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灾教育的思考的论文

时间:2021-09-09 15:11:0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我国防灾教育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防灾教育防灾训练防灾意识

关于我国防灾教育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摘要:防灾教育对保证国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愈义。目前我国防灾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扣防灾意识不够、防灾应急机制不健全、防灾知识宣传不到位等。从防灾教育的模式、内容和其体措施等方面,对我国的防灾教育体系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对我国日后防灾教育的开展有所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主要有地震、洪水、干早、泥石流等。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左右,受灾人数为3亿一4亿人次。这些年来发生的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2000年重庆和四川特大干早、2007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涝、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这次四川汉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更是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我国灾害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的体制不够完善,特别是防灾教育方面还很薄弱,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仍然十分的严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防灾教育对保证国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一、我国防灾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防灾教育十分薄弱,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防灾意识不够,对预防灾害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例如学校对防灾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二是社会防灾应急体制不够健全,责任不够明确,没有建立完整的防灾应急体系。社会各级和学校对防灾应急预案缺乏了解,缺乏实际防灾、减灾的经验,预案演练不够。例如,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的剧场火灾酿成的300多名儿童失去生命的惨案,如此严重的事故背后,逃生者拥堵逃生通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逃生时没有良好的秩序,没有逃生的训练,没有临危不乱、不惧、不抢的素质也是原因之一。

  三是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宜传不够,社会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灾、自救和互救常识。比如,2005年11月26日,江西瑞昌与九江之间发生了5.7级地展,地震波及到了湖北省,导致湖北5县市受灾,造成1死81伤,其中81名伤者中78名是学生(其中多名学生受重伤),主要是在避震时拥挤、踩踏造成的。不是因地震本身,而是因地震恐慌造成的人身伤害,着实使人震惊[’〕。

  四是各级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达不到规定的防灾标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坟川大地震中,有多所学校的教学楼垮塌,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建筑达不到应有的防震级别,这是值得教育部门反思的。

  二、防灾教育的模式

  (一)讲座模式

  讲座是防灾教育中比较简便易行的模式。灾害研究专家认为,要提高讲座的效果,首先要促进灾害高度关心人群和灾害低度关心人群之间的互动。对灾害关心度不高的人往往是没有灾害经历,因此他们对灾害的估计比较乐观;而高关心度的人多是亲历、亲见过灾难场面,能够较深刻地理解灾害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同时对于灾害中的逃生和救助方法也比较熟悉。通过灾害高度关心的人群对灾害低度关心人群的讲述、劝导和方法传授等,可以使灾害低度关心人群感同身受,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防灾讲座中,适当加人灾害亲历者、救灾人员等人讲述或记录,可以使听讲者通过这些重要的案例知识对某方面灾害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加之专家或教师的讲解,使听讲者获得比较全面的有关灾害的知识。

  (二)体脸模式

  体验模式可以分成假想体验、模拟体验和真实体验三种形式。一般来说,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前两种。假想体验是让受教育者想象灾害发生的情景,可以是防灾训练人员口述,也可以是录音、影像等教学资料,营造灾害气氛,让受教育者去体会当时的感受,想象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可能采取的自救措施等,也可以让受教育者观看灾害和自救的影像,让他们通过观察学习来丰富自己的逃生知识和技术。模拟体验是模仿真实的灾害现场,制作地震或火灾等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虚拟的场景,配以指导人员的说明和讲解,让学生亲自使用灭火器等工具,实施模拟自救。这种体验的方式较之讲座具有生动、实用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防灾教育模式。但是体验模式对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日本针对本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特点,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大量的防灾馆、防灾训练中心等机构,接受社会各界人员来此学习如何应对火灾,亲身体验地震发生的情景,学会在灾难发生时如何自救。这种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社会大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

  (三)综合活动模式

  综合活动模式的方法比较多样。防灾教育机构可以让受教育者自己确定题目,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等方法了解灾害的历史、形成原因、预防方法和自救措施等,大家相互之间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或谈感想等增加对有关灾害的知识的了解;也可以通过组织与防灾有关的游戏、运动、表演、远足、夏令营等各种活动,增加防灾体验,习得逃生本领,触发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三、防灾教育的内容

