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3-01-16 14:45:56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1、独立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82-83页。智慧广场--数字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智慧广场-数字谜(师板书课题)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仔细观察情景图中的加法竖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飞加飞等于2.腾加腾等于9

  (老师借助课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三、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算一算:动笔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小组交流: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验证:教师借助课件演示推理的过程。

  2.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3.学生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4.讨论(议一议)

  (1)第一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的请举手。

  (2)第二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地请举手。

  生回答,师板书。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

  四、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小红旗最多。

  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写完检查。

  五、全课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字谜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板书设计:

  数字谜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

  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目的: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联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具学具: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准备为妈妈庆祝生日。他们来到大街上,各自去买一些东西。兔弟弟到了小猴开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开心极了,就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想买一些逃。”小猴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兔弟弟说:“猴哥哥,我想买9个。”

  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几个桃?兔弟弟要买几个?你能把这些告诉同学吗?(学生交流)

  听了×××说的,你想提什么问题?谁能用三句话连起来说。(指名说)

  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把小猴买桃的事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后板书:13-9=4)

  那小猴是怎么从13个桃里拿出9个给了兔弟弟自已还剩4个的?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猴吧!

  二.主动探索,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1.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摆10个,再摆3个,在13个桃中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

  2.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说。

  3.班级交流。你组什么好办法请介绍听听?(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操作边交流。)

  4.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

  5.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小猴只有12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2-9=□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有困难的可用小棒摆摆。

  那如果小猴有16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6-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兔弟弟买了桃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买回了方糕,买了几块方糕?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兔姐姐买了一些黄瓜,有几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乖非常高兴,就拿出三个苹果奖励他们。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吗?你只要答出苹果上的两道题那那个苹果就归你了。

  9+2= 9+5= 9+9=

  11-9= 14-9= 18-9=

  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

  (显示蚂蚁图)看,谁来了?他呀想跟我们玩游戏呢?你知道这个游戏怎么做的?(游戏)

  海洋里的鲸鱼也来凑热闹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要考考我们呢,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做了这些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学生谈自已的发现教师随机揭题:十几减9)

  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看,兔妈妈捧着一个大蛋糕走来了,你发现蛋糕上插着什么?能用几句话告诉大家吗?同桌列式。

  四.

  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兔妈妈的生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6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三、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

  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

  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

  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

  表示求12 L的

  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

  ,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

  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

  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习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习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

  可以列成 × ,表示 ;或者表示 ;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

  ,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

  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

  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投影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⒏练习(投影出示)。

  (1)看图读数,写数。

  (2)读一读(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电脑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

  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

  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

  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三)形式多样,深化知识

  1. 连一连。

  教师出示一张点子图(投影显示)说明要求:按从小到大连起来,组成一幅图。(小组内进行。)

  2. 游戏――运动员集合站队。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头饰: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队。)

  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跑。

  ②号码比10大比16小的运动员参加跳绳比赛。

  ③号码和最小的参加跳远比赛。

  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美育、体育、品德教育。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捆小棒》这节课是认识20以内数的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认识11至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这节课我先通过学生数小棒,然后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至20各数的表象,同时还应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同桌互助进行),想一想中进一步理解数位,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呈现的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特别是十位上每个珠子所代表的含义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我在学生建立10根一捆的`概念后,仍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一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先介绍计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1捆的1放在十位上,1根的1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加深了印象。本课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由哪些数组合成的,我就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变换小棒数量,理解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内容比较多,调动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之后还需要用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以我就把这节课单独抽出来上,学生基本上掌握的比较好。在学习方式上,由扶到引到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积极思考的状态和成果,令人欣慰。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想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沟通合作。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9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公开课

  教学设计

  时间:20xx.5.5 执教人:方万胜 轴对称图形(第一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的内容,内容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使学生体验“对称美”。通过学生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创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

  步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色笔两支、彩色纸。

  学生预习:

  1.预习书本56-61页,在看书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主要的画出来,并反复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在看书的过程中,如有不认识的图形,请上网查一查或向他人询问,知道它的名称,并写在图下

  3.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性质,请你写在横线上。

  4.剪下书本第115页的天安门城楼图、飞机图和奖杯图,并对折,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5.搜集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打印出来,并能作简单的说明。

  6.搜集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打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有什么特点? (对折后两边相同、对称、都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1:左右两边相同。像这样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可以说是对称的。那怎么来验证呢?(对折)

  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我们不方便直接对折。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现在可以对折了吗?

  预设2:轴对称图形(对称)。那你说说你对轴对称图形(对称)的了解?

  1.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怎么验证?(对折)这些对称的物体都是立体图形,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看,现在这些图形还对称吗?(对称)板书:图形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么对称的?我们又怎么来证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你怎么理解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回答可能很零碎)

  好,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教学例题

  1.课前让大家剪下了这三个图形并对折了,现在能把你的发现和大

  家说一说吗?

