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行记散文

时间:2021-09-09 18:30:4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广州行记散文

  一、飞行途中

广州行记散文

  第二次坐飞机。上次坐飞机是跟团出游,自费。众所周知,旅行社安排的几乎都是晚上甚至夜间的航班,原因很简单,夜班便宜,经常会有特价机票。看过一些航拍的风景图,都非常漂亮,所以说实话,很想在飞机上俯瞰大地的,可夜间的航班,纵然眼睛睁得再大,窗外也是黑漆漆的一片,一无所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到了目的地。这次乘坐不一样,因公外出,机票是可以报销的,属于有钱任性类的,当然乘坐了更为方便的白天航班。而且机缘凑巧,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终于可以一饱眼福了。

  从飞机启动开始,就眼巴巴地看着窗外,生怕错过了什么美景。飞机从扬泰机场起飞,周围都是农田,所以俯瞰下去千里沃野。我一直有个观念,无论什么植物,只要千里成片都很漂亮,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当然很美,其实看着千里草原,哪怕是杂草丛生,也是有着壮美的观感的。所以,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自然心旷神怡。间或看到广袤绿色中的道路、河流、房屋,正是绝妙的点缀。可惜的是,这种风景转瞬即过,几乎刚看到,就越来越远以至于无,因为飞机爬高太快了。

  根本来不及遗憾,耳鸣开始了,耳膜甚至有点刺痛。第一次坐飞机时,导游已经告知我们,乘坐飞机会有耳鸣的现象,可当时并没感觉到,估计看着窗外一片漆黑,和闭着眼睛的效果差不多,根本感觉不到在爬高飞行,所以也就没什么感觉了。这次明显感觉到了飞速上升,所以耳鸣刺痛等症状立即出现了。我不是医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猜想可能是高度引起的气压不一致吧。高空和地面大气压强不一样,所以人感受到的压强不一样,耳膜受到人体内气压的压迫,产生耳鸣的情况可以理解的,不过奇怪的是,为什么只是起飞和降落时感受得到,而高空飞行时,似乎又恢复了正常?不管如何,对风光靓丽的空姐空少充满了同情,要我天天坐飞机,肯定难受得一塌糊涂,当然,他们应该习惯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飞机穿过了云层,这时眼前出现了震撼的云海。很多山都以云海闻名,但我估计,在飞机上看过云海以后,那些山上所看到的云海都不值一提。原因很简单,飞机是真正的在云层之上,并且和云层无限接近。密密麻麻绵延不绝的云海,似动非动,似静非静,形状各异。如果你愿意,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如大象,如飞马,如岩石,如海浪,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白色的云层,上面是一片亮丽的湛蓝,再无一丝杂色。这是真正的蓝天白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最简单的景色,其壮美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就只有最简单的“蓝天白云”四个字。在地面时,我经常仰望天空,看云彩的变幻,想象白云深处会是什么。现在到了云朵之上,突然明白了,白云之上就是仙境啊,南天门,兜率宫,三十三重天,不都在云朵之上?紫霞仙子心目中的英雄,不也是驾着祥云过来吗?而我们,此刻不正在腾云驾雾,遨游天际吗?幻想着,迷糊着,眼前似乎出现了海市蜃楼,似乎汉钟离摇着大扇子笑嘻嘻走来,张果老倒骑着毛驴一声不吭地走过……

  快到白云机场了,飞机准备降落了,又钻进了云层。可能天气原因,这里的云层比较厚,飞机在云层里飞行了好几分钟。在云层中,又是一种感受,感觉周围白茫茫一片,就像以前被浓雾包裹甚至看不到地面的场景。我也真服气了,飞机的速度多快,在云层里居然要开好几分钟,这云层该有多厚啊!明明知道飞机是靠雷达导航,但还是莫名有点害怕,飞机的驾驶员可是什么都不见啊,盲驾,不怕遇到山峰?虽然明知是杞人忧天,还是惴惴不安了这几分钟。

  飞机总算穿过了云层,看到地面了,好漂亮的梯田!曾经看过龙脊梯田,那是著名的美景,但说实话,其震撼远不如此时看到的不知名的梯田。毕竟,我们此刻是从空中俯视,其层层叠叠色彩斑斓而又分明,加上绵延群山的温柔曲线,无不远胜于身临其间。也许,跳出庐山看庐山,才能见到庐山的真面目,道理是一样的。

  二、广州印象

  广州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北上广深,几乎是个中国人就都知道。印象中的广州,肯定也是高楼林立,交通繁忙的巨大城市,城市的优点和病态并存。这次真正到了广州,还是感觉到了与众不同的地方。

