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2-12 17:30:29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册第六单元第二篇阅读教学教材,是继第五单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训练后,进行“用几个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的阅读训练。这也是本册教材阅练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的阅读训练就是将上一课《两块银元》中学到的方法在本课的学习时加以尝试、运用,也为下一课《五月端阳》的教学——即“回答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第3次训练作了奠基。

  3.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仅仅是个引子,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而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分两部分加以叙述,其中分别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更能让学生受到同情劳动人民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运用“问题答案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运用“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5.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脉,并学习第一段。

  第二教时:按课后练习1的问题细读课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总结课文,句段练习,进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学法和教法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法:

  1.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3.沟通“语言——情感——语言”的关系,文道得到结合。

  教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运用音乐、投影、语言描绘、简笔画等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月光曲》的传说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讲练巧配,引导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的第一条落实,根据三个问题的功能和作用,有机地配合语言文字的讲解,设计层次训练步骤,让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3.引入各种媒体,进行语感训练。

  4.利用想象,进入角色,读写结合。

  三、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前,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在听时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听后告诉学生这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世界名曲——《月光曲》,尔后,引学生带着问题:如“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曲子怎样谱成?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进入新课的学习(出示课题)。

  (播放《月光曲》录音,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诱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听课文配乐朗读。

  (课文录音的播放,把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听录音后,引导学生自学字词:抓字词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加以检测,同时结合近义词辨析练习加以巩固。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常规训练,在课堂上安排部分的时间练读,便于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落实字词教学后,让学生讨论刚才的问题以了解大意,于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老师设计的由浅入深的提问。随后简介贝多芬。

  (通过训练,懂得《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经老师对贝多芬的生平介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句眼,分清段落

  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学习本节时,重点理解“谱写”一词,及本节的主要意思。

  上一环问题的初步理解以帮助课文第一节的学习,而本节的学习为理清文脉作索引。

  学习时,生练说,师引导,从“谱写”曲子,以至“谱写”壮丽的诗篇,再扩句,使知识得以延伸,从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习课文第一节后,点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以此理出本文以“总的介绍”、“关于《月光曲》的传说”两部分为篇章结构,从而分段也就不难解决了。

  (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兼顾学生实际,设计教路,帮助学生顺利地理清了文章的脉胳。)

  四、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的第1、2题。

  2.用“券、恬、音、键”等形近字组词。

  第二教时

  一、研读课丈,入情悟境

  课前,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让学生进入情境,于是设计了如下描述:“传说的开头就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色泻满莱茵河的秋夜,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山路上散步,路的尽头,有一间小茅屋的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偶尔还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不由得使贝多芬走近茅屋……

  (这样,让师在描述的同时,学生潜意识进入情境。)

  1.目标的提出

  将学生带入情境后,引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然后提出学习任务,用投影出示“目标导向”及“课后第1题的三个问题”。

  学习目标的明确使学生有章可循。目标的准确、具体,便于操作、检测。

  2.目标的落实

  (1)结合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揭示学法。

  ①首先让学生读问题,用“____”划出疑问词,用“”划出关键词,并确定回答的重点。

  ②默读课文,找出和这个问题有关的自然段和句子。

  ③理解所划句子的意思。

  要解决第一题,重点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贝多芬听到……眼睛瞎了”这两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时,我设计训练题,以诱发学生思考,如:“贝多芬听到什么?”“琴声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贝多芬当时心里想些什么”等。

  通过分角色朗读,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再组织语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问题。

  (学生不仅了解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声让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的穷人得到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

  ④在理解第二句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⑤小结学法,即以上的四个步骤。

  (2)分组学习课后习题1中的第二个问题:运用学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和迁移的影响作用,在学法上则采用顺向迁移的方法。

  交流分组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加以反馈,师作了小结以后,引学生进入最后一个问题的自学。

  (3)自学课后习题中的第三个问题:掌握学法。

  (学生将已学会的原理予以广泛的应用,提高学法迁移的价值。)

