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1-03-12 09:46:08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九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在寒假里我读了《文明美德 伴我成长》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们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分别来自四个文明古国,它们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可是其中三大文明都断裂了,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火药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烟花;指南针可以让我们在森林中不会迷路;印刷术让我们不必再手抄一段文字;如果没有造纸术,人们还在一刀一划地在甲克上划呢! 我还认识了一个新市场:跳骚市场。他的名字很古怪,询问了爸爸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市场上会卖一些自己不穿的衣服,衣服里经常会有一些跳骚,所以取名:跳骚市场。 我们要保护动物,不然的话,一个物种的灭亡会导致与其相邻的几十种动植物的灭亡,让我们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吧! 他告诉了我们只要大家通过努力,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华章!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这个星期,我学了一篇很长的课文,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篇说理文,内容丰富多彩,首先介绍了水滴滴穿石头的故事。接着,课文举了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才写成《本草纲目》。爱迪生失败了1000多次才成功地发明了电灯,齐白石晚年才开始学画,每天作画三幅,他的画技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虽然他们有的家境不好,但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我五岁便开始学钢琴,虽然有些曲子很难,但我没有放弃,咬咬牙,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遇到不会的地方就上网听,接着一遍遍地练习。会弹了,我还不罢休,继续练,直到弹得滚瓜烂熟为止。经过6年的勤学苦练,我终于考到了钢琴十级。

  我幼儿园和一年级时,什么课外书都没看过,有些知识人家知道,我却不知道。于是我让妈妈为我买书,接着我便开始读,每天都读半小时课外书。有一个暑假,我竟读了130本课外书。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告诉我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让我受益匪浅。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远处的星星》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完了《远处的星星》这本书。它大概讲的是红军过草地的艰辛,还原了传说中“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那小小的青稞苗像指间的太阳,将他们心的角角落落都造了个透亮。一种力量从指尖流淌到全身,那青稞苗在众人间传递。他们都那么在指尖捏着,专注地看,没人说话,草地上很安静”这是书背后面的一段话,由此可见,当时的粮食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红军在过草地时因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衣服而冻死饿死了好多人。而我们现在是衣食无忧,所以我们以后要节约粮食,不挑食,不剩饭,甚至现在还有像我们一样大的小朋友没有食物吃。

  等他们到达了一个叫班佑的地方时,他们就算过完草地了。那有许多食物,当地人是藏民,当他们得知红军穿过草后非常惊讶,给他们了许多食物,但红军非给们银子,藏民们不收,他们不收红军也不愿意,那些食物他们就不吃,藏民们只好收下了银子。红军们为了不打扰藏民们,他们睡在街头,不去藏民家过夜。从这点我知道了要向红军那样和别人做平等交易,不贪图小便宜。 以后我会多读这种历史书,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竟像一个没事人”是他的英雄气概。“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的他却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他,在抗日战争中凭借这自己薄弱的力量保护着家乡,保护着芦花荡!

  一个年近60岁的老头子,有着短短的花白胡子和晒得干黑的脸。即使这样,他还是能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自由的穿梭。按常理说,他应该到后方过着普通人的该有的生活,让我吃惊的是他却像青壮年一样,英勇善战,无所畏惧,浑身有着想打死XX鬼子的劲儿。

  他有着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憎分明的精神。他对素不相识的大菱二菱非常亲切,但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让大菱受了伤。他斩钉截铁地对女孩们说:“他们打伤你,留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头子对女孩们非常亲切,却对冷酷无情的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张他的意识中:中国人才是白洋淀真真正正的主人,这里容不得其他人在这片土地上撒野!

