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7 07:14:3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案汇总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3000次26万多棵

  粗一双手创造财富10天30000次33垧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60000次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780000次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创建绿色金库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抓住贯穿课文的思想感情线索,领会课文的深刻寓意,认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难老泉》教案教案。

  (二)了解课文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课文引用史料传说的作用。

  (三)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分析课文。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怎样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的?

  分析: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文章开头两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山西的新旧变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接着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忘”精神为中心,既介绍了晋词的名胜古迹,又引用了有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名人诗文,多方面表现“难老”这一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文化才会像“难老泉”一样“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源远流长。

  (二)本文是一篇晋祠游记,题为“难老泉”,是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的吗?文章前后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没有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文章宕开笔墨,从山西写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晋祠,由晋祠而“晋祠三绝”,由“三绝”而难老泉。前后内容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并有着鲜明的内在联系,看似散漫的笔墨,始终紧扣着“难老”二字。开头写历史的'新陈代谢,使山西“难老”,太原“难老”,一派“繁荣、“欢乐”景象,实际是为下文抒写对“难老泉”的观感张本。写晋祠“三绝”,“宋塑侍女”似乎仍在“呼唤”“说笑”,青春常在,“古柏齐年”历经三千多年仍生机勃发,更是“难老”,这些记叙描写,继续为“难老泉”铺垫。而“难老泉”自身,则长流不绝,“千年万年”造福一方;人民又借助水力“再创造”,“一手是工,一手是农”,取得令人“兴奋”的业绩,使难老泉更焕发青春。文章就是这样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老”精神为中心组合材料,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三)文章运用抒情的笔调描写晋祠和难老泉时,穿插了许多与景物有关的古史资料和传说故事,这有什么作用?

  分析:答:本文穿插的古史资料,主要有郦道元《水经注》关于晋祠的记载,《山海经》关于晋水出源的说明等;穿插的传说主要有“桐叶封弟”,“饮马抽鞭,柳氏坐瓮”、“张郎分水”等。前者表现晋祠景物的历史真实性,后者赋予晋祠景物以神话浪漫色彩。二者相结合,说明晋祠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传统,也说明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斗争,是他们用血汗和智慧,换来了绿水常青,江山不老,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难老泉》教案教案》。去掉这些材料,就将失去“难老”这一中心的深刻意义。

  (四)本文直接写难老泉时,与《雨中登泰山》中写泰山,《长江三峡》中写三峡,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异同?

  分析:三篇文章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但《雨》文、《长》文在描写时更显出浓墨重彩的特点。《难》文较多地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如说难老泉“从地质考察,据说有两万万年或者三万万年呢。据文字记载,‘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古时候的晋国因晋水而得名”,“晋祠背后的山叫悬瓮山”,“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岩里涌出来,真有点像从瓮里涌出的样子。水的流量不小,一秒钟一点八吨。流水永远不停,雨涝不增,天旱不减。水微温,通常是18摄氏度。泉水澄清碧绿,像泻玉泼翠一般。”这些文字,运用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难老泉的地质年代、地理位置、流量水温以及常流不息的特点。《难》文写难老泉,也引用了一些诗句,如引用李白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引用范仲淹诗句“千家灌禾稻,满月江南田”等。这些引用,既用以描绘形象画面,也用以表现难老泉的水质特点和灌溉农田的贡献,兼有描写和说明的作用。

  (五)本文是怎样紧扣题目的“难老”二字展开描写的?

  分析:课文标题是“难老泉”。“难老”为“题眼”。全文自始至终紧扣“难老”二字:写山西,写太原,都突出了他们的欣欣向荣,虽古老却又充满青春活力。记述晋祠诸多景观,也时刻不忘交待其历史之悠久而青春常在:“宋塑侍女”,站在那里将近一千年了,走近她们跟前,“仿佛听见她们说笑的声音”,不仅面容“不老”,连性格也还是跟年轻人一样,还是爱说爱笑!“古柏齐年”也透露出极强的生命力。至于课文描述的主体“难老泉”则更是多侧面地揭示了它的“难老”。先是由泉名而想象“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接着介绍它的历史,“倒是很老的”,但时至今日,其流量仍然“一秒钟一点八吨”,“雨涝不增,天旱不减”,而且“澄清碧绿”,“泻玉泼翠”,似乎依然豆蔻年华,楚楚动人。它“一边支应新建的热电厂的用水,一边浇灌一千顷稻田”,“无限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是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青春更加焕发。文章结尾,“五个年头过去了”,“记忆还是新的”,仍以“难老”收笔。