  在落实这一环节时,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4)熟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在完成文后的问题后,边读课文,边归纳课后习题的三个问题,即可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的教学是前一步教学的水到渠成,也达成了本教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根据目标,设计作业

  1.语文作业本①p40第4题。

  2.作业本第6题——归纳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一、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1.师以形象的描叙,先将学生从《月光曲》谱成的传说中转入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然后简要交代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

  (2)重点指导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贝多芬和兄妹俩的对话),学生练读→讨论→师点拨→生有感情地读,重点领悟两个“您”及叹号、问号的作用。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体会两次的对话所体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中,根据文中描写,借助简笔画,创设情境,便于学生悟境。

  a.结合“联写”部分的三个画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体会“缓慢舒畅→轻松明快→雄壮激昂”的情感变化。

  b.带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后,再朗读文章的“写实”部分(通过男、女生对“写实”、“联想”部分的朗读,为下一步的背诵理清了思路)。

  2.导背诵第9自然段。

  背诵前,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两种背诵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纲背诵”,然后尝试背诵。

  在细读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诵,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又突破了难点。

  二、感情朗读,小结收获

  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后,进行小结收获,如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最后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之处。

  (通过谈收获,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补救反馈,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习创新,设计作业

  创造性描述:

  1.贝多芬回到客房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样想?

  根据以上内容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描述。

  (通过描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人教版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通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从中获得了愉快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荷花

  姿势美 陶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据不同情况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难点:会从一个字的多个义项中选择正确的义项。

  ☆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⑴动画卡通猴。

  ⑵填表。(见教材)

  ⑶结合句子给小猴讲讲生字的意思。(见教材。)

  ⒉每组一张作业纸,作业内容如下所示:

  要查的字部首除部首外几画读音意思喉咙盛满背着囤里

  ⒊每人一本字典。

  ☆设计思路

  儿童是用图画、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把学生带到“伊佃园”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积极思考、乐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本课教学中卡通猴与小朋友交朋友、请小朋友解决难题等一系列情境创设无疑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支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部首查字法”是学生首次接触的知识实践能力,在教师示范引导的基础上上,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知识,勇于触摸知识盲点,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欢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一、激趣揭题

  ⒈教师激情介绍。(多媒体出示卡通猴画面。)

  小朋友,你们认识他吗?

  他聪明又好学,可喜欢读书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⒉动画导入。

  小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们。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话书,里面遇到好几个字不认识,(出示“腔、粮、酣、敲”。)这些字的上面又没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⒊揭示课题。

  要想帮小猴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只有学会一种新的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学习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学习对话。

  ①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②师生分角色朗读。

  ⑵领悟方法。

  学生交流师生对话的主要内容——提取部首的两个知识点。

  ①一个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反馈练习。

  出示“苇、取、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部首并说明理由。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汉字。

  卡通猴:我的难题就要解决了,我们快来找一找吧!

  ⑴教师示范。重点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时,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找的部首项,然后在相应的笔画数中就可找到我们要查的字的页码了。

  ⑵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表格。

  ⑶集体交流。

  3.学习选择正确义项。

  卡通猴:字是认识了,可我还不懂得它们的意思,你们能给我讲讲吗?

  (1)教师讲解示范:(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一个字往往有几个义项,必须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从字典上找出正确的义项。)

  (2)学生实践练习。(人人动手查字典,同桌共同讨论生字的意思。)

  (3)全班交流。

  三、巩固拓展

  1.小组合作填写作业纸。

  2.全班交流。

  3.评出优胜小组。

  四、课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本领——部首查字法。大家以后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可要勤查字典哦!这样,我们可以看更多的书、读更多的报、学更多的知识了。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的学习才会最有效,最主动。一上课,教师就采用学生最喜爱的卡通画与大家见面的方式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负担地、很乐意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且表现得兴致盎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教师摒弃繁琐的说教,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对话朗读,畅谈学习收获,感知提取部首的基本方法。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效。部首查字法是学生以前未涉及的知识领域,教师有必要向学生示范讲解。另外,学生练习、同桌合作练习的方式都给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本质。

