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8 13:06:2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500万平方公里,不到太平洋的十分之一。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499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荷兰探险家W。巴伦支,把它划为独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

  北冰洋上空的极夜阳光

  北冰洋是世界上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由于位于地球的最北部,每年都会有独特的极昼与极夜现象出现。每年10月到来年3月,冬半年为"长夜";4月至9月,夏半年为"长昼"。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就是一年。每逢长夜来临,大自然只有美丽的月光和五彩缤纷的极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安慰。在那无边的冰原上,阵阵五颜六色的极光,像突然升起的节日烟火,一下照亮半边天;他时而如舞在半空的彩条,时而像挂在天际的花幕,时而如探照灯一样直射苍穹。但极光的美,无法掩饰北冰洋恶劣的气候。这儿千里冰封,终年雪飘,天气严寒,冰山林立,这里的海冰,约有300万年的历史。

  北冰洋洋面上的浮冰

  冬季,80%的海面被冰封住,就是在夏季,也有一多半的海面,被冰霸占。但即使在这样寒气逼人的天地里,海藻依然生机盎然,海豹、海象时常出没于冰水之间;强悍的北极熊是捕鱼能手,狡猾的.北极狐常尾随在后面,企图不劳而获分享剩骨残肉。成群的鱼、雪鱼,长的又肥又壮;善于用冰雪造屋的爱斯基摩人,过着豪迈的游猎生活。在北极地区土著人、因纽特人世世代生活和居住在这里,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他们过着一种没有文字、没有货币、却是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代的推移,因纽特人已经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刚刚了解了一些海底世界的知识,一定对大海充满了好奇,想去看看大海吗?想让海水亲吻你的脚吗?想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味吗?想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吗?那就让我们去赶海吧?什么叫赶海?赶海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有趣吗?

  课文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是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反复咏唱的歌词,表达了对大海的一片深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记叙了“我”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虾”、“抓蟹”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先总写沙滩上很多,然后写一个山伙伴抓蟹。接着写“我”捉虾。最后写“我”满载而归。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告诉我们童年时赶海的事印在“我”的心中。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先总写沙滩上人很多

  然后分写两件事

  1)小伙伴抓蟹

  2)“我”捉虾、

  以画线一句过渡。

  [欣赏]

  这一段具体写了小伙伴抓蟹和“我”捉虾这两件事写得充满童趣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理。并且作出反击,用大螯夹住了那位小伙伴的手,还真难对付。倒是那只虾,看起来神气,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一捏,就成了我的俘虏“轻轻伸过手去”、“捏”写捉虾的动作,具体生动,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机敏、能干。“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则是一个“胜利者”喜悦之情的真实流露。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在《雪儿》那篇课文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顺叙”,就是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叙述事情。“顺着来”。那有没有“倒着来”呢?有。所谓“倒着来”就是先叙过后发生的事情,再叙述先发生的事情,这叫作“倒叙”。

  像《赶海》这篇课文采用的就是倒叙。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赶海”这件事发生在“唱歌”之前,但当“我”唱起这支歌时,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由现在写到以前,是不是倒着来?

  同学们可以翻开这学期的《补充阅读》,其中有一篇《小木船》,文章的结构和《赶海》完全相同。“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是由一只小木船想起以前的.事。上小学一年级在前,看见小船在后。这两篇课文都是由一个事物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一位同学读了《小木船》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习作《集邮册》:“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木船》这篇课文。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这位同学也准确地采用了倒叙手法。相信你也一定学会了。

  另外,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赶海》和《小木船》的结尾,它们都再次从“从前”回到“现在”,“那天以后,直到现在我俩也没有见过面”,或者呼应开头“我一边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这样子,整个文章的结构才完整、稳定。

  益智园

  1、本课作者饶有兴味地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谁没有金色的童年,谁的童年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那么开心的事令你最难忘?请你采用倒叙的方法把它们写下来。

  2、这篇课文写得最精彩的就是第3自然段了,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 巢(cháo) ?芦 苇(wěi) ?剪秋 罗(luó) ?眠(mián) ?霸(bà) 占(zhà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ABB式:滴溜溜白茫茫香喷喷金灿灿亮晶晶

  水汪汪黑压压沉甸甸红彤彤火辣辣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写作顺序上进行比较。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仔细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1收集对子,2 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文章,3 收集有关环境被破坏和被保护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谈话激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老祖宗创造了一种文体,上下两句十分对称,叫“对子”,可有意思了。大家想见识一下吗?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倾听。

  3 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1)要读出对子的韵脚。

  (2)要读出对子的节奏,要按照相对的词语正确停顿。

  (3)反复朗读,引导记忆。

  让学生在读出韵味和停顿的基础上,自由读。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男女互对。

  提醒注意两组对子的前两对,意思都是相反的;后三对意思相近或相似。让学生找找,并帮助学生记忆。

  4 检查背诵。

  5 交流收集的对子。

  6 推荐阅读《幼学琼林》。举行对对子竞赛。

  7 把对子抄在摘抄本上。

  二、完成“阅读”。

  1 谈话导入。

  2 自由读短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 再读课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轻声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短文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指导阅读,完成文章后面的练习。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色最美?

  (2)带着问题再读短文,把你认为美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脚。)

  (3)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要求要读出它们的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

  (4)归纳四季的美。

  (5)了解短文叙述顺序。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和学生一起回忆《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