  作者游晋祠,特别钟情于“难老泉”,行文时时紧扣“难老”,唯恐一般介绍不够,又旁征博引古代文史资料、民间传说奇闻,用来加深印象,可见不是一般地赏景拾情,而是别有深意。作者是要借此来赞颂我们的人民,他们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创造了美丽的传说,创造了美好的文化,他们正在创造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这种深情不是显露于文字表面,但细心的读者却一定能发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难老泉》是一篇游记散文,阅读时可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

  先要求学生用阿拉伯数字标好段的序号(全文共17个段落),快速阅读一遍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全文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按思考题讨论,教师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课文按照游踪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带着浓挚的怀想”踏进山西及其省会太原。

  第二部分(3~15段)写访晋祠和难老泉的观感。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3~4段),写难老泉的名字和历史。

  第二层(5~9段),写晋祠的来历和晋祠三绝。

  第三层(10~11段),写有关难老泉的传说和情况。

  第四层(12~15段),写“不系舟”,张郎分水的传说和今天人们对晋水的利用情况。

  第三部分(16~17段),总结全文,突出“最难忘的还是‘难老泉’”。

  (同学们只要把大的部分分对即可,对每部分所概括的段意不要求与教师说的完全相同。)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四、教学准备

  j、q、x的字母卡片;图画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拼音乐园逛一逛。准备出发!(配上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2、师: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瞧,他们来了!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自由读指名读)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还有几个声母朋友,老师说顺口溜,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说,学生拍手回答)

  4、师:太棒了!看到同学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图片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那么,它会有什么收获呢?咱们来看一看!

  二、教学声母j q x

  1、学习j q x的'发音。

  (1)学习拼音j。

  师:小鱼娃蹦蹦跳跳来到了拼音乐园,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看,小鱼娃还和一窝小鸟做了好朋友呢!小鱼娃在拼音乐园里又是骑马,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戏。小鱼娃正玩得高兴,突然他听到叽叽叽的叫声,小鱼娃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鸡正在和他们的鸡爸爸开心地玩耍呢!

  师:小朋友们看这就是鸡爸爸!

  师贴图,讲述:小鸡的鸡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有小朋友认识它吗?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试读)真了不起!你们把它读对了,你瞧它朝你们笑呢!(师板拼音j)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叫叫它,同它有礼貌地打个招呼好吗?(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小鱼娃着急了,也想快点认识它,谁能来帮帮它?(指名做小老师领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2)学习拼音q

  师继续讲述故事:小鱼娃很高兴自己也认识一个声母朋友。哎?小鱼娃刚才还挺高兴的,现在又怎么啦?哦!原来它看见公鸡爸爸手里拿着气球正分给小鸡们玩呢。它大概也想要吧!

  师边贴气球图边述:气球的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出示拼音卡片q)

  师:小朋友,你能猜出它的读音吗?(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师:听听老师怎么叫它好吗?(师范读)

  师:现在谁来做小老师教小鱼娃,让它快点高兴起来。(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3)学习拼音x。

  师述故事: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鱼娃怎么还不高兴呢?公鸡爸爸好像看出了小鱼娃的心思,可是它那个气球已经给他的鸡孩子玩了,怎么办呢?忽然,公鸡爸爸拍了一下脑门,转身回家捧来了大西瓜,切了一大块递给了小鱼娃,这下,小鱼娃嘻嘻嘻地笑了。

  师边贴西瓜图边述:西瓜的西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声母的名字。(出示拼音卡片x)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已经猜出它的读音了。(指名读齐读)

  生读完师贴卡片x:你们真能干,已经会读了,你看小鱼娃也会读了。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二、拼读音节

  小鱼娃可爱玩了,它认识了三个新的拼音朋友后,马上拉上它们的手和原来的拼音老朋友玩,你们猜它们会看见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小组活动:拼读P29页的音节。

