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时间:2022-05-12 08:28:4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通用11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1

  【教学内容】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9-110页“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a、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

  b、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c、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设计意图: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3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教学内容

  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连。

  4.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

  (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红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

  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4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在,黄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多,黄色的棋子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投影片。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姓名、性别。

  ② 身高、体重。

  ③ 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身高/c 体重/g

  最喜欢的学科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 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特长

  ① 填一填.

  ② 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 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 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 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题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6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10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

  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330×16.1%≈53(个)

  (2)解决问题(2)

  ①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

  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

  生2:加强环保意识。

  生3:严禁开私家车,统一乘坐公交车,这样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生4:减少工厂废气排放。

  (三)巩固练习

  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统计如上图。

  (1)小红收集的风景邮票、人物邮票和建筑邮票数量的比是( )。

  (2)小红收集的( )邮票数量最多。

  (3)小红共收集了200张邮票,其中风景邮票有( )张。

  2、完成教材117页1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识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预设: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教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二)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填好的调查表(如下)。先按项目剪开,然后9个小组的组长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先整理分类,再用统计表进行统计。想一想,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2.求统计量和分析。

  教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已经整理好了,请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我们第一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教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我们第二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其余各小组分别展示统计表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选择一张统计表,你能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0425。我们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6。我们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教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预设: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教师: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教师:这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预设: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课件适时出示下图)。

  教师: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你们组的统计数据比较合适?在方格纸或空白圆中画出统计图。

  小组讨论确定统计图后,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展示:

  学生5:我们小组将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学生6:我们小组整理的是“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的情况,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教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预设:六(1)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1)描述六(2)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

  (2)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

  (3)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

  (2)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想一想: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请自主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开展实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8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交流,并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回顾;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求平均数。这样既复习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又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其次,通过“练忆结合”的方式,将知识点融于练习之中,从习题中提炼、回顾知识点,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计一组延伸性较强的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

  1.提问:在这一部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独立反思、回顾整理,然后小组展示交流。

  3.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知识网络图)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复习知识

  1.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师:举例说明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能将本小组的交流情况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学生汇报)

  2.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思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点?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1)选择你自己制作最满意的一幅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幅统计图是如何得到的,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②互相交流。

  ③汇报总结。

  (2)反馈练习:教材102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课堂练习

  1.用5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这5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某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时每时行90千米,返回时每时行60千米,求该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车间有工人98人,乙车间有工人120人,丙、丁两车间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个车间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共做282个。三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玩具小熊?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训练,巩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习题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2页3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难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案例呈现扇形统计图运用的情境,导入课题。

  (二)探究体验,构建新知

  1.学生动手实践:分析一个扇形统计图,说明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引导抽象概括:设置小组讨论,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3.知识拓展延伸:通过进一步讨论不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表现方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1.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启发点拨重难点。

  2.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10

  设计说明

  1、重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统计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重视对统计表的观察和分析。

  在复习统计知识时,引导学生观察复式统计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的使用条件,从而联系实际恰当地选择统计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

  整理复习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1、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和使用条件。

  师: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哪些优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1)在反映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时可以使用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以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为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和帮助。

  2、复习复式统计表的制作。

  (1)引导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课件展示一个复式统计表,学生观察后汇报:复式统计表一般包括: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回顾绘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回顾绘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①确定统计表的名称,填写制表日期。

  ②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和列数。

  ③制作表头,填写表头中各栏类别。

  ④填写数据并核对。

  3、出示教材110页3题。

  (1)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汇报结果。

  (2)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二、回顾整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三、教学例2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四、完成课堂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1到20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别是哪些?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08-03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09-10

小学数学新课程统计与概率教学四忌的论文12-16

如何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2-02

考研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解题的思维02-10

考研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考试内容05-18

高中数学专题复习讲座 概率与统计01-18

2016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常考30题05-16

2017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攻略08-29

考研数学历年大纲概率与数理统计命题规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