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

时间:2023-07-11 15:34:38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2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

  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变(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篇1

  早在1917年,毛泽东主席谈到体育的功效时就说,体育锻炼可改善人的身体状态。他说,“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而每个人,也是天天都在变化的。只要我们态度端正,方法正确就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变。

  也许有人疑惑,有些人天生体质超强,后天锻炼怎能追上?不错,像博尔特、菲尔普斯这些竞技体育高手,他们都有非凡的天赋。仅仅依靠后天努力难以企及。不过,我们这里所谈的是体育训练和体质的关系,而不是要求普通人追赶专业运动员。

  勤勉是中国人固有的优秀品质。面对落后,我们从来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田径赛场上,马家军的辉煌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马家军改写了中国人在田径赛场上的历史。据说,他们的训练是魔鬼式的。我们熟悉的女排明星郎平,在执教美国国家队女排的.时候,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中国队员的勤奋和刻苦。

  当然,如果想得到良好的效果,勤奋之外,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女排的历史最能说明这一问题。从上个世纪的五连冠,到一度默默无闻,再到这个世纪重新夺回冠军。体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训练方法正确与否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训练方法不恰当,即使是具有运动天赋的人,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曾经,中国有一支足球队伍叫做“健力宝小将”,他们足球踢得风生水起。可是,当“小将”长大之后,就变得“泯然众矣”。这进一步展现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专业领域训练如此,普通民众的锻炼也是如此。体育是专业,需要潜心研究,而不是空想和蛮干。由此推广开来,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学习、工作的能力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获得提高。就拿我们自己的学习来说,每当大型考试过后,学校就会召开集会请成绩优秀的同学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的“研究”告诉我们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毛主席的“研究”更启示我们体育和智育有着相通之处,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1917年,那是一个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在各个领域探索救国强国之路。那个年代,毛主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也是救国强国的一种表达。“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向强大,但是如果我们仅此就沾沾自喜“滥用其强”,那也会给国民带来祸患。

  我们自古就拥有明辨强弱的智慧,我们正在以和平的姿态从弱变强。我们反对“滥用其强”的超级大国。在自己变强之后,我们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全国新高考Ⅰ卷篇2

  现代社会不变中蕴藏万千变化。不变,个人之先天能力也;变,后天之奋发自强也。毛主席曾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他深入阐述了近现代社会强与弱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由此,面对先天之短板,当不以己悲,自强不息;面对先天之长处,生而强者确乎应不以物喜,自谦如竹之虚怀若谷。

  战国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天之弱点即为天将降大任于己前的困难。面对不变的困难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当不以己悲,自强不息,方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回顾历史,越王勾践正因为打仗的弱点,中了吴王夫差之计被俘。此刻,在夫差心中,勾践就是一个彻底的弱者。而勾践却认为强弱之数并非一成不变。在吴国被俘的日子里,勾践睡在柴火之上,睡前舔一舔挂在床前的苦胆。条件艰苦,他从不抱怨。相反,他自强且坚定。“君子当自强不息”,几年后,他终于回到了越国,带兵踏平吴国。

  勾践作为弱的一方,不以自身之处境而感到悲伤,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喜悦,自强不息,坚定不移,最终变为强者。千年后,公元一八四零年,阵阵炮响打破宁静,东方巨龙渐渐睡去。西方列强用火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千年古国从那时起被打上了“弱国”的标签,甚至被扣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由列强宰割。面对列强的侵略之势,被视为“弱者”的中国人开始了自强之路的探索——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土地改革、改革开放……正是因为这种自我赋能的抗争精神,让中国人在艰难的摸索中走出一条通往强者的康庄大道,昂首走向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果说先天之弱者当自强不息,那么先天之强者应虚怀若谷,不以物喜。方仲永作为神童,从小即能吟诗作赋,熟背经典。无疑,方仲永正是在智力上先天之强者。可正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智力为傲,疏忽了日常增长知识的机会,未能保持自谦克制,最终“泯然众人矣”。与之相反,近来走红网络的北大教师韦东奕,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却丝毫不放松,不因为外界对他的赞美而自傲自得,始终致力于自己数学水平和国家基础数学研究能力的提高而奋斗,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韦东奕面对记者的提问时谦虚地说:“我只是对数学感兴趣罢了。”正是因为他作为数学研究方面的强者依然能虚怀若谷、自律自省,使他得以在数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不以物喜当自谦,莫以己悲应自强”,面对自身的弱点,唯有自强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唯有努力方能成就强者,实现弱到强之转换。面对自身之长处,当自谦。唯此,才能“增益其所不能”。这便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关键法宝。作为弱者时,坚信“天之诱我以至于强”,高呼“我命由我”,不以物喜,自强不息,唱出成功的讴歌!

