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文言实词释义“七突破”

时间:2021-10-31 16:22:44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文言实词释义“七突破”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能力。推断时注意从以下几点突破:

  一、从“形音”突破。汉字形声字居多,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因此,依靠字形可断定词义。推敲字音,可发现通假关系,利用通假关系,再联系上下文推断词义。

  例:①(杨)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君其勉之。”

  句中“愀”,属形声字,“形”为“忄”,当与心情有关,“声”为“秋”。“心”有“秋”音,可推知是“忧愁、不愉快”之意。

  ②诸公贵人不喜闻生(生硬)语,一见,辄戒门(门人)以绝。

  “戒”有“警戒、戒除”义,但均不合句意。如果根据通假知识,由字音切入,联想到“诫”,解释为“警告、告诫”,就对了。

  二、从“词性”突破。词的语法位置,为推敲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致”处于宾语位置,解释为动词“求取、达到”则错;解释为名词“景致、情态”则对。

  三、从“邻字”突破。文言句中相邻的两个词有时存在词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推敲这种关系,当不失为确定词义的好办法。

  例:(朱)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存”是难点词,如果从与邻字“问”的近义关系推敲,则确定是“慰问、问候”之意。

  四、从“句法”突破。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根据这一规律进行推敲,有时很容易推出实词的含义。

  例:①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由“绮”(华丽)推出“质”是“质朴”义;由“腴”(丰满)推出“癯”是“清瘦”义。

  ②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贤”解释为“贤人”应不难,由此可推定“能”是“能人”,“劳”是“立下功劳的人”的意思。

  五、从“语境”突破。一词多义是实词的常见现象,但在具体语境中,词义是唯一的。把握语境,根据上下文来推敲实词,是明确词义的好方法。

  例:因取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勒”,常用义有“约束”“统率”“雕刻”,但对前后文字进行推敲后发现都不适合,而由“若干卷”“《精骑集》”可推断是“编辑、修订”义。

  六、从“事理”突破。解释词义时要对情理、事理因素进行推敲,突破难解词。

  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孙”若解释为“孙子”,则“孙”所在的句子应译为“哀公最终被三子所逼迫,到越国当了孙子”,这样处理显然有悖情理。其实“孙”与“逊”通假,意思是“流亡”。

  七、用已知知识比照突破。依靠已知成语或课内熟悉的词句来推定词义,是非常有效的突破法。

  例:①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

  联系成语“自怨自艾”,可推出“艾”是“惩治”义。

  ②元膺曰:“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联系《屈原列传》中的“上官大夫欲夺之”之“夺”,进行推敲,可确定例句中的“夺”是“改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