  生交流。(两边是一样的、左右两边大小一样、对称、有一条线、折横、对称线等)

  (1)两边的大小一样、对称、完全重合。

  问:你是怎么折的.?比如说这个天安门图(左右对折)飞机图?(上下对折)

  有没有不同的折法?那我可不可以这么折?为什么?(不能完全重合、两边不一样大小)也就是说,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要——完全重合。

  (2)对折后是以前的一半。问: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半?(两边都重合了)

  (3)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你是怎么判断的?都是这么折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折

  法?我这样折可以吗?为什么?

  (4)折横、有一条线。若学生说不到,师可这样引导: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图形,对折后都留下了什么?(一条线——这条线我们叫折痕)那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叫——对称轴。对称轴用点划线来表示。画时,先画线,再画点,点和线间隔画。我们可以竖着画,也可以横着画。(黑板上演示)

  那你能尝试找出其中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并用彩色水笔画一画吗?开始。

  生在对折的纸上找一找并画一画。

  反馈。画得正确吗?下面画对的同学请举手!真棒!

  下面,老师要看看我们同学有没有掌握了。出示图——汽车图形、钥匙图形、桃子图形、蝴蝶图形、青蛙图形、竖琴图形、香港区徽章图。(想2)

  你能判断出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交流反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这个呢?

  重点讲解:香港区徽章图。外面完全重合了,里面的图案没有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2.教学试一试

  轴对称图形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也有一些。

  出示:你能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交流反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怎么对折的?(上下、左右)有几种折法?(2种)

  正方形、长方形:怎么对折的?还有别的折法吗?(还能怎么折?) 师:不管怎么折,只要对折一次后图形能完全重合的,都是轴对称图形。

  正五边形是吗?为什么?

  着重提出: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

  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小组讨论后,指名说理由。

  问:你的想法是怎样的?谁愿意来折一折?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1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 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展示课件。观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断一断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

  画一画

  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五、作业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

  2.完成校园作业本13页。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 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我们发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2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是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在学生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去理解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练习、例题去自觉发现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教材分析:基于面积和周长的所学知识,从而比较面积周长不同。

  学情分析:全班21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基本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另外5名学生中,3人掌握面积如何计算,2人掌握周长如何计算。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六、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一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笔;学生每人准备一条手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

  (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板书

  周长: 面积:

  (4+3)×2=14(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4×4 4×4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黑板出示:

  周长:(12+3)×2 周长:6×4 =24(厘米)

  =15×2

  =30(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 答:周长是24厘米.

  面积:

  12×3=36(平方厘米) 6×6 =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用直尺画出下列两图形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8+5)×2=26(厘米) 8×5 =40(平方厘米)

  5×4=20(厘米) 5×5=25(平方厘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合并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8+5+5)×2 面积:(8+5)×5

  =18×2 =13×5

  =36(厘米) =65(厘米)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积相同,周长不同)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

  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作业:P.80第6、7、8题.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思考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除以小数。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化“转化”,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怎样列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7.98÷4.2?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活动,巡视指导。

  4、分组汇报。

  (1)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

  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几?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79.8÷42的商与原来7.98÷4.2的商相等吗?根据是什么?

  5、。

  我们想的这两种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6、出示竖式。

  你能看懂这个竖式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应该先划去哪个数的小数点?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7.98的小数点为什么也要划去,并且在9后面点上小数点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7、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归纳方法。

  在小组中说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

  (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9、验证结果。

  怎样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学生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填写。

  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11、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

  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5、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完成思考题。

  (1)如果用电正好是100千瓦时,则应付电费0.52×100=52元。

  (2)小明家实际付了64.6元,说明用电量超过100千瓦时。

  就必须先求出超出的用电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据超出用电量的钱数÷单价=超出的千瓦时。

  12.6÷0.6=21千瓦时

  (4)再求出总千瓦时:21+100=121千瓦时

  四、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新知识?能说说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吗?感觉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1) 课件出示:书包4500元 油笔320元 铅笔40元 橡皮25元师:你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合适吗?不改变原有数字,你能试着调整价格吗?

  (2)汇报:

  板书:45.00、3.20 、0.40、 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认识小数点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3、小数的写法

  (1) 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 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 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 )分米. 0.7米是( )分米 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同学互说

  (2) 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 )米?0.72米是( )厘米?

  (3) 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 )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5) 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说一说

  (1)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2)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3)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 )元.

  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2) 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 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5

  一.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小数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1.小数除以整数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练习课

  3.求商的近似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 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分析:

  1÷11的循环节是09

  2÷11的循环节是18

  3÷11的循环节是27

  4÷11的循环节是36

  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

  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1-09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5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09-16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热门】01-15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01-15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热】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