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3-01-16 08:04:58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热】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热】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与应用”第8~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

  3、通过“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与复习。

  板书课题:与练习。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师问:最大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呢?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师问:谁来指一指这个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哪个部分?求它的周长可以怎样想呢?求它的面积可以怎样想呢?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师问:要求半圆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

  要求出整圆的面积,必须求出什么?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教师问:是什么标志,知道标志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交流自己以圆为基本图形的标志。

  2、完成第11题。

  师:在操场上画的圆一般都比较大,用圆规肯定是不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说己的想法。

  到操场上试着画一画。

  师追问:这个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

  3、完成第13题。

  在操场上进行测量并记录,回去后进行计算。

  4、完成第14题。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一根绳子围一围、量一量。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三、与反思

  1、指导学生理解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打☆。

  3、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课堂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4

  整理和复习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课。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安排了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上好这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然后是练习二十二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抽礼物游戏:

  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有趣,好玩,乐于去接受。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法口算方法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有?

  生:很多

  {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么整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很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糟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到对知识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当中萌发。]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讨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娜娜老师已经给小朋友准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始!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拿出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察,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活动设计二: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这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深入。如:为什么和相等?渗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和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小一,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大一,和不变。

  (2)师:现在我们不介绍自己的了,我们讲一讲其他组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发现和自己摆的不一样的组的规律)

  (3)师:老师发现有几个组没完成,你们组为什么没完成?(渗透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们组摆的是有规律的,就问: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去会怎么摆?你为什么这么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既交流了整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并适时的渗透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表格中,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在评价交流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思。]

  三、练习设计精品片断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抢答游戏:

  1、师生抢答

  师指算式,生抢答。

  2、生生抢答

  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指,其余三人抢答,然后轮换。

  [这个抢答游戏把这节课整理的表格的规律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融汇其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学会应用。而且这个游戏能反馈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这张表格的规律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练习设计二:

  教材112页“数学游戏”: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练习设计三:

  走迷宫: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摆出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其实这幅图还蛮好玩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我们来玩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迷宫的入口在这里,要求是我们走过的算式的得数一道比一道多1,你能走出迷宫吗?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么走,再在自己编的表格上画一画。

  2、小组合作

  3、汇报

  [特别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走迷宫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一个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不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不再是学数学,而是“做”数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5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P82——P8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第1课时 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主题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图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导学生根据对称轴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

  (2)画一画。

  你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引导学生思考:

  ①应该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画多长?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先找到一些关键点,然后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应点,最后连接各对应点。

  (3)说一说。

  组织交流: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①根据对称轴来确定一些关键点的位置。

  ②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根据这个图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

  2、巩固提高。

  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①动手设计。

  ②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还学会了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平移

  一、教学内容:平移P86——P8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

  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活动: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

  师: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同答)

  2、说明: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3。

  (1)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迅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教学目的:

  1.使同学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准备:教师把教科书第80页的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几种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教师接从上到下的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一、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教师:“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l、2、3……)在“自然数”后面板书。

  “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物体的个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什么?”(l。)用彩色笔把“ 1”上色。

  “最大的自然数是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自然数的单位是1。)

  “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请说出下面几个数各是由多少个1组成的。”教师在黑板上任意写几个自然数,如7、10、25、369、1997……

  教师:“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教师板书“0”。

  “自然数与0有什么关系?”(自然数都大于0。)教师在“自然数”后面板书“(大于0。)”

  “按顺序写数时,0应写在什么位置?”(写在1的前面。)

  教师:“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都包括什么数?”(自然数和0。)教师板书“整数”并用大括号把自然数和0括起来。

  “假如说‘整数就是自然数和0’对不对?”(不对。)“为什么?”(因为整数中还包括比0小的整数。)假如同学说不好,教师可以说明: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0,到中学还要继续学习比0小的整数。然后,教师在“0”的下面板书“……(小于0的。)”

  综合前面的教学过程,使同学看到如下板书形式。

  整数 自然数:1、2、3、4(大于0的。)

  ……(小于0的。)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7

  第四单元

  第五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性质;课本第100~101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会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知道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教具、学具:剪刀、复写纸、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你是如何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的。

