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4

时间:2021-12-16 09:43:55 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4

农耕文明时代(上)——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一课时——礼乐文明的确立(一)教学目标 1、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2、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3、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二)学习目标 1、梳理中国朝代的更替次序,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搏,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通过了解西周的社会政治制度,分析中国礼乐文明的特点。 3、初步接受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新课导入】 教师问: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老文明,大家还记得这些欧亚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管理国家的吗? 学生答:古希腊是城邦民主制,古罗马实行的是元首制(教师应引导)。 教师:那么在农耕文明时,我们中国的祖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从而进入新课。) 【新课】 一、 乐文明的确立 (板书) 1、 周朝的建立(板书) 提问:你知道商朝最后一个王是是谁吗?商朝是被是消灭的的,为什么它要讨伐商朝呢?在什么时候?它定都在什么地方?(请抢答) 学生:商纣王,周武王,因为商纣王统治的暴虐,在公元前1063年,定都镐京。 2、 分封制(板书) 出示图片(编钟) 提问;你认识它吗?它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编钟,它用来演奏音乐的。 教师总结;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西周的等级差异 活动:比比看:关于古代对“死”的不同说法。你知道多少?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大夫—卒 士—不禄  讨论:周朝的礼乐制度有包括哪些方面呢? 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 教师归纳 典章制度 :行为方式 礼乐制度礼制 伦理道德(板书) 风俗习惯 音乐 乐制  舞蹈 提问:西周为什么要制定礼乐制度呢? (学生回答。) 表演:请学生分组后,请一小组代表来扮演周天子,一小组代表扮演记者来采访: 记者:周王您好,周朝为什么要制订礼仪制度与乐舞制度?周王:在礼乐制度下,各项具体的礼制和乐舞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所以它能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有利于本王对国家的统治,维护贵族的特权和地位。记者:原来,周朝也是等级制国家,那么社会成员的等级分化是怎样形成的?周王:是由于我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记者:什么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王:朋友,本王要去召见诸侯了,你自己去查历史书吧! 自主讨论: 1、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为了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物品,建立诸候国。有哪些权利? 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3、受封者”必须履行哪些义务?服从国王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缴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4、分封制在当时的作用?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统治的区域。5、周王这样大规模地分封土地,时间一长,会不会有消极影响?他还能安枕无忧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实行分封制度后,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 宗法制度什么是宗法制? 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宗 法 制 作用? 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学生: 由血缘关系决定 2、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 的现代社会有何根本差异? 学生:现代社会崇尚民主、平等、公平竞争和个人的奋斗,当时重视人的出身。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 学生: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4、宗法制实际上就是等级制,那么周朝统治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维护等级制度的呢?学生: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将宗法等级制具体化、生活化 【课堂总结】请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来完成总结内容。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二课时——变革与争霸(一) 课标要求 1、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2、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二)学习目标 1、 说出管仲、商鞅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功绩,分析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五霸和战国时期并起的七雄,从不同侧面感受东周(春秋和战国)的时代特征。 (三)目标分析 “变革和争霸” 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取的变革政策带来的国家发展和争夺霸权的过程。本节的重点是春秋时秋的管仲改革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本课应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西周什么建立的,由谁建立的呢? 学生回答:在公元前1063年周武王建立。 教师据此分析:到西周后期,统治腐朽,民不聊生,最终引起了兵变。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中国历史也进入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导入新课。 【新 课】 一、 东周建立(教师分析东周历史线索)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二、 生产工具的变革 出示图片:打制石器(史前人类),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铁犁(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发展 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 诸侯日益强大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 春秋争霸 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教师板书) 舍卧薪尝胆等)春秋时期本课涉及到的人物中,你最佩服的是谁,为什么?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是如何看待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的? 第二课时 请同学自己总结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并从商鞅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学生发言总结。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三课时——“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多文士、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课文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其中重点是孔子和法家的思想。 教学目标: 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产生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以及对后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和讲述法相结合 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导入: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七雄兼并,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国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许多有识之士也份份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古代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提问:⑴ 为什么被称为“百家争鸣”? ⑵ 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主要观点或主张是什么? ⑶ 你最赞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为什么? 结合课文知识,带着以上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表格。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各抒己见:你最赞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问: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位思想家? 归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既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提问:作为思想家,孔子有哪些著名的思想? 作为教育家,孔子有哪些著名的教育理念?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讲述: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平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打破阶级地位的差距,大量地招收平民子弟为他的弟子,确实体现了他“有教无类”的观点。各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心智特点,只有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是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值得我们借鉴。 提问:这些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没有成为主流思想?为什么? 讲述:在动荡的年代和和平的年代,主流思想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政”和“仁爱”思想的儒家思想没有得到重用也不足为奇了。 提问:哪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请说明理由? 活动:分组讨论。 归纳: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提问:“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哪些作用?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不同的学派广泛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又相互批判、借鉴,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总结: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作业:《历史与社会——素质教育新学案》有关题。 版书设计: 三、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2、 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对立面 庄子 战国时期 “无为”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3、百家争鸣的影响。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4】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03-07

七上历史教案03-03

八年级上教案(第4课)03-10

8下历史与社会 教案303-07

8下历史与社会 教案103-07

让历史与社会课活起来-执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几点体会07-15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反思01-11

社会生活历史教案02-24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4 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