  最直接的感受是广州的交通。任何大城市,交通都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南京、上海都感受过,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汽车能开到半小时甚至一小时,速度甚至不及步行是经常的事。但是,在广州,有了不同的感受。川流不息的车流就这样在不同的车道有序的行驶,也许不快,但从来不堵。心下不自觉地由衷佩服广州城市的管理,能把交通管好,这样的大城市的领导者,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也许吧,广州最主要的贯穿南北的广州大道,是双向十车道的城市主动脉,其宽阔对缓解城市的拥堵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我总觉得,中国人的惰性,有多大地方就能浪费多大地方,没有管理,二十车道也能堵起来。广州对交通的管理,肯定是有秘诀的,值得所有城市的管理者去学习取经。后来听说,以前广州交通也不行,总部位于广州的宝洁公司,基于对广州城市病的不满,向政府提出要撤离广州,那可是每年利税就达60个亿的企业啊,加上解决就业、拉动消费,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于是,市政府毫无二话,立即展开了对交通的整治,从而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整洁有序的广州。看来,不是中国的管理者能力差,根本原因还是得过且过的惰性。

  广州的母亲河是珠江。珠江虽说是中国第三条江,但其长度和宽度都远远不及长江黄河,其影响力也只在广东一个省,不像那两条江,都贯穿好几个省。珠江的宽度和长江比起来,更像是一条小河流,长江天堑能够将中国分裂成两个对峙的政权,而珠江显然容易跨越多了。当然,再小的河,也阻碍着两岸的交流,必须要有桥,所以广州市也在珠江上建造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桥梁。珠江和那两条江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珠江的起源是三条江,最后一起汇聚成珠江,流入南海,而其他都只有一个源头。

  小小的珠江,其冲积下一个小小的珠江三角洲,但这个三角洲却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且不说香港澳门这两座世界级的大都市,只谈中国大陆,经济总量最大的省是广东,广东有21个地级市,位于珠三角的有9个,这9个市的经济总量,居然达到广东经济总量的90%!其中广州和深圳两市,经济总量就接近全广东的一半!导游介绍说,广东在国内经济是老大,但总感到老二江苏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优势,不得不加大投资,而投资在经济薄弱的地区,其产出是远远不及发达地区的,所以为了全国第一的名声,就不能不加大对珠三角的投资,形成了马太效应。所以,广东的经济是极端不平衡的。不过,从后来的学习所得来看,导游的话不一定对。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广东、广州的`特点和经济。在他看来,广东是压根瞧不上江苏的,因为两者虽然经济总量差不太多,但经济质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江苏压根就没有自己的本土支柱产业,都是世界大企业的加工基地,是受制于人的经济,再好也没有可延续性。而广东,在汪洋执政时,就花大力气淘汰落后产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当时冒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自然淘汰了很多企业。现在,政策红利出现了,很多国产自主品牌的大企业落户广东,他们可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翘楚。广东,广州之所以有这样的经济成就,与广东人的特质是分不开的。他讲了两点:1、包容。广东人的眼界是世界级的,在全国无与伦比,很多性格迥异,甚至政治上有缺陷的人才,广东一概欢迎。广东人甚至能将自己开创的商业帝国,不交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毫无保留的传承给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地人手中,这种职业经理人的观念和眼光,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2、感恩。广东人是非常懂得感恩的,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广东人毕业后会经常回到自己的母校看看,找曾经的老师聊聊,仅此一点,恐怕就没几个地方能做到。正是基于这种感恩观念,广东人非常团结,给老乡帮忙绝对是全心全意的,甚至打架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帮老乡打赢了再说,这点潮汕人更为明显。我相信他讲的是事实。其实我也一直相信,做生意首先是做人,没有诚信经营互惠互利,而是靠着欺诈压迫的经营方式,或许能获得短期的收益,但这样的经营者终究是成不了大器的。一个人,最重要的也就是宽容和感恩,于别人,宽容能容人之短;于自己,感恩能扬己之善,一个能克制自己善待别人的人,怎么能不成功。个人如此,城市同样如此,一个城市如果能做到宽容和感恩,又怎会不充满着勃勃生机。

  三、沙面

  沙面不是美食,而是一个地名。广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即使是在最为闭关锁国的清朝,全国的通商口岸都关闭了,也留下了唯一的广州作为和外商交易的场所。那是真正的开放的窗口,就这个小小的窗口,联系着一个东方大国和西方众多的商业往来,而这些往来又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的,可见当时的十三行,是如何的忙碌和富甲天下。

