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案

时间:2024-03-02 08:00:5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秦兵马俑》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4、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国庆大阅兵的盛况,你还有印象吗?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 气势磅礴 规模宏大 雄伟壮观】

  正是这样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保卫了我们可爱的祖国。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领略它的雄壮、威武。

  板书课题,读题。

  秦:秦朝。

  “俑”是指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秦兵马俑: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写兵马俑的。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看着这三个学习目标,你有信心吗?你先学,我再教!让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三、初读感知,学习词语,梳理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同座位合作,按节次轮读课文,注意在倾听中向同伴学习,诚恳帮助同伴纠正。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2)尝试完成课后练习2。【可以给重要的字注明意思,也可以说说词语的意思,至少理解2个。】

  (3)想一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找出关键句证明你的想法。

  2.组织交流:

  (1)我会读。

  鸟瞰 临潼 统帅 战靴 颔首 发誓 气概

  身材魁梧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久经沙场 整装待发

  昂首挺胸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殊死拼搏 目光炯炯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 神态自若

  A.自由读。

  B.一行行指名读。

  C.第一行中,用动作表示对“颔首”的理解。

  第二行中“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第三行中“所向披靡”需要放在文中理解。

  第三行中“昂首挺胸”演示理解。你能上台演示吗?结合演示前的情境告知“跃跃欲试”的意思【瞧你们有的已经站起来了,有的抬着头准备往讲台走,有的已经演给同桌看了,这说明大家都想来试一试。这样的情景就是“跃跃欲试”。你能够用它来说个句子吗?】。“若有所思”逐字理解,扩展理解“若有所悟”。

  (2)给你时间,选择三个你最想跟同学交流的词语,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如有难处,再次共同解决。】

  (3)学习中心句: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呢?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a)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分别是用哪个关联词连接的。(b)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中心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概括上下段落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用“——”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气势,然后体会着读出来。

  2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面积大:“2000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足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校园相比照,我们的'校园总面积是26625平方米,也就是比我们的校园小一点点。

  (2)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大厅整体的阵容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巨大,就是很大很大。文章本节出现两个“巨大”,重复使用是为了突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一行行 一列列 长方形军阵(关注叠词的运用。)

  (3)“看上去真像是……”是作者的想象。所见+所想,同时反映“规模宏大”

  (4)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六、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1.补充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写下来,做成一张成语卡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四)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总结。课文从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类型众多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我们从具体的数字和作者有心的比较中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3、你能尝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某个事物的特点吗?请完成课后作业:我(们)的 (卧室、操场、文具盒等)真 。

《秦兵马俑》教案2

  以“读”取胜,以“法”创新----《秦兵马俑》教学新构想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4

  以“读”取胜,以“法”创新 ----《秦兵马俑》教学新构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2、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二十五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二、 预习汇报,交流共享。

  1.汇报字词及读文的情况,同桌互查。

  2.简要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信息

  [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及时吸收反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确定教学活动的新走向。]

  三、读课文,体悟积累。

  围绕课文过渡段(第三节)为全文划分为二个研究课题,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词语赏析读

  a从文中找出规模宏大的句子。

  b出示句子: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62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c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举例子等等)

  d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 想像画面读

  引读:面对这幅画,面对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自由读课文4———10节,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俑,美美地多读几遍。

  a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俑。

  b推荐代表发言。

  c师生评议

  d想象着画面,读出自己对俑的喜爱。

  3. 表情陶醉读

  引读: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兴趣盎然,老师也想读一读(配乐读“武士俑”)

  a评议老师的范读(老师读得好)

  b教给读书方法:带着表情,把读书当着一种乐趣,并陶醉其中。

  c选择自己喜欢的俑,仿效的老师的样子诵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对作品个性解读的过程。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出示:

  1.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2. 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

  3.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4.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5.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a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b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

  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儿让学生题词留言,便是至于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附教学实录: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对秦兵马俑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是意犹未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秦兵马俑的风采。为了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幅秦兵俑开掘的一号坑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赞一赞秦兵马俑吗?