  2、汇报检查(读到家、下时提醒是三个好朋友拉拉手,一定要把三个好朋友读完,不能把中间的好朋友丢掉,读到去是初步提醒去两点)

  小组代表读、集体读、开火车读、抢读

  三、探究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

  1、出示小组学习内容:(1)看看图,拼一拼旁边的音节。(2)比一比第一行和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

  2、生汇报自学讨论结果:(1)齐拼音节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通过拼读和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j q x后面的韵母虽然写的是U,但是却发ü的音。

  3、你们知道为什么j q x后面的U为什么读ü吗?是不是书上印错了?为什么j q x与ü相拼可以去掉两点呢?生试拼U,拼不出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看见了小ü的帽子什么漂亮,就调皮地要拿小ü的帽子玩。从此,小ü见了j、q、x,就把帽子摘下来和j q x三兄弟玩。板:ju、qu、xu、问:摘下帽子的是谁呀?

  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四、书写j q x

  师:小鱼娃知道了三个声母的名字,记住了它们的样子,还想学会写它们呢!你们想学吗?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怎么写。请同学们再翻到书本29页,看一看,分成小组讨论每个声母占在什么格,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j q x的写法。

  师范写,并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学生练习写j q x,指名上台板,教师巡回指导。

  师集体纠正。

  五、小结回味

  师:今天小朋友们在拼音乐园玩得开心吗?在拼音乐园里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呢?(指名回答)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呢!我真替你们高兴!看,小鱼娃也玩得高兴极了。现在小鱼娃想跟小朋友们说再见了,小朋友们也跟小鱼娃说再见吧。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作、一截、燃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日落景色。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全过程,可选择地势较高处为观察点。

  2、自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画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反复地读几遍,并谈谈自己初步的感受。

  (2)轻声朗读具体描写夕照的段落,边读边想。

  (3)整个夕照过程中,太阳有哪些变化,作者把它分别比作什么。

  (4)夕阳和我窗外的景物构成了怎样迷人的画面。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1、第一学时读通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及。写作顺序和方法。

  2、第二学时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9个生字的读音)。

  3、回忆《海上日出》的观察和。写作顺序与方法。

  (1)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日出。

  (2)重点写晴朗早晨的日出全过程。

  (3)日出过程从天、水色彩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富有情感的动作三方面写具体。

  4、《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观察与描写的呢?

  能了解到:

  (1)位置的变化——树梢——树杈——消失。

  (2)色彩的变化——橘黄色——微红——红云——象熟透的“大石榴”——像一团燃烧的烈火——消失。

  (3)动词:滑落——稳稳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现——消失。

  5、读记词语:

  尽情、欣赏、迷人、挺拔、滑落、橘黄色、衰老、泻下来、镀上、顿时、晶莹、红润、波光粼粼、雀跃、杰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树杈、喜悦、石榴、溢出、矫健、绝妙、宛然、燃烧、油然而生、感慨、黎明。

  6、课后熟读课文,背诵1——4自然段。

  第二学时:

  1、写词语(见上)。

  2、填空:

  开始太阳从杨树上滑落下去,是____色的;没有了_____的光芒,这时的阳光下的房顶化作了____,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跃的____;然后,太阳又向下溜了一截,颜色开始泛出____,如____一般,红色又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的____;一会儿,出现在杨树中的____太阳,渐渐变红了,像一只熟透了的.____;天色越来越暗,太阳却越发的红,宛然一团____。

  3、找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体会体会。

  重点体会: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这里用“晶莹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整个房顶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镀上了阳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跃”,整个房顶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动感,作者用了“跳跃”一词,更使得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这里“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的“微”相照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收获的喜悦”是对着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钻天杨笔直高耸的树干和枝枝杈杈显得格外清晰,形状、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这幅在天尽头形成的画面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

  (4)“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这几句话描绘出天色越来越暗,而太阳却更红了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景象。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抓住描写夕照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最后两节。)

  5、词语积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拓展阅读《海市》、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

  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

  望。“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

  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读了这篇

  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

  二、初显身手。

  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 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

  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

  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

  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

  1. 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3.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第四课时

  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无分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2、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引入课文

  1、听写词语:

  无影无踪、荒无人烟(根据意思写词语)、身无分文、交易。

  (指名板书,其他学生书空)

  2、齐读,集体校对。

  3、理解交易的意思。

  4、找出文中带交易的段落,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

  5、一个面包值多少钱?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

  二、理解交易的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到交易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读

  1、什么是交易?