  全国新高考Ⅰ卷篇3

  强者一定为强,弱者一定为弱,似乎理应如此。然而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由此可见,强弱之分并非一成不变。这之于宇宙万物均有深刻启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生而为强者,理应不以强喜,自强不息,不滥用其强。

  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么强者既已为强,有又何必要自强呢?毛主席曾道: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而至弱。由此观之,自强是必要的,尤其是强者。生而为强者,更容易被自身迷惑,从而孤芳自赏,自高自大,滥用其强,终至失其所强。纵观历史,我们皆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何其强大,然最终也不过十余载就灭亡,这是为何?生而为强,不自强反而滥用其强,贪图享乐,奢侈骄纵,又如何能长久?是以强者不以强喜,方可至强。

  生而为弱者,理应不以弱悲,奋发图强,不自甘懦弱。

  弱者不甘其弱,心怀大志,志在变强,终有一日也能登上至强之顶。因此,弱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甘懦弱,情愿永在井底仰望星空,而不愿跳出井口看一看浩瀚星河,终是日渐消沉,自我放弃。顾城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弱者不以弱悲,发奋图强,方可至强。

  至强至弱,非一成不变;至弱至强,恰在于自身。

  “历史长河奔腾,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回望中国历史数百载,又何尝不是由强至弱而又至强?大唐盛世,何其繁荣?外国使节络绎不绝,贸易来往数不胜数,丝绸之路沟通东西,封建王朝领先世界数百年。而后无论多么强盛,中国曾论为奴隶的`历史也永远不会改变。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我们心间,提醒着我们不可再为弱者。纵使中国沉沦百年,不甘的弱者大有人在,从嘉兴南湖驶来的一艘红船,引领着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至强。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则月换新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咫尺,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东方不倒。生而为强者,滥用其强,于是有了昨日的中国;生而为弱者,不甘其弱,于是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天之诱我以至于强,亦可知也,亦可为也。

  全国新高考Ⅰ卷篇4

  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论及体育之效,指出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暗藏强弱之变的玄机。强者转弱,弊在滥用其强,正所谓物极必反,破灭之道也。弱者变强,正如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日久之功也。故曰:强弱之变,在乎知检而勤勉矣。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亦不必自悲。中国被扣上“东亚病夫”之帽已久矣,然,国人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累至百余年,则胜负强弱已判。君不见,霍元甲的中国功夫,从亚洲走向世界,成为武术强者;君不见,许海峰的百步穿杨,使中国奥运金牌从0走向辉煌,攻破弱国谣言;君不见,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从至弱到亚洲至强,中国体育人,攀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没有卧薪尝胆的警醒,何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胜利?没有胯下之辱的'鞭策,何来能屈能伸可封侯的美谈?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弱而立志,以勤为鞭,则胜负强弱,或未易量。

  强弱之变,盛衰移换,败在骄奢淫逸。前有《伶官传序》里意气风发的唐庄宗,曾以三矢自警,灭仇雠而定天下。方其盛时,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可谓至强。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何也?究其成败之迹,乃骄纵自大,危机四伏而不知检。后有一统六国之强秦,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民不敢言而敢怒,戍卒叫,函谷举,始皇递三世而乃至后世而为君的梦想,就在楚人一炬中,化为灰烬。强者如大舟过江,松懈自大,则易被暗礁险滩击落。若能每日三省吾身,学会敬畏,戒骄戒躁,才是王道。

  中流击水,强弱未分,胜负易变,需常有忧患意识。从雄霸一方到乌江自刎,项羽在轻敌自大中由胜转负;从风靡全球到退出市场,诺基亚在固步自封中由强变弱;从购买武器到自主研发,中国在勤勉图强中由模仿走向超越。常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至强时,要不忘自检,励精图治。若得意忘形,易在逸豫中亡身。至弱时,当勤勉奋进,不断创新。若佛系放任,会在堕落中灭亡。