  生:美妙绝伦、栩栩如生、盖世无双……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重点讨论,研究的话题,实际上也是第3节过渡句提供给我们的。(回忆第3节的内容)即板书:(1)规模宏大(2)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第一个话题,请同学们迅速从文中找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生:通过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列数字等。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愿意读给同学们听吗?

  师:哇塞,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生:因为我是抓住文中关键词来读的,如“足有”、“最大”、“最多”

  师:老师从你这儿又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谢谢你。

  出示:词语赏析读

  师:其他同学,也想学着她的样子读吗?人多气势壮,我想你们一定会读好的。

  出示: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师:对着这幅画,对着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我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你睢(指着图画对照描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不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糜的大军吗?。

  师:真是因为有如此高超的制作工艺,秦兵马俑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下面,我们再次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仔细瞻仰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第二个话题。

  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4———10节,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俑,美美地多读几遍。

  师:看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能用书上的语言把你们喜爱的一种俑介绍给同学,让同学听了你的介绍,也喜爱上它,可以吗?

  a先小组互相交流(略)

  b哪位同学来介绍

  生:介绍(给图画课件)(略)

  师:哇,你简直能胜任解说员。本来老师不太喜欢这种俑,经你这么一介绍,嘿,还真也喜爱上它了,你真有本领!你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也能把它读好,有信心吗?老师这儿作-友情提示:

  出示:想像画面读:

  师:即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例如,在读到将军俑时……有人理解吗?,讲给他听。

  生:(略)

  师:老师相信你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课文。

  师: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你对这种俑的喜爱了。其他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试(齐读)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带劲,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来真格的,还真有点紧张,来点掌声,好吗?谢谢,谢谢。

  师:配乐读“武士俑”。(响起掌声)

  师:你们的掌声代表什么?

  生:是我们对您读书水平的折服。

  师:是吗?现在老师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是带着表情,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陶醉其中,明白吗?

  出示:表情陶醉读

  师:心动吧?赶快行动吧!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介绍。

  ……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介绍。

  师:看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爱上了兵马俑,难怪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以来,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出示: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师: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还有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得以发扬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萧克说得好:

  出示: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师:这里的“先人”就指古代劳动人民,“来者”就指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师: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萧克先生的话,永远铭记住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史命。(齐读萧克先生的话)

《秦兵马俑》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各种兵俑的神态,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导入:

  同学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了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今天,我们也去参观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课件播放图片:

  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学生汇报:

  出示第3段: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

  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鲜明:鲜活。)

  三、研读主要内容

  1、课文哪里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段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学生汇报。

  3、过渡:

  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要求:

  (出示课件)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4~8小节。

  思:想想这几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4、交流汇报:

  ⑴ 将军俑:说说自己对将军俑的印象。

  随机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⑵ 武士俑、骑兵俑: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 陶马:指名读。

  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

  5、小结:

  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让咱扪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6、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作者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学们也要读得活灵活现。全班齐读4~8小节。

  7、哪里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相机理解:鸟瞰,统率,南征北战,所向披糜。

  师: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军阵时,都会为之惊叹!你能读出自己的这种情感吗?

  8、齐读第二段。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

  (播放军队混战声音)

  9、当你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此威武雄伟,你心中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

  1、是啊,这一行行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2、出示: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齐读李光耀先生的这句话。

《秦兵马俑》教案4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2.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板书课题。

  3. 1979年,前美国总理克林顿在参观秦兵马俑时,他摸着陶马的头边说道:“我真担心他会不会踢我一脚!””看来这马多么栩栩如生呀。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引导学生反复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并把它划下来。