  二、新授。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物体或图形很特别,把它们像圆一样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就完全重合;如枫树叶、蝴蝶(出示图形)等这些图有对称美;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

  教师把一张白纸对折,中间夹上双面复写纸,在纸上面画半个花瓶,然后把纸展开,得到以折痕为对称轴的整个花瓶。

  从图中不难发现折痕两侧物体形状与图形的大小完全一样。

  师生一起打开课本第121页,看上半页的三个图(树叶、蜻蜓、天平)由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特点。(他们以树叶的主干、蜻蜓的身躯、天平的指针为轴左右两侧形状、大小一样。)

  做课本上的实验,把一张纸对折并按书中的图样画好,再用剪刀剪下,把纸打开可看到它是以树干这直线为轴,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指着树叶等)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回答课本第121页下面的“做一做”。

  3.画(找对称轴)。

  对称轴的轴法是一横一点一横点穿过图形,如“—·—·—”。先要求学生判断下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判断下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学生画出对称轴。

  最后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量一量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通过多处的测量可概括出: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00页“做一做”第1题。

  1

  第四单元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先找出对称轴然后再量一量对称轴两侧

  相对的点距离是否相等。

  3.练习二十六第1~6题。

  课后小结:

  2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

  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9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

  2、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学生汇报后)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

  1、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

  2、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

  3、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

  4、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

  5、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

  6、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

  8: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2、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全课:

  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

  五、课后建议: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垂直,会判断垂直现象。

  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应用垂直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红、黑彩笔,三角板

  2、教师准备:课件,三角板,长方形纸(准备好的图)

  五、教学过程

  1、直接引入,体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前两天我们开始学习有关线的知识,今天继续来研究。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黑板出示)

  ①②③④⑤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作品中有的折痕是相交的,有的折痕是平行的,有的折痕虽然没有相交,如果想成直线的话,延长之后就可以相交。

  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可能是互相平行的,也可能是相交的。(板书:平行、相交)将黑板上的图调整为两行摆放。

  师:有关平行的知识我们已经研究过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相交及有关的知识。板书:相交

  2、探索新知

  (1)认识垂直

  师:只要相交就会形成角,你能在③、④、⑤中找到这些角吗?这些角都是什么角,你能用三角板量一量吗?(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找角。边说边借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

  生1:③号中有4个角,这个比直角小,所以是锐角;这个比直角大所以是钝角。另外两个角和这俩一样。

  生2:④号中将折痕延长相交后也有锐角和钝角。

  生3:⑤号相交后形成了4个直角。

  (师在生叙述中将④号折痕延长并相交,⑤号中标出直角符号,顺便问:标出一个直角符号能不能说明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通过大家用三角尺测量,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有时形成钝角和锐角,有时形成直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垂直)将黑板上学生作品调整为三行摆放。(如下)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垂直?为了说着方便我们给直线标上字母ABCD。

  生:互相垂直就是AB垂直于CD,CD也垂直于AB。

  师:说的真完整,当直线AB和直线CD互相垂直时,我们说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可以写成AB⊥CD,也可以说直线CD垂直于直线AB,写成CD⊥AB,称直线AB是直线CD的垂线,直线CD是直线AB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常用字母O表示。(边说边板书:AB⊥CD,CD⊥AB)

  师:(指着③、④、⑤)这些都叫做两条直线相交,但哪个特殊?

  生:④

  师:为什么?

  生:因为④相交成直角了。

  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当相交成直角时,才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垂直要满足哪两个条件呢?

  引导学生总结:①要相交,②成直角。(补充课题:垂直)

  师:清楚的知道这两点我们就能很快判断两条线是否互相垂直。

  (2)选择判断垂直的工具

  师:那你觉得下面哪些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讨论后汇报:书、三角板等可以。

  师:只要带有直角的物品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判断垂直了。哪个工具更准确呢?

