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31 13:06:44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

  齐读第3节

  3、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过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哪几类兵马俑?

  过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四、小结:听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4、出示填空: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朗读第四段

  2、提问:学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单元教学要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为自己能够拥有浓浓的亲情而感到幸福,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能为亲人做些什么?

  2、认字18个,写字22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能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3、理解“寄托、关爱、期盼、滋润、收藏、相依为命、唯一、犹豫、震撼、一瞬间、郑重其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阅读时注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找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练习记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6、自读《妈妈的葡萄》;通过“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活动,进

  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认字1个,写字6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前四小节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领悟。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每一个礼物都寄托着亲人的关爱与期盼。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展开合理想象,仿写诗歌。教法学法: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教具准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学情分析:

  课文所例举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对学生而言非常陌生,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更是陌生,要让学生了解情况,读懂课文,必须设定一定的教学情景,借助一些声像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地学习积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新课:

  1、(板书)葬礼(“葬”是个生字,举起手一起写)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从前,去观看一场“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给这个词语找几个近义词,理解一下。

  3、指导读题:特殊的()()的葬礼

  4、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指导学习课文

  1、要想了解:为什么称他是个“特殊”的葬礼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提示:

  菲格雷特塞特凯达斯瀑布特殊葬礼主持巴西

  请大家先来认一认这些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特殊的原因吗?(学生说话练习)

  这个特殊的'葬礼是为谁而举行的?(交流,板书:大瀑布)

  2、说到瀑布,你脑海里就会涌现哪些用来形容瀑布的诗句和词语呢?

  (结合图片交流)提示: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

  3、想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吗?让我们坐上时空飞船,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80年。(多媒体演示)从中国坐飞机直飞巴西的巴拉那河,(地图演示)来到……(观看录象片,语言渲染,引导朗读第二小节)

  4、欣赏完“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说什么?(交流)多美的瀑布呀!能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吗?(出示第二小节,反复朗读)

  5、交流理解:雄伟壮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相机指导朗读、板书:雄伟壮观)

  游客们,看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最想做什么?(交流说话)

  6、可惜,天不随人愿,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雄伟壮观的瀑布再也找不到了!(多媒体演示过程)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的瀑布呢?(说话交流)

  7、现在,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瀑布呢?(出示第五小节反复指导朗读、选择词语交流理解、板书:奄奄一息)

  8、昔日的瀑布像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小伙——“雄伟壮观”,而今天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出示第四小节、读读、说说原因)

  这些原因的责任者是谁?(交流板书:人为破坏)

  还有原因,如:建造水电站等,有待我们考证,介绍网址(中国环保网)

  9、今天,当你面对这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时,想想他的过去,心情如何?你又想说些什么?(小练笔)

  写后交流,引读课文的最后几小节。

  10、大瀑布的消失是多么令人痛心,今天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回家了!(时空隧道演示)

  三、 结拓宽:

  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回来了,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想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吗?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学习呼唤着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述,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正因为如此,教师该如何把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该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好读书的空间,处处给他们心灵的自由,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并且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呢?下面的教学片段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课例:浙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了不起的女孩》教学片断:

  师:我们非常想知道活动中评审团是怎么同意李欢参加的?现在你们是李欢的后援团,我就当一回评审员。希望你们抓住机会,向我推荐她,行吗?

  生:行。

  师:你可以选一个角色,为李欢现身说法,可以当她的亲属,像爸爸、妈妈、爷爷等等,也可以当她的同学、老师,推荐时,有两点要求:第一,抓住李欢的事迹,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得理解它,然后用自己的话向我推荐。第二,抓住李欢的情感,用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动我,这样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为李欢的到来毫不犹豫地投赞成票。

  (边说边出示)

  要求:(1)抓住事迹--理解--推荐 晓之以理

  (2)抓住情感--朗读--感动 动之以情

  生:(自学)

  师:可以与周围的小伙伴合作,选择相关的内容来准备,文中没有详细写的内容,可以联想。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身份,再推荐。

  生:评审员,您好!我是李欢的同学,我要推荐她。因为我非常敬佩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一般同学都要七八点钟完成,而她患了"肌肉营养不良症",她每写一个字都要用出吃奶的劲,常常到了十一二点钟还上不了床,我觉得她是一个顽强的女孩。(生板书:顽强)

  生:评审员,您好!我是李欢的同学,我经常到她家去玩。有一天,我到她家去玩,看见李欢摔了一跤,可她不让妈妈来扶,而是自己艰难地爬起来。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要叫妈妈帮我扶起来,还要哭着撒娇。但她非常坚强,她妈妈还对她说?"我们的生命……"李欢懂事地点点头。我觉得李欢很了不起,很懂事。(生板书:懂事)

  生:我是李欢的老师,她每门功课成绩都很好,是三好学生。有一次我去家访问时,看见她的床前贴满了剪纸作品,很出乎我的意料。(生板书:有出神入化的剪纸技巧)

  生:(描述剪纸作品),理解。

  生:我是李欢的爸爸,有一次她从床上摔了下来,我在后面偷偷地看着,而她妈妈也铁了心,没有去扶她,而是让她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使我明白了她妈妈这样做的目的。

  师:在你眼里,你的女儿怎样?