  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并 请每位同学完成一张练习纸。

  2.们来交流一下,这些括号里填的都是-----数字。哪几个数字最震撼你的心灵。

  佣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我们学校50个操场那么大,再来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400)个教室那么大。长230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同学们,把那个操场的200米拉成直的,还要加上我们三个教室的长度。看,这佣坑多么雄伟,博大呀。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种雄伟博大呢;看图,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里面的军阵真是气势恢弘。作者是怎么描述的,通过你的声音让同学感受。 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工程多么伟大呀?作者就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佣坑的面积大兵马俑的人数多写让人一目了然,同时感受到了佣坑磅礴的气势。

  3.小结:同学们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他们是一支雄壮之师,是一支威武之师,是一支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秦兵马踊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快速浏览课文4—8自然段,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用横线划下来。

  3.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边读边完成表格的第一行。注意要学会找关键词。

  200">兵马俑的名称200">将军佣200">武士佣200">骑兵佣200">体形200">

  200">

  200">

  200">衣着200">

  200">

  200">

  200">动作200">

  200">

  200">





  我们可以通过兵马俑不同的体形、衣着和动作分辨判断出他们当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三)重点学习将军俑

  (1)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将军俑等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呢?

  (2)细细地默读第四自然段,这些文字的描述都仅仅是作者用眼睛所观察到的呢?

  (3)同学们,我们来一次配合好吗? A 你们在吗?我们要迎战了,准备好了吗?

  B 师生合作,我们配合朗读,老师读观察到的部分,你们呢读想象到的部分

  (4)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兵马俑写得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呢?你们可以说说作者的这种写法吗?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才有了如此笔下的兵马俑。

  (5)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和表格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6)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四)过渡: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出示课件引读第八节)

  感受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里面一共描写了几种神态?

  2.你喜欢哪一种神态呢,读出来。四种神态全部读完。

  “颔”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低。“首”大家都知道是头。那是什么样的姿势呢?

  学一学这个颔首低眉的动作。

  同学们,你们的声音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声色俱厉,还有的荡气回肠-----

  3、师生配合,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 (老师) 好象-----(学生)

  4、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 (再次感受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的写法)

  5、那兵马俑的神态只有课文中的几种神态吗?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句子,集体交流

  四、看有关资料,升华感情

  1、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认生字,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知识?

  2、结合文章的中心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⑴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⑵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⑴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⑵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8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叹

  1、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中我们看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在每一个兵马俑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的民族气概。

  2、观看各国元首参观兵马俑后发出的赞叹。

  3、此时此刻,你最想发出什么赞叹?

  六、拓展延伸,共享资源

  1、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一两节课就能欣赏完的,请同学们再来到我们的专题学习网站,浏览你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或者找到的精彩资料与你的好朋友共享。

  2、学生自行上网。

《秦兵马俑》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2.板书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2.汇报:“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⑴面积大:“2000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篮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教室相比照,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多少个?(约400个教室)

  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⑵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巨大的拱形大厅整体的阵容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⑵出示图片,身临其境。

  随机了解:什么感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震撼)

  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真像是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似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四、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1.课文介绍了几种俑?

  补充:据资料介绍,光军吏俑就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士兵俑又分为骑兵、步兵俑、车兵俑等,书上的`插图叫跪射俑,还有叫立射俑,真是“种类众多”。

  小结:同学们,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资料对于我们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会有更大的帮助。

  2.秦兵马俑的魅力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取胜,更在于它那“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课文中说他们“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个性”是指性格、气质。这些俑不能动有不能说,你怎么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个性?(通过他们的神态可以感觉到)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动作,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去掉“好像”的后半句,进行比较。体会在描写时联想的作用。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

  这一段有个表达方面的特点,即:先写了作者的所见,之后又加入了作者的联想,正因为有了联想才让我们读课文时,觉得兵马俑像活了一样惟妙惟肖,似乎有了盔甲之寒,有了肌肤之温,有了一颗砰然跳动的心脏,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神。

  五、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以引读的方式:

  怪不得,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怪不得,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秦兵马俑的经久魅力在于它雄浑博大的宏观场面,在于它栩栩如生的精雕细刻,让我们共同赞颂:(文章最后一段)。

  2.小结: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名为《苏醒的地下军团》,你会了解更多的秦兵马俑的情况。

《秦兵马俑》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预习内容

  (一)读课文,了解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把词语抄下来。

  2、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①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本课,你想用这些成语赞颂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想起了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如_______、____等。

  (四)在对于这篇课文的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或者是质疑的地方,提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学习

  (一)小组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课文旁边。

  (二)深入探究

  (1)指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准备评议。

  (2)指名交流,师引导齐读第一句话,解释“宏大”,了解中心句的作用。

  (3)提问: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

  (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升华感情

  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出示题词)

  2、课外拓展

  课下对秦兵马俑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到这个网站继续了解,也可继续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三、课堂检测

  (一)语音世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擎着(qíng jìng)模拟(shì nǐ)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

  军吏(shǐ lì)战靴(xié xuē)惟妙惟肖(xiào xiāo)

  (二)词语精选

  1、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的秦陵兵马俑、_______________的秦陵兵马俑、_______________的秦陵兵马俑、_______________的秦陵兵马俑。

  2、表示只有一个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名气大的词语。(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传真

  (1)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平方米,中有()多个得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怎面积有()平方米。

  (2)将军俑(),头戴金冠(),手握宝剑,(),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和()行进。那()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的高级将领。

  (3)课语文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分别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四、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抄写两遍。

  2、段落仿写

  仿照课文第十自然段的写法写一般话(内容不限)

《秦兵马俑》教案8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我们身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选配了三幅兵马俑的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学生通过图文的对照学习,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会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2、学会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PPT

  【资料链接】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成语。

  3、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学会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预习导学】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后完成填空。家长评价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秦兵马俑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的历史文物。兵马俑不仅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地模拟军阵地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_________________的雕塑史上是_________________的。

  2、看拼音,写词语。

  gǒng xíng jūn lì tóng gē qíng zhe

  ()()()()

  guì xià mó nǐ zhàn xuē zhàn chē qiān shèng

  ()()()()

  3、查词典,解释下面的成语。

  所向披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征北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跃跃欲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无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研讨】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

  2、板书课题,解题: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激情导入:

  1979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发出这样的赞美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一起去赞美——(引导学生反复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抓住过渡段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2、指导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3、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

  4、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三、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1)体会列数字说明的作用:庞大的数字,让我们从直觉上体会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指导朗读。

  (2)比较句子表达的具体明了: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

  你觉得哪一句说得更明白?

  师总结:这里把三个俑坑的大小与两个半足球场的大小作比较,更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俑坑的大小。这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朗读,体会表达之具体。

  另外,在介绍规模大时没有三个俑坑一起介绍,而是单举了最大的一号坑,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一行行,一列列:叠词的出现,体现了规模宏大。指导读出大:读慢点。

  (4)师范读: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漏掉“达”、“足”,比较感情表达上的不通。——自豪之情。试读出自豪之情。

  再找这样的表达: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朗读表现。

  (5)说说学到这认识了怎样的兵马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3、小结:同学们不仅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更把老师的思绪又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当堂训练】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19120平方米、8000个、230米、62米、14260平方米、6000个”,这些数据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我来写:

  学校占地面积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中_____________最大,长_____________,宽_____________。(举例子)

  【巩固练习】

  1、完成《习字册》。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③独一无二的;④极、最。

  绝无仅有()走上绝路()绝佳选择()

  (2)、举:①全;②往上托;③兴起;④推选。

  举世无双()举办奥运会()举重比赛()

  (3)、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看,望;④量词。

  张弓搭箭()东张西望()张灯结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温故预习】

  1、听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兵马俑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从中可知道文章主要写了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内容。

  【课堂研讨】

  一、复习导入

  反馈《温顾预习》

  体会过渡句的作用:课文主要写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特点,作者用过渡句把上下文连贯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9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种类型的兵马俑?