  新时代的青年们,当不以强自喜,不以弱自悲。需知,幼苗必会长成大树,驽马定会抵达千里,雏鹰终能搏击长空。强而知检,山峰不畏强流;弱而勤勉,斗水不可估量。强弱之变,胜负之理,必在知检而勤勉。

  全国新高考Ⅰ卷篇5

  体育,可谓算得上是德智体美劳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当代的孩子们忙着追逐知识,无暇去锻炼身体,打磨体魄。孰(殊)不知,体育却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可以强健体魄,可以磨炼意志,我们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学到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忍耐;在体育竞赛中,我们可以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宽容大方,可以学会勇敢地直面输赢成败,利益得失,让我们的心态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宽广。体育的作用,无论从心理或身体哪个角度出发,都是有益的。所以,对于正处骄阳之际的青少年来说,“文明”固然重要,但“野蛮”也必不可少。祖国未来的美好蓝图,不是靠一群羸弱的智者建设的。正所谓体育强国。

  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顾拜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么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提高大众的体育意识,迫在眉睫。

  回忆革命斗争之往事。从笔头上的'新青年到实践中的五四运动;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到上海望志路上的石库门;从南昌到秋收,从井冈山到甘肃会宁;从惊险的泸定桥到崎岖的大别山路,再到滚滚翻腾的长江!这一路上,尽是磨难与艰辛。

  当年的共产党人,他们并不全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更多的是热血方刚的少年们。他们也只有着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是父母的孩子。他们靠什么去探索?靠什么去斩断面前的荆棘,搬开拦路的石头?他们靠的是知识吗?当年的他们还没有学习的条件。他们靠的是一具强健的体魄!一具如钢铁般强健的体魄!他们用自己一具又一具流淌着鲜血的身躯,为我们搭起了通往美好生活的阶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以一副羸弱的身躯去报答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呢?

  当代的我们没有必要去练就铜墙铁壁,去承受敌人的子弹,但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健康的身体,去一心沉浸知识的海洋。体育精神,不仅有益于你我之小我,更益于国家大势之大我。吾辈应以体内之热血,兴体育之精神,健强壮之体魄,成就中华之千秋伟业!

  体育虽小,亦为兴国之重要。

  全国新高考Ⅰ卷篇6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如是说。体育,乃对身体、体魄的教育,亦是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呼声中最易忽略的教育。而体育之对象,重在青年。体育蜿蜒于浩瀚的历史长道间,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重任在肩的吾辈青年更应强青春之体魄,健青年之精神。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然而观之于当下,人们常因繁忙的学习或者工作而牺牲了锻炼时间,中小学的体育课掐头去尾、频繁被占用,稍高强度项目移出校运会等现象都反映出对体育的重视不足。我们应认识到,体育不是赛事与竞争的特有内容,它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体育锻炼的效益便会显而易见。正如伟大的毛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后天的'体育锻炼可让弱者变强,反之,强者对于体育的懈怠亦可使其弱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身为医学方面专家的同时还是一名体育健将。他曾说:“在我的一生里,体育锻炼对我的健康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可见,体育不仅能使我们获得身体上的健康,更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状态,走向更远的将来。

  虽称之为体育,但“育”的却又不仅仅是“体”。在体育中,胜利与失败、兴奋与挫折、团结与残酷等都是难以避免的体验,不仅壮筋骨,更能强意志,我想体育之魅力也在于此。令人称赞的女排精神不就是从体育中诞生的吗?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体现体育精神的口号中,我听到了重视体育、崇尚体育的热切希望。教育家张伯苓曾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人民的健康状态反映着国家兴盛与否,青年的精神状态是国家的晴雨表。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今日日益强盛的体育大国,靠的是人民健康状态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需要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青年需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两者都离不开“身体”这一革命的本钱。

  晨曦初升,山河万里,历史的云烟昭示后人:或为己,或为家,或为国,吾辈青年当强青春之体魄,健青年之精神,以担国之重任!

  【备注】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将于6月7日下午公布,以上内容为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后续我们将会持续更新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相关内容!

【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2022山东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8

2022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精选11篇)08-19

2022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8

2022江苏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8

2022福建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8

2022湖南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8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7

2022广东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9

2022年山东卷高考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