  (一)一般防灾教育的内容

  一般防灾教育主要是面向大众的防灾教育,主要包括对国民的防灾教育和训练,机关事业团体的专业性防灾教育和训练及其政府组织的综合性防灾教育、训练和演习三大部分。

  1.面向国民的防灾教育和防灾演习

  在各地方消防部门应专门设立相应的防灾教育中心,由专人负责到学校、单位讲解消防知识,并指导各种防灾训练和演习。

  学校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防灾教育和防灾演习,包括灾害的基本知识讲解、灾害时的避难演习等,同时还包括灾害发生时如何将学生安全交接到家长手中等具体措施。消防员和交通警察则应分别到学校给学生开设消防安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自行车的交通安全,从小学开始进行防灾教育和安全意识的普及。

  社区的防灾演习和防灾知识的普及。各地方政府或社区居委会应定期组织居民进行防灾演习,包括地区的灾害特征介绍,自己所处位置(住所或工作场所)安全性检查和确认,如房屋的抗展性的确认,所在地区届时发生毁坏的可能性大小,以及火灾延烧的概率等确定;所在地的避难场所的位置和路径的确认,灾害时如何安全避难,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急救,灾害时家人安全状况的确认方法等。

  2.机关团体的防灾训练

  各机关团体应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专业性的防灾训练和防灾演习。通过对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灾害进行预测,针对预测到的灾害特点,进行相应的防灾演习。如地震时指挥和疏导被困的地铁乘客安全避难;防止火灾延烧的消防演习等。例如,韩国地铁火灾事故后.日本地铁公司除了全面检查地铁的防灾系统外,还就地铁在灾害时的紧急停车,通过手动装里打开车厢门,伤员的急救,并在地铁司机的指挥下,沿着地铁隧道进行安全避难等防灾演习。

  3.政府组织的防灾训练和演习

  国家应制定灾害应对基本法,规定国家防灾训练义务和国家的“防灾日”和“防灾周”,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和企业团体在每年的防灾日举行防灾训练。例如,日本就规定了每年的9月1日为全国的“防灾日”,9月l日所在的周被定为“防灾周”。所以每年的9月1日,日本政府都举行大规模的综合防灾训练和演习。同时,日本的中小学、机关团体以及地方自治体也都将举行不同形式的防灾训练。政府通过这种防灾训练向国民提供必要的防灾知识教育,以达到提高整体防灾意识的目的。

  (二)中小学防灾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我救护的知识和能力,往往会成为自然灾害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做好中小学防灾教育对于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很重要的。对学生的防灾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阶段特点来进行。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不同,对灾害情况的估计和处理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我们在进行防灾教育时,应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为原则,在教师和成人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相对较低,语言功能也不够完善。他们往往不能意识到危险,或者即使知道危险也无法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成人。因此应该比较早地通过图片、声音和录像等让孩子了解灾害,训练孩子在灾害发生时按照保育员的指示快速行动,当孩子发现火灾等危险隐患时,能及时告知教师或身边的大人,以争取撤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认识到灾害的危险性,也能够传达灾害警报,这一阶段防灾教育的重点是使小同学能够在大人的指导下快速、正确地逃生;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能够了解灾害的危险性,并自行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措施;高年级的学生应了解对各种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况,快速采取行动,不但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还应密切关注他人的情况,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人。

  初中阶段,应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灾害的理解,不只是让学生产生对灾害的危机感,还要让他们了解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境,尽量减少灾害可能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使学生具有比较完备的应急技能,自制灾害应急手册,做好灾害的日常的预防,在灾害发生后能进行正确的避难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应该深人理解防灾、救灾志愿者行动的意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比较成熟,反应灵活,行动敏捷。与老年人、孕妇和残障人员相比,他们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但可以自救,而且他们中的部分人还可能成为救助他人的生力军。因此高中阶段的防灾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在灾难到来的时候,不但确保自己的安全,而且还要为朋友、家人、社区等其他人员的安全做贡献,高中生应具有保护他人的态度和应急技能,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参加当地救灾志愿者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提供帮助。

  四、防灾教育的其体措施

  防灾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包括灾害前的预防,而且还有灾害来临时的逃生、自救和救助他人。

