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用心灵去倾听》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9-29 19:04: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用心灵去倾听》的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感受人间真情”,旨在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感受人间真情,学习如何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等来抒发美好情感。

六年级语文《用心灵去倾听》的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从幼时初识苏珊,一直写到苏珊离开人世,其中重点写了四次打电话:小时候“我”手指砸伤了,金丝雀死了,长大后再相约,最后一次闻遗言。他们素未谋面,是通过电话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是苏珊的“用心灵去倾听”,形成了彼此间情同母子的美好感情。感情因语言交流而起,情感借语言描写传递,因此文本中的语言描写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在课堂上,我问学生:苏珊用心灵倾听了“我”几次?可能是我的表述有问题,可能是学生听不懂这个问题,无一人回答。后来我又问:“我”给问讯处打了几次电话?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情?这时候,学生们才开始仔细寻找相关语句。在概括回答时,也能很轻易地回答出来。

  关注言语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我让学生读一读苏珊对“我”说的话,问: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她很有爱心,是在慎 重、认真地“想了想”之后,用“去另一个世界歌 唱”来抚慰孩子,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我”,让“我”不再伤心。

  对于苏珊的'品质,学生都能很容易地读出来,可见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一读就懂。

  聚焦照应手法,体会美好感情:这是我在课堂上没有提及的,改正如下:

  长大后“我”试着联系苏珊,听到苏珊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她沉默了一会,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生活中,我们和多年没联系的朋友通常会怎么说话?应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模拟,然后让他们对比文中的对话,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合常理。课文中的一问一答都极不合理——问得怪:长大后已经工作的“我”难道还不知道“修理”怎么拼写吗?干吗要这样问呢?答得怪:苏珊完全是答非所问,不说“修理”的拼写方法,却言手指的伤。

  这是怎么回事呢?联系上文,发现了言语背后的秘密——照应手法。一问一答,问非真问,答非所问,却都和前文照应,说明多年前的交往一直记在彼此的心中,尽管时隔多年,默契依然,感情依然,读来倍感亲切、动人,而且行文前后照应,更显结构严谨。发现了这一点,学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文中还有多处照应,比如上例中的“去另一个世界歌唱”等。

  品读概述语言,迁移学习语用:课堂上没有提及,改进如下:

  出示文本: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提问:对比前面的对话,你发现它们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后明确:前文是直接引用人物语言,表达时有提示语,人物语言放在双引号中。后文是简要概括人物语言的主要内容,属于间接概述,不用双引号。

  教师继续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作者这里要采用间接概述的人物语言描写方法呢?

  接着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安排一个语境中的迁移运用,学习间接概述的写法——文章最后六个自然段写当汤米再一次回到故乡小镇,拨通“问讯处”时,接电话的不再是苏珊,是另一个女人,文章用三个自然段直接引用了她的语言。你能将它们转换成间接概述吗?写一写。

  学生完成概述练习,然后交流、评议,重点关注称呼以及标点符号的变化,并再次体会表达的不同效果。至此,学生完成了从“认识——实践——迁移”的流程,学会了概述描写。

  一篇略读课文,不单单是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大意,了解人物品质,还要学会方法,迁移运用。这堂课我只上了25分钟,很多语用的东西都没有,现在重新设计教学板块,认为在以上的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学生既能关注内容,又聚焦表达,既感受人物品质,也能发现表达形式的秘密。

【六年级语文《用心灵去倾听》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01-01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10-14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10-26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11-18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及反思02-10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与反思02-10

课文《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范文04-27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02-10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