艳遇,与寻春不遇。读罢此诗,如亲临其境,仿佛看到诗人,艳遇时那高兴的情景,少妇的纯真和灵秀,宛若一朵春风中的桃花,一份娇羞,把它点缀得更加动人。姑娘的美丽无不令人心动,使人心动神摇的情状,跃然纸上。可见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有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和欢乐的情愫。

  重寻不遇时,则令人感慨,写得回环往复,曲折尽致,赋予传奇色彩。

  诗风精炼婉丽。语言清新,耐人寻味。读后令人神思飞跃。诗尽而意犹浓,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读古诗词有感 篇23

  古有凿壁偷光、萤囊映雪,近则有宋濂求学之苦,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蕴意深刻的古文,开启学习的另一扇成功之门。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对前来拜访的马君则所写的赠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学历程。他自幼因家境贫寒而无书可读,但这并不是他放弃他最大的爱好——读书的理由。在严寒的冬天,笔墨都已经结冰,他为抄向别人借的书一刻也没有怠慢,并从未违约。直到成年,他对学说更加仰慕,不远百里去求师,遇师叱咄未曾灰心,坚持不懈地询问疑难。最后,求学之路的艰辛和同舍生的华丽衣饰也没能动摇他对学习的热爱。作者通过这段曲折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触动的当然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注定没有出息,可宋濂凭着似乎天生就具备的热爱读书的精神,和后天的勤奋与不畏艰辛,获得了应有的成就,也成为一名“先达”。他所拥有的这些可贵的精神,是我们现在缺乏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的年代,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可我们有好好珍惜吗?没有磨难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们的慵懒,我们的学习劲儿是远远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学习他,还是否有些惭愧呢?学习还应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问才能多学,谦虚地向他人请教,与老师和睦相处,也是学习之路关键的一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古诗词有感 篇24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是一位少年才子,但是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王勃年未及冠就出仕为修撰,但是不久因写了《檄英王鸡文》触怒了皇帝而被革职。后王勃远走蜀中,得到机会补为虢州参军,但是又在任期间犯了死罪,虽饶幸被赦免与一死,可是他的父亲因此受到连累改任交趾令。王勃在前往探望父亲的途中因溺水受到惊吓,竟然在惊悸中死去,时年仅二十七岁。王勃才华横溢,作品题材广泛,诗风中带着豪迈之气昂扬的情感,更因在诗句中巧妙运用韵脚,开辟了唐代诗歌写作的先河,因此被称为初唐四杰。《全唐诗》里收有王勃的两卷诗作。

  这首诗写出了王勃的感受。他认为四海一家亲,真正的好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近如邻居。这也是王勃在和朋友离别时所写的,表达了他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样在和友人离别时所写,但也表达和友人感情深厚的诗很多,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前我有很多好朋友,有了她们在我身边,我就会非常的快乐。即使她们都陆续转走了,可我总觉得她们还在我身边,陪着我。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令人羡慕的。也许这就应证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了吧!

  通过这首诗,让我明白了:友谊比路宽,比海深,比天高。

【读古诗词有感(通用24篇)】相关文章:

读《爱迪生》有感(通用24篇)04-14

读《爱迪生》有感通用15篇04-03

读《故乡》有感通用15篇03-29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03-28

读简爱有感(通用15篇)03-23

读《信任》有感通用15篇03-09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04-21

读《青鸟》有感(通用15篇)04-16

读《活着》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背影》有感通用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