  (一)宣传防灾知识,建立预警系统

  防灾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应将“防灾教育”的内容纳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部门应编写危机应对和防灾教育指导方面的教材;政府部门应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影像资料、互联网等途径介绍防灾知识,进行减灾知识宜传。另外,消费部门可以通过印制灾害应对手册,散发给居民,详细介绍应对灾害的各种知识;多种多样的防灾培训和演练。个人更应积极配合,从自身做起,不仅要自身掌握防灾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积极参与防灾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防灾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房屋建筑、设备器材、门窗等的安全性能,要对其抗震性、耐压性、排水、逃生路径等方面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修缮,而且还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预计各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配置灾害发生的警报装置、临时照明装置、紧急对外联络装置、必要的药品和粮食等救灾物质,提高对灾害的反应速度,安排好灾后生活。在许多发达国家,学校不但是学生的学习场所,还是大量市民灾后的避难场所,因此加固学校的建筑,增加设备的安全性能,配备充足的救灾物资等,对整个社区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授自救助人方法,建设防灾教育基地

  防灾教育要根据各种灾害的特点,传授相应的应对方式。以地震、火灾、交通事故为例,地震中如何确定震级的大小和危险系数、哪些地方适于避难、什么时候需要撤离房间、需要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发生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防止被烟熏倒,在逃生之后如何请求帮助等;在对待交通事故问题上,怎样避免交通事故、在事故发生后通知警察、早期急救等都应该明确地告诉给学生。另外,建设防灾训练基地也是提高防灾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例如,日本京都市政府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出资兴建了京都市民防灾教育中心并且负担80%的维持费用,用于市民及参观者提供防灾教育及培训。中心最大特点是采用给参观者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为主的教育培训方式。

  中心有多种体验项目,如地震体验及训练屋、泥石流体验屋、消防训练室、风速体现室、烟雾躲避训练室、紧急梯子逃生训练等。地震体验及训练既让参观者体验真实的地震发生过程,又培养了参观者减少次生灾害发生及自我保护的意识。泥石流体验能使体验者体验到泥石流发生时的恐怖。消防训练室主要训练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使用。中心展示厅用各种图片、文字向人们介绍日常各种防灾知识。中心还开设面向公众的各种减灾培训课程,有面向单位开设消防员培训和向广大市民开设外科医护急救培训等。中心只对单位收取一定培训费用,对公众参观、体验项目均为免费。防灾训练基地是模拟训练模式的必备场所,可以达到防灾演习的效果。

  (三)进行逃生和避难训练

  在了解了防灾和自救知识后,应有意识地对大众进行实地的演习和训练。政府机构、学校、企业团体应经常在各自的单位进行逃生线路、楼梯的使用、撤离的先后顺序、到达安全地点后的站队位置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演练,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逃生训练可以是有准备、有组织的。当人们逐渐掌握和熟悉了逃生方法,也可以进行突击训练,增加人们的临场感,更真实地体会灾害现场的情境,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人们也需要了解避难场所的合理使用方法,因此可同时展开宿营地的选择、救灾物资的领取、水源清洁、个人卫生、疾病和瘟疫的预防、救护等训练活动。坟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的中安县桑枣中学,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组织逃生训练,灾情发生以后全校2200名学生和数百名教师在1分36秒内全部安全撤离,创造了坟川地展中全校幸存的奇迹。逃生和避难训练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需要各级单位引起重视,常抓不懈。

  (四)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

  防灾教育需要政府、专家、市民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专家的作用是总结和归纳灾害发生的原因、抵御的方法、自救的方法等等,帮助各级单位构建防灾教育的知识和技术支持体系,并且对各单位的防灾教育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市民不但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防灾的学习和训练,而且也应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以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学习的氛围。灾害不会只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灾害的偶发性使社区中的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受灾对象,为了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每个人都应该成为防灾教育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学校应该成为市民的避难场所,并具有传授和培训防灾知识和技术的重要职能,学校教授给学生的防灾知识,还要通过学生传达给其家长和邻居等其他市民,从而增加学校防灾教育的影响面和受益群体。政府要为以上三个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鼓励和组织多方面的合作。防灾教育需要政府、市民、专家和学校紧密联系,以“尊重和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中心理念,通过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和普通市民的防灾意识、防灾能力,以创建安全文明的社区和学校。

  参考文俄:

  [1]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膝朝阳.恐慌之祸有甚于灾害[N].南方日报,2005.11.28.

  [3]膝五晓,加藤孝明,小出治.日本灾害对策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郑居焕,李翅庄.日本防灾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基建优化,2007,(2).

【我国防灾教育的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01-01

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11-16

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的论文10-08

浅析对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思考论文09-18

对我国环境会计披露的现实思考论文10-07

我国老年教育探究教育论文09-18

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01-20

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05-02

试析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