  他有着强烈的自信心。每一次执行任务,他都不带一枪一炮。他坚信自己有丰富的对敌经验和水上本领。但同样是因为这些,使自己过于自信,放松了警惕。在这次护送女孩进部队的任务中让大菱受了伤。“我没脸见人”,一句简单而真切的话,说出了他对大菱的愧疚。

  鱼香、米香、荷花的香,编织着芦花荡的靓丽风景;像要滴落下来的星,白绸子似的水鸟,迎风飘撒的紫色芦花,这是芦花荡的色彩。这份美丽与娴静是属于中国人的,不是外人可以肆意剥夺的。孙犁的《芦花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独特记忆。孙犁笔下的老头子是个没有豪言壮语的英雄,是那么的朴实无华,是那么的机智勇敢!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战争只有残酷与血腥,是不会像芦花荡这样的如诗如画,是芦花荡改变了我对战争的看法。

  老头子他虽然过于自信,但我觉得他是个真英雄,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在当时的背景下,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而“拿来主义”延续到今天,又给我们这些后人带来新的警示,更有了几分启示。

  当年,鲁迅先生告诫国人不能只“送去”,还要“拿来”,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今日,大多数人已经能够脱离纯粹的“送去”主义,学会“拿来:陌生人初次见面,微笑着伸出手,以为对方要跟你握手,正要伸手时却发现对方堆着的笑脸是在索要见面礼;有求于人,低声下气亲登三宝殿,对方平放手掌看似胸有成竹,了事易如反掌,正要道谢才看穿对方那隐晦地勒索“劳动费”的“假动作”……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拿得准,拿得狠,不拿白不拿,拿了还要拿。如此看来,国人是否有点矫枉过正呢?

  未必如此。

  现在的“拿”的思想也许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像从前的无私奉献只会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毕竟这是不符合经济利益的,只是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等价交换才是原则。然而如此个“拿”法,未免让人们产生恐惧,同时萌生从别人身上“拿”回来的欲望,于是便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尽头的堕落。

  与上述的情况一样,盲目地追新跟风,盗版商无休止的盗取,不法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在人们眼中似乎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拿”了。然而鲁迅先生的拿,是放出眼光的拿,是文明的拿,而不是横冲直撞的拿,像野兽争夺猎物的拿!先生的.原意惨被曲解。

  说到底,到底该怎样拿呢?

  要拿之有“法”。“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二是“方法”。要拿,就要堂堂正正地拿,正如要拿别人的技术,别人的资源,要通过正当途径去拿,而不是投机取巧,藐视法律的存在;也不能生怕吃亏就拼命去拿,要如先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搬硬套,那不是拿,是抄。

  要拿之有“道”。不能以个人主观因素决定,什么该拿,该怎样拿,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乱拿一气还不如不拿。

  要拿之有“利”。利人损己的大概没有人会做,但是损人不利己的蠢事还是有不少人做得出来。要拿对自己最有利的部分,但是不能不顾后果,应该尊重被拿一样的意愿,最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被拿,才能实现双赢,这样才是“新拿来主义”的最高境界。

  大胆地拿,小心地拿,“拿来主义”将在新世纪得到发扬广大。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在这个假期里,我去了书店买了一本名叫《莫莉的假期》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于是,我把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对它爱不释手。

  《莫莉的假期》这本书的作者是庞婕蕾。她从中学时代起,作品经常发表于《儿童文学》、《当代学生》、《少女》等报刊杂志,曾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已出版小说《穿过岁月忧伤的女孩》、《女生宿舍》、《和妈妈一起长大》、《天上掉下个帅同桌》、《胖妞其实挺可爱》等十六本书。是个十分优秀的作家,我很敬佩她。

  这本书写的是莫莉在外婆家过暑假时,她与好朋友俞庭还有被别人称“猩猩”的周鑫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一起去了一次华丽的冒险、一起去偶像的书店打工等故事。在这个假期里,莫莉的表弟也去了外婆家住了一阵子,他让莫莉对他的感觉改变了,使莫莉对他没那么讨厌。这本书还写了莫莉经过这次假期,感觉大家一下子都长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烦恼和秘密。