  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交易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3、指读段落:

  一个面包可能值多少钱?

  4、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的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三、学习第三段,了解我当时的处境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

  说说我当时的处境。

  2、想想背包里可能有什么?

  3、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想想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最需要什么?

  4、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要读出作者当时的处境。

  四、学习第四段,通过老板的言行初步感知老板的为人

  1、请大家朗读第四段。

  2、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原以为向老板说明了,就可以得到援助,可是老板却是怎么说的?

  3、听了老板的话,你想对老板说什么?

  4、让我们一起来读老板的话。

  5、除了从老板的话中感到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以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觉到呢?

  6、归纳:

  是呀,从老板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表现出他的小气、不近人情。

  五、学习 十一段,通过比较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言行的变化,不仅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找找文中哪一段也写了老板的态度

  2、同学们,读了前后两段写老板态度的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住院的费用有多少?

  归纳:老板的语言变了。

  4、还有什么变了?

  (动作)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竖起大拇指?

  5、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六、学习五至八段,了解老板认为的平等交易是什么

  1、按照常理,我想得到面包应该给老板什么呢?

  2、什么叫身无分文?

  3、老板认为怎样的交易是平等的?请同学们快速地从文中找一找。

  4、你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为什么?

  七、学习九、十段,通过中国留学生的行动体会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1、这位中国留学生认为这样的交易平等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读读第9段,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凝视)

  3、读读第10段,这时我需要这2块面包吗?

  4、学习资料袋内容。

  5、让我们再来读读老板的话,现在你知道老板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了吗?

  八、学习十二段,体会我的内心情感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2段。

  2、请你想象一下,中国留学生此时此刻会怎么做怎么说,请写下来。

  (出示:中国留学生──,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敬。让我们也怀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诵读《五星红旗》吧。

  【附】

  五星红旗

  啊,五星红旗,

  你是那样的鲜艳夺目;

  啊,五星红旗,

  你是那样的灿烂辉煌!

  当你冉冉升起的时候,

  像一轮火红的太阳;

  当你迎风招展的时候,

  宛如母亲在呼唤。

  万里长城,三山五岳,

  是你坚强的身躯;

  滚滚黄河,浩浩长江

  是你流动的血液;

  首都北京啊,

  你跳动的心脏。

  那金光闪闪的五星啊,

  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是港澳同胞的向往,

  是海峡两岸的期盼;

  是炎黄子孙──

  一颗颗的中国心。

  五星红旗啊,祖国!

  祖国啊,五星红旗!

  我们愿你如日中天

  如斯万年万万年!!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教学准备:

  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学会单韵母a,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引起兴趣。导入:整体认识拼音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用简笔画勾勒城堡图)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他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简笔画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aoe.(出示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挥动卡片)嗨,小朋友们好。

  学生与拼音打招呼。

  欢迎你们来我的家做客。请把书翻到第6页。

  (二)、仔细观察,从中体会。

  1.学习单韵母a

  (1)读准音:我们的a

  很害羞,躲到图中去了,看哪位小朋友能把它找出来?哦,是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a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的口型老师也学着她的样来唱一唱:1351∣1531∣学生跟唱aaaaaaaa我们念a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看我先来念:张大嘴巴aaa.小女孩练唱aaa,aaa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aaa学生跟念,自己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发音。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的形状。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aa“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接着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学生书空a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可以称它为四层楼房。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也就是第二层,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3)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a的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ā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

  “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aaaa,汽车上坡aaa,汽车上坡又下坡aaa,汽车下坡aaa。

  (三)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 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⑴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⑵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⑶ 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⑷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⑴ 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⑵ 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⑶ 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⑷ 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⑴ 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 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⑵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比较句子: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 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 出示句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 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 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

  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五、作业

  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12-16

语文环保教案12-16

语文园地教案12-1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园地一》语文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