  生:非常有毅力,很坚强。

  生:(一名男生)我是李欢的妈妈,有一次,她躺在病床上,要我把课本念给她听。我看她那虚弱的样子说:"算了,我们不学了。"她摇摇头说:"妈妈,你念吧,我将来还要考最好的大学呢!"我很感动,她虽然患的是绝症,但不放弃学习,对前途充满乐观。(生板书:前途乐观)

  ……

  师:多难得的女孩啊!李欢有这么多的优点,她在这样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自己,她真了不起,我被你们的推荐深深地感动了,能否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反思: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听起来感人肺腑,有的讲起来绘声绘色,有的演起来惟妙惟肖。然而总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每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一个套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正如一首顺口溜唱的: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确实,传统阅读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带着问题读书,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师始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被动思考状态,谈何研究、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是的,学生需要研究学习,他们渴望开放与挑战,他们需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试想,如果造物主把人都造得一模一样,这个世界肯定不精彩,语文课的教学也是如此,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读书空间,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参与、去研究、去发现,让他们潜心读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好!上述的教学片段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诉说。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开放教学思想,解放学生头脑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思想的落后,走向了繁琐分析的误区。课堂上,教师满堂讲,满堂问;课堂外,……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往往按照教参,不敢越雷池半步,"疱丁解牛"式地串讲课文,把生动的课堂教学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在一次次对学生答案的规范中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的意识。其实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灵性为目的。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执教者能跳出以课文解读课文的小圈子,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在进行重点研读,感受李欢的精神时,没有像以往那样,提一些问题,由学生划词句,谈理解,而是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以她的亲人、老师、同学或朋友的身份向评审员(老师)推荐,为李欢现身说法。可以抓住事迹说服人,也可以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打动人。这里没有一问一答,没有肢解课文,课堂气氛是那么融洽、和谐。也正是因为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有了浓浓的研究氛围,学生才能学得兴致盎然,才能迸发出思维的创新火花。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灵性,怎能不细心地呵护他们?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实践、去创造、去表现,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才会学有所成得。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放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探究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与发现?"这是美国教育方法的艺术。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和情绪,这些人的主观内部状态,对人的注意力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更表现出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一种追新逐异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满腔热情、兴味盎然地投入探索研究活动,同时增加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地多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的时间。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同时也支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合作学习与创造。

  课例中,执教老师在教学时不是繁琐地提问,而是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研究体验:如果你是李欢的亲人、同学,你们会怎样向评审员推荐?怎样用事迹来说服评审员,用感情朗读来感动评审员?过去依靠问答才能说出的内容,现在完全由学生口中自主说出;过去由老师指导的"有感情朗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现在学生为了感动别人,自发地努力读好,从由"让我读"变成了"我要读",而且"我要读好";过去是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变成学生向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为了把理晓通,把情动真,就需要努力,这种努力,完全是学生自发的,自主的。他们的发言句句在理,他们的朗读声情并茂。在课堂上,面对形式多样的`情境,面对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研究活动中。教师也不再是一锤定音,至始至终是个倾听者、点拨者,这样的语文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去研究。他们会是最好的参与者、发现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也是丰硕、独到的。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有位教育改革家说过:"如果在封闭的低层次环境里呕心沥血,充其量呕出?"遗老遗少",就像婴儿被狼叼走后养大,再勤奋也不过是狼孩的智能。"语文课的空间是很大的,在课堂上,学生把本该教师提问的内容通过自主读书与自主研究完全主动地说了出来,再加上有感情的朗读贯穿于其中,课堂气氛是一般的问答所不能达到的。由于留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很大,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表达学习成果。此时,学生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他们的思维就像草原上驰骋纵横的骏马,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权。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情感来源于课文,灵感来源于课文,但又都高于课文,这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潜心研究得来的。有一位男生在发言时说自己是李欢的妈妈,没有深刻的体会,没有认真地研读,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吗?在为李欢现身说法时,有人说是李欢的邻居、朋友、医生、护士、剪纸老师等等,这些角色书上都不曾提到,但正是学生有了深切的情感体验,有了深入的思考研究,他们才会想到那么多的角色。在自己被李欢的精神深深打动之后,他们才能对评审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此时此刻,学生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习课文了,而是在以自己的情感在和"李欢"对话。正如叶老所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那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为文所困,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魅力,才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确实,在语文的海洋里畅游,薄薄的语文书会变得厚重起来,开放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获取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正因为如此,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教师趁势布置:选一个角色,给评审员写一封信,推荐李欢。笔者特地注意了学生的作业,个个言之有理,情真意切。试想,如果在课堂上没有那么丰富的角色体验,没有那么深入的感悟与研究,学生会有这样深切的情感吗?