  通过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小学生的烦恼与忧虑,开心与快乐的事。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故事是第三章——如果我们心有灵犀。这一章写的是莫莉表弟也要来外婆家,莫莉想起表弟小时候让她伤心的事,外婆那时重男轻女。于是,莫莉十分讨厌表弟,可是到了最后,莫莉才发现表弟变了。表弟送了一个电子表给莫莉,让莫莉十分感动。我的感受是:表弟虽然小时候经常欺负莫莉,可是现在他也希望让表姐莫莉原谅,所以我认为莫莉也应该原谅他,我也被表弟那想求表姐原谅的做法深深的感动了。

  第三章吸引我的地方是表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他想让莫莉原谅他小时候所做的事,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这个过错,让表姐莫莉原谅了他。这一章还吸引我的是庞婕蕾姐姐那优美文笔,十分细腻的写出这生动有趣的故事。我要向庞婕蕾姐姐学习那写作方法与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这本书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大家看了后有一种深刻的感受。看完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一些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还让我羡慕莫莉那美好、快乐的假期。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在春节期间,我和妈妈一口气看完了《兰心的秘密》这本书。看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兰心的秘密》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德国的米切尔·恩德。书中的主人公兰心在仙女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地把自己的父母变成了小矮人。原因是兰心觉得自己的父母老跟自己唱反调,于是找到了仙女,她按仙女的指示只要爸爸妈妈跟自己唱反调就把从仙女那拿来的方糖放到了爸爸、妈妈喝的茶里。爸爸、妈妈喝了放过方糖的茶,身体就按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父母一次次跟兰心唱反调,一次次缩小,最后小得还差点被猫当老鼠吃掉。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兰心害怕极了。兰心手指弄破了,爸爸妈妈连帮忙包扎的力气都没有。正当兰心发现没有父母的唠叨,感觉恐惧的,孤独的时候,仙女的纸片悠悠飘落在脚边,答应帮助兰心把父母变回原形。自从父母变回了原形,兰心又在父母的关心爱护下生活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和兰心也一样,经常跟爸爸、妈妈唱反调。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复习功课,但是我就想玩电脑游戏。那时我也很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老阻止我喜欢的活动,总让我做些不爱做的事情。那时,我也真想把妈妈变得不会吭声。

  自从和妈妈一起看了《兰心的秘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妈妈与唱反调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决心以后不再跟父母唱反调了,做个懂事的孩子。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另一作品,西化的论调,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他提出概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又要分清华,要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新文氏。

  文中巧妙运用“继承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局部比喻也十分生动,贴切,用“潺头”比喻懦弱无能的逃避主义者;用“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用“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

  而点明中心主旨的拿来主义含义是:对于外国文化外国事物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占有挑选一切事物,根据事物的性质和对我们的用处而分别对它们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段灭的态度,即吸其精华。

  文中的两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

  如: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则是反语,讽刺送去主义者的自愿其说往自己脸上贴金。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讽刺送去主义者由送物到送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这部书描述的是三名美国人在二战过后到北非旅游的故事。这是本游记么?显然不是。虽然书中也写到北非,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风、沙、日、月,然而这些环境描写只是为了衬托,衬托三名旅者之间和各自的故事。

  波特和姬特是一对结婚十二年的夫妻,由于波特喜欢到处旅行,而且他认为他不同于游客,而是旅人,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游客总会在旅行一段时间后归心似箭,旅人却没有归途,此地和彼地之间并无区别,脚步总是很慢。所以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似乎很少有安定的时间,妻子姬特总是陪伴着丈夫,然而她似乎并不想总是四处漂泊,但她仍然坚持陪着他,并且尽量克制着抱怨的频率和刻薄的程度。

  至于同行的另外一名年轻男子特纳,外表英俊、身材强壮,对姬特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他想得到她,她对特纳却毫不理睬,她虽然抱怨波特,但她仍然爱他。波特和姬特都希望通过这次北非的旅行改善二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一处二战过后的世外之地,也许是桃园,也许是荒漠,管他呢,只要没有被战争波及和影响就好。