  闭关锁国的清朝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大门被西方用枪炮打开了。当然,广州又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开放城市。于是,西方人蜂拥而至,他们中有侵略者,有投机者冒险家,也有正当的商人。不管如何,他们来了,还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西方文化。人以类聚,他们在广州,在异乡为异客,当然也希望抱团取暖,生活在一起。于是,正像很多城市出现了中国人群居的唐人街,广州城市内也出现了西方人群居的“西人街”——沙面。只不过,能住在沙面的,都是西人中的上层人物,所以他们的住房建造得尽善尽美,富丽堂皇。

  上海的外滩被称为西方建筑博物馆,沙面其实也不遑多让。我们是外行,在沙面只是看热闹,我相信,熟谙西方建筑的人,到了沙面,肯定会感受到如入宝山,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西方建筑,英式、美式、法式、哥特式等等。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西方人的讲究,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住房上,还表现在中间的大道上。沙面中间是大道,两车道的路面,并不算宽,但车道间却有着很宽的绿化带,简直就是花园,有植被,有座椅,有雕塑,有凉亭。道路,是给行人用的,行人嘛,总是匆匆忙忙的,总希望尽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路上耽搁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看到这些花园,我想,再忙碌的行人,也会停下自己的脚步,稍作停息,感受下美丽的风景。说到底,人生本就是在路上,我们在追逐着一个个目标,不遗余力,精疲力竭,恨不得这些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可换一个方式去思考,想很快实现目标,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带来疲倦、困顿、焦躁等等负面情绪,值得吗?如果我们的人生路能够放慢一点,在追逐目标实现的同时,关注下行程中的风景,生活会惬意很多。亭子,就是道路中的停歇,是休止,也是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没有亭子,很多人会累死在路上,根本无法到达终点。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跟团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太累,旅游成了一个没有亭子的行程,反而失去了乐趣。所以,沙面的这种设计,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走在沙面的大道上,看着一个个西式建筑,时间似乎凝固了,回到了那段西方人肆意欺凌中国人的时代。在寸土寸金的广州,这些西方人,能占用这么多的土地,建造出如此宏伟宜居的房屋,营造出如此舒适的环境,是当时再有钱的中国人都无法做到的。当然,时移世易,现在这些建筑已经物是人非,已经不再是外国人居住,而是用作了它途,有的成了商店,有的成了办公场所,还有一套居然成了学校,心中隐隐有种扬眉吐气收回故土的荣光。

  我们时间有限,只是粗略地走了一圈。我相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细细阅读每一间房屋,读懂它的前世今生,感受岁月的静静流淌,更加会不虚此行。

  四、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源于孙中山创办的广州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山大学。在大学合并潮流中,又并了一些小学校,开辟了一些新校区,形成了如今五校区的规模。我们去的,是最早的本部,也就是南校区,正宗的广州大学旧址。

  我们从南门沿着中轴线向北。甫入校园,一幢幢西式建筑或隐或现,掩映于花草树木之中。我讶异于此情景的熟悉,已不知在我脑中浮现过多少次。心中当然明白,这种大学的氛围,和我的母校苏州大学的氛围完全一致。中国有历史的大学,几乎都有西方的影子,几幢西式小楼,周围绿草茵茵,绿树成荫,概莫能外。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高楼大厦气势恢宏,实在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里,学生能有多少思索?反而处在草地上,树荫下,鸟鸣中,神思远去,方能与先哲对话,与思想同行。中国大学的大楼,我总以为是禁锢思想之所。

  中山大学的主轴线就叫逸仙路。沿路向北,首先看到中大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源于《礼记》,其实是中国古人的治学格言,被中山先生借用来引领中大学子。每个大学都有校训,看到北大沉甸甸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脑中立即会浮现出蔡元培先生那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学者风范。这些校训,已经和学校的文化分不开,也是学子永远的骄傲。记得当时看电视剧《人民名义》,剧中汉东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立即有好事者提出原型就是苏州大学,因为校训相同。不过,说实话,苏大的校训确实令所有苏大人都引以为傲的,那种高傲和谦卑巧妙融合在一体的校训,实际上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广州行记散文】相关文章:

重庆行记随笔散文04-23

大芦山记行散文06-11

五一广州行作文10-01

仙寓山行记优美散文12-29

王婷老师广州行09-03

行于路上散文07-02

新山行散文01-10

岚皋行散文10-04

海防行的散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