  生:三角板

  (3)判断垂直

  师:你们能用三角板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吗?互相垂直的标出直角符号。请你完成小篇子上第一题。

  教师小黑板出示:

  ①②③④⑤

  学生用三角板自己判断后汇报,①②⑤不是,③④是。

  (汇报时让学生在小黑板用三角板演示)

  师:有时只用眼睛看是不行的,需要用工具测量才是准确的。

  (4)找一找

  师:观察这张长方形纸,有没有互相垂直的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多组互相垂直的边)

  师:即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互相垂直的现象?(学生找一找)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3、画一画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你们都学会判断、找垂直现象了,那你们能不能只用一个三角板就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呢?

  生在课堂练习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后教师黑板演示。

  师: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画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你们在画垂线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例如:在画垂线的时候交点处出现圆角的问题。

  师:谁有好方法要和大家分享吗?然后用课件演示垂线的画法,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它画垂线的方法。

  (2)过一点A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师:老师要求大家通过一点A画直线AB的垂线,至于点A你是放在直线的上面,还是放在直线的外面,大家自己决定。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下展示)

  你把点A画在什么地方?你怎样通过点A画直线AB的`垂线呢?

  (分别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直线AB的垂线的同学上台演示。)

  师: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多少条?

  生:只有一条。

  4、巩固练习

  (1)出示一组平行线

  要求:请从一条直线上任意取3个点向另一条直线做垂线,并量一量这三条垂线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垂线段能做出多少条?(无数条)

  师:这条线段的长就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顺势引导学生说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我们可以用这个发现来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解决问题:修路

  ①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

  ②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从蘑菇房到小木屋可以有许多条路,但只有一条是最近的;从蘑菇房到小河也可以由许多条路,但是只有与小河互相垂直的是最近的。从而体会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从一点向直线所引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课后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平行

  相交

  七、作业

  请你用正方形纸折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

  八、教学反思

  我按照原来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第一次教学,课后反思发现了两点问题:

  1、时间很紧张。练习刚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下课了。个人觉得课一开始的折纸作用并不大,还浪费了点时间。

  2、相交与垂直。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9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渗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为正式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请一组同学来算,其他同学当裁判。

  (2)学生抢答。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页的牵牛花图(不注明条件和问题)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问: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边的6朵牵牛花和右边的3朵牵牛花合并起来,一共是9朵。)

  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右边的3朵,就是左边的6朵。)

  (9-6=3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左边的.6朵,就是右边的3朵。)

  师:如果题中标明了条件和问题(板书:6朵、大括号和?朵),这幅图该怎样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牵牛花图,自己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左边有6朵,右边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

  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集体订正。板书:6+3=9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图。

  学生互相说图意,然后指名说。(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板书:9-3=6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页的鱼图。

  师:你能自己看懂图意吗?请你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9-1=8

  问:谁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做图画应用题一定要看清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答.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解答教材53页的第15题.

  出示53页的两组企鹅图,集体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第1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

  如果把第1题的“?只”移到右边来,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页的萝卜冬瓜图(图中一部分被盖住,不能数出来的).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听题列式解答

  老师口述题目,学生举手回答.

  (1)街道两边各种了3棵树,一共种了几棵树?

  (2)小明叠飞机,先用了3张纸,又用了6张纸,小明一共用了几张纸?

  (3)小红要写9行字,已经写了5行,还要写几行?

  (4)妈妈买来4个苹果,买来的梨和苹果同样多,妈妈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猜数引入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xx—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xx—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二、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l)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指"2<3",这个式子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两遍。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3题。

  先按虚线描1、2、3,再独立写。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15

  一、 教材:苏教版数学第6册P17-18。

  二、 课题:认识年、月、日(新授)

  三、 教学目的:

  1、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协助同学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同学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商同学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五、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年历卡片等

  六、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T:Today, I’ve brought something interesting.Could you guess what it is?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同学不难猜出是“日历”(Calendar),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T:同学们,我们学习一天、生活一天,我们就会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Day)字。

  (2)T: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How long to go through?

  同学答问后,教师板书:“月”(Month)字。

  (3)T: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How long to go through?

  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年”(Year)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Year、Month、Day)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Hour、minute、Second),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1-09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09-1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热】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1-16

【推荐】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1-16

【热门】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