  波特喜欢旅行,走过那么多地方,却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乡”。他喜欢孤独,即便在条件恶劣甚至暗藏凶险的萨拉哈沙漠地区,仍然喜欢独自往更黑暗、更偏僻、更荒凉的地方行走。他看着那些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眼神空洞的本地穷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正如那些穷人麻木的看着他。

  姬特有些神经质,总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自作烦恼,比如不小心崴了脚或者打碎一个水杯或者做了一个噩梦,她总认为这些坏事是一种征兆,意味着更大的麻烦或者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当波特四处游走时,她常在旅馆里待着,看看书,喝点茶或者酒,站在窗口看看窗外的风景,以此消耗掉旅途那漫长的时间。

  相比之下,特纳似乎更像正常人一些,他喜欢旅游,但又不会偏执的去特意寻找孤独,他不神经质,只是用一切手段来避开波特追求姬特,其实也不用专门避开,波特和姬特已经分房而睡,只是还没有离婚。当然,在追求姬特的业余时间,他也会去泡泡当地酒吧里的风尘女子。总之,他是三个人里最接近普通人的,没有特别的嗜好,又有正常的欲望。

  喜欢孤独的波特,在我看来,是一名哲人而非旅人,他其实就是作者保罗鲍尔斯本人的化身,他说的话常常带着对人生的思考,尽管妻子姬特已经厌烦了他的哲学思考。当姬特说她曾经以为“人生会不断累积动量,它每一年都会变得更多,更深刻。你会不断学到新东西,读后感变得更聪明,更有简洁,更接近真理——”时,波特大笑道:“人生更像是吸一支烟。最初几口你觉得无比美妙,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消耗殆尽。然后你突然发现它已经快烧完了。这时,你也尝到那苦涩的滋味。”

  说到死亡,也许这就是还活着的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大的恐惧,而鲍尔斯本人却自称想体验死亡,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而是身临其境,成为那个垂死的人。主人公波特在小说进行到一半时便因疾病死在撒哈拉,这是由于鲍尔斯本人曾在北非旅游时罹患伤寒却侥幸未死,于是他在小说里用波特的死来偿还当年欠下的一条命。

  波特的死,对于姬特来说,就是再也无处可藏,因为波特就是她可以遮蔽自己的天空。天塌了,藏匿在天空之后的恐怖滚滚而来。终于,姬特崩溃了。之后的情节,初看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想到一个崩溃的女人,完全没有了曾经自我的防御,释放的是天性,或者说是本能,似乎便也释然了。人,终究还是动物的一种,在精神世界崩塌之后,唯有本能可供驱使,所以,姬特成为了一个阿拉伯部落商人豢养的玩物,而她得到的仅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和肉体被玩弄的另类欲望满足,除此之外,她别无所求,也无需任何的思考。甚至于在她因自己失宠而逃离出来后,并不想重新回到正常的文明世界中,文章的结尾,她消失在“被拯救”的路途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读完此书,我想起一个词,叫做“羁绊”。我们从出生到成长,从学习到工作,从亲人到朋友,都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的人产生羁绊的过程,由于羁绊产生感情,由于羁绊产生不舍,由于羁绊产生比较,由于羁绊产生欲望,由于羁绊产生“活下去”的支撑。遮蔽的天空,便是羁绊的力量,当一个人断了所有的羁绊,便失去了这种力量,便没有了可供遮蔽的支撑,这也许才是最终的孤独。孤独的终点,大约就是绝对的自由,而绝对的自由除了意味着本能的释放,也意味着精神的死亡。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读后感的作文合集8篇

2.【实用】读后感的作文合集9篇

3.【实用】读后感的作文合集10篇

4.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合集6篇

5.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合集8篇

6.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合集9篇

7.实用的地震读后感作文合集8篇

8.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