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花作文

时间:2023-12-11 15:05:03 状物作文 我要投稿

美丽的花作文汇编(3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花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花作文汇编(3篇)

美丽的花作文 篇1

  记忆,就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我的脑海里前赴后继,无法抹去。而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如今,却依旧记忆犹新。

  “妈妈是帆,爸爸是船,载着我驶向远方……”这首小时候常常听的童谣,突然浮此刻脑海。在那时候的我,对它的含义并不理解:爸爸妈妈怎样是船和帆呢?

  在那两年里,让我彻底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

  那一年的春天,我十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父亲带着我去郊外登山。兴致勃勃的我和父亲一路欢笑的往目的地出发。远看清一色的翠绿中,带着点点深棕。我顿时兴奋起来:“爸爸,快出发吧!”说着,便跑在了前面。父亲微笑着点了点头,跟了上来。一口气奔了好远,渐渐体力有点不支了,脚下一滑,栽了一跟头。眼泪涌了出来。父亲慢悠悠的`走过来,却并没有立刻拉起我,而是淡淡的对我说:“你不是想要到山顶去看美丽的景色吗?怎样在那里就倒下了?都十几岁的大小孩了,遇到这点事都不愿意应对,长大还怎样办?”看着父亲那面带微怒的面庞,一时间便忘了哭泣,心里忐忑不安着是进还是退。最终在父亲的一再鼓励下,咬咬牙,向山顶艰难的走去。父亲微微笑了笑,快步跟上。经过好几小时的努力,最终到了山顶,将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这让我感触颇多。

  而妈妈对我的好,虽不像爸爸那样默默无闻,但确实数也数不完的。记得一次期末考试前夜,妈妈游技师出去了一趟,留我一个人在家复习。当我为第二天的考试努力复习时,妈妈的电话到了:“儿子,妈妈今日不能陪你一齐复习了,冰箱里削好的苹果记得自我吃,明天考试不要紧张。今晚早点睡,有了好精神才能考出好成绩。”听着妈妈这一句句担心的唠叨,我的心里充斥着温暖。

  妈妈给我的,是无尽的没有责备的关爱;爸爸给我的,虽不是宠爱,但却比宠爱更加伟大。

  “妈妈是帆,爸爸是船,载着我驶向远方……”依然是这首童谣,依然是那让他们操心的我,只是此刻的我,不再对这首童谣迷惘。

美丽的花作文 篇2

  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是什么?当然是花了有人喜欢高贵无比的玫瑰,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人还喜欢清新淡雅的茉莉花,而我喜欢的是窗台上的一盆月季。

  听到月季,一定知道他可是花中女王呢,他有红色黄色白色……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绚丽多彩,美丽极了!而我家的月季,如熊熊燃烧的火一样的颜色,月季的茎又细又长,墨绿的茎上长着许多按红色的小刺。

  这些小刺又坚又硬,好像在提醒我:只许观察不准乱摸!它的花瓣是暗红色的,就像一位高贵无比的王后,还有一些花含苞欲放,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迟迟不肯露脸,正凋谢的花面容憔悴,好像在跟美好的世界告别。

  风奶奶来了,他抚摸着月季稚嫩的脸蛋,吻了吻,又飘走了,月季还在微微地摇晃那翠绿的叶子,仿佛是他华丽的`龙袍。忽然一朵已经凋谢的花把头垂了下来,花瓣一片接着一片掉落了下来,我仿佛听见了那朵月季花的哭泣声,他是厌倦了这个世界,还是不舍得呢。

  我最喜欢月季花稚嫩的脸旁,我喜欢月季花顽强的生命力,我喜欢月季花……

美丽的花作文 篇3

  梅花灿烂之后的兰花,含苞欲放。它丝绦般的碧绿细叶,如少女头发披散腰间。人们常说:“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隐约约谷中香。”想必就是在说兰花。

  兰的叶,又细又尖,像是妈妈纤美的指尖,紧紧的呵护着那娇憨婴儿般的花骨朵儿,在万物还是懵懂舒醒之时,带着一丝羞涩和高贵,悄悄地绽放,成为春天里每一抹靓丽的风景。兰的碧叶是那样纤美,让怜惜不已;兰的碧叶是那样柔软,就像最美的姑娘的腰肢,摇曳生姿;兰的的碧叶,是那么绿,绿得幽静娴雅!

  自古兰花的娇美闻名于世人,兰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我最喜欢粉色的`兰花,像一朵朵粉嫩嫩的孩子脸,面向阳光,露出愉快幸福的笑脸;兰的香,是幽浓馥郁,而又诗情画意,让人向往。

  兰就像一位满腹经论的绝世才女,赤足站在柔软绿毯上,旁边的知了发出一阵阵舒心的鸟鸣,兰被沁人心脾的花香伴随,一只只蝴蝶翩翩绕指尖。抬头,一朵朵柳絮似的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上漫步,熹微的阳光从云的缝隙中流出。

  梅是那样幽,那样静。幽的让人怜爱。

【美丽的花作文】相关文章:

美丽的花作文02-08

花的美丽作文10-11

美丽的花作文(经典)10-10

【精选】美丽的花作文09-23

美丽的花作文【精选】09-22

美丽的花作文(精选)09-13

美丽的花作文(经典)10-03

美丽的花作文【经典】10-17

(精选)美丽的花作文09-29

(经典)美丽的花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