  请大家自读将军俑部分,这些描写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如将军俑的身材、衣着、动作等,另一部分是作者所想象的,读一读,哪些语句是作者所想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这些描写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谁能用朗读再现这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再现将军俑的个性的:读读文字,看看语句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想象的,从中可以体会到兵马俑的个性特点是什么?最后通过朗读来表现。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步骤自学自己最喜欢的一两个类型的兵马俑,完成下发的表格中对应的内容。如果我们有的同学速度快,可以再自学多种类型的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民族强大的力量与英雄气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珍贵在哪呢?课文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作了介绍,还记得是哪两个方面吗?生回答。

  二、讲读第二段

  1、师:第二小节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全校有多少人?通过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讲读第三段

  1、过渡:

  秦兵马俑都有哪些类型?这些兵马俑又具有怎样鲜明的形象呢?让我们再次走近秦兵马俑,细细地读一读、看一看,我想,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

  快速浏览课文4~8小节,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类型?浏览后生回答。

  2、重点讲读“将军俑”:

  师:俗话说的好:“军不可无将,国无良将莫兴兵”。秦始皇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与其拥有众多良将是分不开的。因此,课文首先就向我们介绍了将军俑。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将军俑的?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四小节,其它同学思考,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二个词概括一下他的个性特点。

  ⑴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⑵再读第四小节,讨论交流:

  为什么将军俑给你这样的印象?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讨论,师相机引导点拨,可简要介绍秦时著名的将军,如白起、王翦王贲父子、蒙恬等。还可以介绍长平之战,重点感受将军的英勇威猛、经验丰富、运筹帷幄,让学生心里竖起一个鲜活的将军的形象。

  ⑶指导朗读:

  读出将军俑的威武神勇、经验丰富。

  3、采用相同的学法自学或选择伙伴合作学习其它几种俑:

  组织交流:

  分别用一二个词概括某一种俑的个性特点,然后说说为什么,读出这种特点。

  生自由上前板书,师相机引导点拨。

  4、引导学生比较这六种兵马俑的相同之处:

  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沉着镇定。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吗?生自由谈体会。

  6、讲读第8小节:

  过渡:

  这些兵马俑不仅个性鲜明,而且个个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难怪秦始皇能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了。大战在即,让我们走近这些兵马俑,去静静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⑴默读第8小节。

  ⑵读后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听到这些心声?

  ⑶进行写话练习:

  用上“有的……好像……”的.句式。

  三、讲读最后一段

  1、小结过渡:

  精美绝伦的秦兵马俑,在艺术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难怪作者在了解了秦兵马俑之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引读最后一段。

  板书: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补充英国前首相、新加坡总理等人参观兵马俑后的留言,让学生进一步感觉兵马俑的巨大价值,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延伸

  1、总结:

  正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模拟军阵的排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所以说,不看兵马俑就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兵马俑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类文代的共同宝贵财富。

  2、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又有怎样感受?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方面呢?

  3、结束语:

  同学们,秦兵马俑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未解的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研究。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继续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了解研究兵马俑,为秦兵马俑设计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将军俑威武勇猛久经沙场

  武士俑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英勇善战

  马俑神态各异

  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教案10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想象和欣赏兵马俑,激发对祖国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一些考古常识,通过对兵马俑的欣赏和了解,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cai课件。

  学具: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造趣,交流导入

  1.师生共同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

  问:这首曲子叫《兵马俑幻想曲》,表现的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征战的情境,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秦始皇的资料,初步了解秦始皇。

  师小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过渡: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

  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兵马俑。(板题——秦兵马俑)

  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

  1.讨论“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问: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师小结: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你知道是怎么被发现的吗?

