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手册语文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

时间:2021-12-16 13:21:29 教案 我要投稿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城关中学语文组 王晓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文学知识。 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二、能力培养目标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   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难点:   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以东西方建筑对比入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学术 著述,《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 三、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内容重点。 【明确】(置于分析特征之后) 第一部分: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 讲立体构成。 (二)讲平面布局。 第二层次:(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 第三层次:(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思考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全文按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来展开。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此处可涉及语言艺术)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说到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把建筑的“风格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所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既寓于九大特征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沿用的惯例”,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这非常类似于语言中的“文法”,既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2、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不同类(相同类)的两种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五、课堂练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注意:考点诠释在课堂阅读和讲解中穿插方式方法:抓概念性词语;找关键性段落找观点性句子;分清材料与论点的关系;作者的感情。 六、板书(略) 布置作业 观察附近的特色建筑,依照本文分析特点 梁思成曾经建议保留北京古城墙,你支持他的建议吗?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相关文章: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项羽之死》03-14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03-14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03-14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词五首之三”03-14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01-17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03-01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修改11-07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文字)11-06

中学远教培训总结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