  这一环节的设计,补充了教材中没涉及到的训练内容,如:“盛”上下结构、多音字,“囤”全包围结构,它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从各种结构的字中提取部首的方法,更让学生探究了一个了有多个读音时该选哪个读音的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小组竞争的练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音、形、义,领悟词语用法。

  2、了解记叙性散文的特点,练就阅读和写作基本功。

  过程方法

  1、朗读课文,领悟文章情感。

  2、把握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教学重点

  1、品味重点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2、把握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质朴而寓含深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诵“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颁奖词”。(多媒体课件展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百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xx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田世国用他的行动尽了孝,可又有几个人可以无悔如他呢?季羡林老人的一篇《永久的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未能尽孝的孩子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出示:永久的.悔 季羡林)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 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

  三、初读课文,培养感情。

  1.听写,检查预习情况。(字词音义)

  (掌握积累字词,为本文学习扫清基本障碍)

  2.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领悟文章情感)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获得启迪)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示)

  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

  1.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字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2.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感情——“悔”字里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2.开篇设疑——点明“永久的悔”(1~2)

  中间叙事——引出“永久的悔”(3~9)

  结尾扣题——照应“永久的悔”(10~11)

  作用——这样安排结构,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五、品味关键语句,触及作者内心

  季老:一位世纪老人,对母亲的思念绵绵不绝;对自己的悔恨挥之不去。他把这种复杂的感情都倾注于笔下,见证于字里行间:(多媒体课件展示)

  读下面句子,体会作者平实语言所蕴涵的感情。

  1.(点明朗读)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讨论明确: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过家,特别是结婚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面了。她把毕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这个家庭和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点明朗读)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讨论明确:母亲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把仅有的一点好吃的都留给了儿子。作者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

  3. (点明朗读)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不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讨论明确: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的悔恨!

  4. (点明朗读)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归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讨论明确: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永远地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六、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作者永久后悔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受尽苦难,做儿子的未能尽孝,以致于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见到母亲的棺材时就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底下。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中间叙述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的叙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中间叙述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及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2、家庭的基本情况及作者的幼年生活情况有什么特点?这与“悔”有什么关系?(讨论)

  学生回答后明确:家庭的基本情况及作者的幼年生活情况特点—“苦”。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予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了“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七、拓展(多媒体课件展示)

  谈谈你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看法。

  八、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2.结束全文: 永久之悔 何止季老

  天下儿女 及时行孝

  九、作业(多媒体课件展示)

  1.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2.实践——为母亲洗一次脚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永久的悔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

  粘 稠 薄 颤 巍 揉 渡 巅

  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救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

  (2)指导朗读。

  体会作者梦幻般的感觉。

  课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1)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把你想到的感觉读出来。

  (3)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和希望。

  2. 课件出示: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1)希望什么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2)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

  (3)飞到明月、夕阳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

  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4)带着想象自由读一读。

  (5)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远不破裂,

  飞到( );

  飞到( );

  飞到( )。

  小结: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正如冰心奶奶所说——

  出示课件:

  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作业:

  结合自己吹肥皂泡的经历,课下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默读短文,能弄清短文由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

  2、能读懂短文,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完成阅读短文。(总复习四第4题)

  1、读通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反馈,抽生读。

  2、对照短文完成课后练习。做一题,反馈讨论一题。

  3、对照短文,检查一遍。

  4、阅读短文的方法,讲讲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总复习五1—4题)

  1、读短文按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校对。

  3、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内容写话。

  2、能看懂图意,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2题)

  1、看看图,读一读提示,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编故事。

  3、小组讨论,看图说话。

  4、抽生说一说,集体评议。

  5、写下来,注意格式、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写好后自己读一读。

  6、批改订正。

  二、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3题)

  1、看看图,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3、写下来。

  4、交流评议。

  5、看看由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看图写话写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