  学生回答。

  师小结: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多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埃及金字塔、希腊宙斯神像、希腊罗德港巨人雕像、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希腊阿耳忒弥斯神庙、伊拉克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国万里长城)

  过渡: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2.整体欣赏感受兵马俑的宏大:(出示课件)

  ①学生谈整体感受。

  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学生谈感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多,威武,宏大,气势磅礴……)

  出示图片

  小结:

  这个山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在它的东侧,有三个俑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呢!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②学生具体感受大和多的特点。

  再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图片:比高的照片]。

  问:从这张照片中你看出了什么?(秦俑非常高大。)

  师小结: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之外,每一个个头也很高大,他们平均身高1.80米,还有的高达2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问:谁知道三个俑坑排列着的高大威猛的兵马俑大约有多少吗?

  (兵俑和马俑共计8000件。)

  问:同学们,多么宏大的工程啊,这样众多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学生自由猜想。

  教师小结或补充: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阴干放入950至1050摄氏度的窑中烧制,最后通体彩绘而成。这么多陶俑,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所以在8000件陶俑中每一件都不完全相同。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过渡: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受到了秦始皇陵的宏大,下面我们把镜头拉近点,来看一看这些令世人惊叹的兵马俑。

  3.讨论分析感受俑的细节。(出示课件)

  问:这里有几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汇报:

  ①不同的表情(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问:猜一猜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想象。

  ②不同的发式(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③不同的服饰

  问:谁来试着判断一下他们的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一说你的理由

  ④不同的姿势

  师: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体验动作。)

  问:通过观察刚才这一组图片,你还发现了兵马俑的哪些特点?

  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你眼中的兵马俑?(细致、精美、写实、逼真……)

  教师小结板书:精美

  师小结:看,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数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板书:写实

  过渡: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陵兵马俑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对它做一次整体的欣赏。

  4.整体欣赏,谈感受。(课件展示)

  问:通过再次的欣赏,你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和感想吗?

  学生谈感受。

  三、体验归纳欣赏方法

  问:我们刚才分三步欣赏兵马俑的?谁可以说一下是哪三步?提示一下,有点象文章的一种写法……

  板书:整体——局部——整体

  问:这是铜马车的整体和局部照片,你看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图片比较)

  (整体看的是气势,局部看的是工艺。)

  师小结:这是我们在欣赏艺术品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四、了解发现,重新认识

  过渡:秦皇陵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宝库,有谁知道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兵马俑的过程中会做哪些工作?

  学生自由发言。

  问:你认为兵马俑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学生讨论归纳:

  艺术方面——宏大的气势、高超的技巧,将古代,写实主义艺术手法推向极致。

  历史方面——体现了秦朝的国势和军威,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兵马俑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让我们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五、拓展

  问: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人类文明成果,你准备做些什么?

《秦兵马俑》教案11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本文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2、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说教学方法】

  1、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赁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感受、体验抽象的文字、概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教学时我就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网络的运用,能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创设读写结合的契机,加大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我让学生写出各种俑的特点,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学──交流──点评──理解──感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人人有学习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全体性。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网络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说说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

  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学生自读,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进入规模宏大板块学习。

  2、交流并通过朗读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这里我给学生准备了《秦兵马俑》的音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逼真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不能不引起学生和文章、教师的共鸣,课堂的三体为一也就水道渠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了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后有什么感受。

  (从学生的感受中能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老师如何安排以下的教学。)

  4、用朗读来感受它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引读最后一句。

  三、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1、学生自读4~9节,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交流。

  3、请学生选择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俑,结合课文内容,并进入相应的板块学习,细细地体会它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同桌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就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他们的`思维明显比以前活跃,反映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4、进入自己练练板块,完成填空练习:

  5、小结:

  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呼吸声。

  师边读边出示相应的图片。

  (图片的出示,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⑵根据提供的其他图片,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语文学科是门基础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语文工具性的外在形态就是文字(即文字的音、形、义),文字是蕴含思维和思想的载体。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况且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所以这样的练习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总结

  总结本课是通过学生自己钻研课文,并利用网络上的资料,去感受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并且布置学生上我提供的网站,继续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

  1、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

  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⑴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⑶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⑷写将军姿态。

  ⑸写武士姿态。

  ⑹写骑兵俑姿态。

  ⑺写马俑姿态。

  ⑻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⑼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3至8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⑴这是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

  ⑵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9节引读。

  5、小结: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秦兵马俑》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

  2、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5、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

  6、想亲眼目睹这支埋藏在地下20xx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是怎样的风采吗?(播放图片)

  7、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8、作者亲眼看到这些兵马俑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一读课文:

  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对秦兵马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用横线划下来。

  2、出示第一句:

  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指导朗读。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举世无双”?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理解“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指导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配乐及图片)

  3、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

  2、讨论交流:

  ⑴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⑵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3、指导朗读1~4句:

  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

  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出示字幕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激情升华

  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到展厅时,心情激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对秦兵马俑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秦兵马俑》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学思路

  本课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有两大学习重点,一为了解考古常识,扩大知识面,并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遗产的态度;二为掌握欣赏评述珍贵文物的一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活动一”教学程序可为:交流讨论——欣赏分析——仿照捏制——小结评述。

  课前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如:珍贵的文物是从何而来的?考古工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是谁?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秦俑兵阵除了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外还有一些什么珍贵文物?等等。教师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针对学生讲述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小结。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造型的“兵马俑”图片,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知识,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欣赏后就可让学生仿造兵马俑造型开展泥塑活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制作的兵马俑集中组成方阵,讲评小结。

  “活动二”教学程序可设计为:收集资料——尝试评述——描绘细节——交流讨论——欣赏评述——拓展延伸。

  课前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教材上提供的文物的资料。小组同学按照书上提供的评述方法,互相尝试评述其中感受最深、了解最多的文物。接着还可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文物的精美细节或外形,进一步感受文物的艺术性。然后再交流感受,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总结发言。最后教JJ币可给学生看更多经典的文物,布置课后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物市场去了解几件最感兴趣的文物,并运用所学写一篇调查欣赏报告。

  三、教学选择

  1.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直接到博物馆去参观学习,真实地、全方位地欣赏各种文物。

  2.“活动二”教师可根据本地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欣赏评

  3.农村的学生可到自己或亲戚家中去寻找有一定年代的,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生活用具,如:雕花窗、雕花床及各种材质的器皿等,来完成“学习屋”的活动。

  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地搜集相关资料来丰富充实自己,这样上课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

  2.制作兵马俑时可以卫生筷、小木棍、铁丝做中心支柱,保持稳定性。

  3.为了使学生做成后的兵马俑放在一起有好的视觉效果,在做泥塑之前教师可统一大小高度,如可统一为一只筷子的高度。

  4.制作陶俑时如果没有陶泥可用橡胶泥代替。

《秦兵马俑》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图片。

  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谈话: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很神奇、令人难以相信、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走入秦兵马俑的坑洞,真实地感受宏大的气势和逼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那么,“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主探究,亲近“秦情”

  1、出示自学的要求:

  先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设计意图:梯级要求的提出,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逐渐把握对课文的主要脉络。)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交流、体会中去探求文章的奥秘。)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2、出示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设计意图:兴趣朗读比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

  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分层作业设计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2、结合课文和收集资料,为亲戚朋友做个小导游,介绍秦兵马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案】相关文章:

秦兵马俑教案03-03

《秦兵马俑》教案02-15

秦兵马俑教案15篇03-09

《秦兵马俑》的课堂教案设计08-26

秦兵马俑教案15篇【合集】09-12

秦兵马俑教案(通用11篇)10-18

关于《秦兵马俑》优秀教案4篇04-23

秦兵马俑02-18

秦兵马俑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