  问答出来的感觉是干涩的,而研究出来的味道是滋润的。语文的天地很大,学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标准答案、一本本语文书。让我们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凭籍他们的聪慧,他们的热情,去尽情发挥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出现一道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亮丽风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本单元教材解读。

  主题:【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这里,我们不仅仅关照让学生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我们应该依然不忘语文的工具性的根本属性。比如可以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学习《秦兵马俑》过渡段的构篇方式,写生式的摹物手法;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全篇总分及各自然段依然采用总分结构的条分缕析的结构方式。我想这是学习这一个主题单元在语文意义上的更大的收获。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练习四: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习作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观察要有重点。观察要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突出重点。例如习作4的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作者就没有对整个参观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绍,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观察也要突出重点。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要求

  老师们不妨在备课之前再次回顾一下《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阶段目标。(具体讲的时候略)以期对自己的课堂想要达到的境界了然于胸。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 秦兵马佣》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理解的重难点: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这部分具体的描绘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理解的重难点: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理解金字塔的工程浩大与结构精巧。

  《音乐之都维也纳》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理解的重难点: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坐城市的写作方法。

  习作4:1、通过阅读例文,知道写“参观记”或“游记”一要按照顺序;二要抓住重点写出特色;三要写出自己的感想。

  2、学习例文的写法,自定题目,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练习四》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四、本单元每课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秦兵马俑》

  这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抒发了民族自豪感,表达了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写法等诸多方面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的提示,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我们考虑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过渡”,导读“重点”

  本篇课文着中叙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庞大;一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仅一句话:“兵马俑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将全文所介绍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连接起来,是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教学本篇课文,宜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具体感悟相应段落。这样处理,一是可以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准确的从整体上抓住课文的梗概;一是可以让学生紧紧扣住中心词,如“庞大”、“鲜明”,具体、深刻地感悟兵马俑的特点。

  2、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凝练,描绘生动形象。课后练习第二题是:“读读下面的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这也提示我们教学过程中,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内涵,积累语言,为我所用。如何具体操作呢?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感悟其中在表情达意的价值,感悟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第二,要通过这些成语,诵读好课文,促进他们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内化;第三,可以利用填空、默写、选用、造句等形式,促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3、研读写法,努力借鉴。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值得学生研读、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较多,如采用列数据、作比较、居室里等方法说明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运用过渡段连接上下文内容,等等。在引读感悟课文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研读写作方法,努力学习运用。

  《埃及的金字塔》

  本篇课文是一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在进行本篇课文教学与设施,我们根据体裁的特点,依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着重考虑到这样三点:

  1、抓住基本要点。

  本篇课文内容层次清晰,但结构上与以前所接触的说明文相比,较为复杂,学生们不易准确认识结构特点,从而顺利的抓住课文所说的基本要点。这么办?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本篇课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揭示了课题后,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金字塔在哪里?”“金字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叫金字塔?”等等。二是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找出两个设问句:①“如此庞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式怎样建造起来的呢?”②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学生通过这两个设问句,可以很快捉住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抓住课文所说明的基本要点,就轻松多了。

  2、了解说明方法

  教学说明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介绍、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本质,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相关方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闻后面练习第二题是:“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好处。教学本篇课文,一要借机介绍、小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更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进行仿写练习。

  本篇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教学说明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了解了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了“这样写的好处”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仿写练习,在运用说明方法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学以致用。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学校的操场、家里的客厅的等。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围绕中心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本篇课文,应该注意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1、引进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本篇课文的作者以非常优美的笔触,介绍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描绘了维也纳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所具有的人文景观。诵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陶醉于乐曲之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维也纳之都呢?一是要抓住课文的只要内容,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而是要“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如“摇篮”、“掺和”等;三是要引导观察三幅配套插图;四是要反复品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五是可以展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世界上许多的音乐家”的画像,播放他们创作的优美乐章的片段。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感悟到维也纳的特殊魅力,情不自禁地走进音乐之都,身临其境,尽情享受。

  2.激发爱美情怀。

  以为叫罗丹的著名美学家说过:“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本篇课文,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浓的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的同时,还应该诱导学生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的景色、美的图画、美的文字、美的环境,等等。为此,可在学生熟读积累课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欣赏课文插图或其他书法、绘画、雕塑作品,感受生活环境的自然美、形态美、色彩美,等等。

  3.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后面第四道练习题是:“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其一,要学习段首概括的方法。课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其二,要学习突出重点的方法。“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但作者重点详写了最为著名的“世界歌剧中心”。

  习作4 学写游记

  本文习作的训练旨在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写游记或参观级的时候,能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围绕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展开细致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敬仰之情。本次的习作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帮助学生“修语言”。这是一篇游记(参观记),它属于写景的范畴。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景物的在线完全靠语言的建造和修饰,写景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它既是客观的文字介绍,同时对景的描述必定包含着个人主观审美情趣的偏向,也就是景中要有情。怎样才能既真实的表达,又能把自己观景的情绪融入了文章,本能自然地为读者所接受,这就对语言感觉和言语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做更多更高层次的积累,二是帮助重温已有积累,对语言进行“修炼”。

  2.教学生“想心思”。所谓教学生想心思,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那些,不写那些;那些先写,那些后写。想的过程,是学生把思想、语言、写法和在一起的思考过程,这个“合”不是物理的堆砌,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拟出有脉络,有内容的习作提纲,在此基础上丰富、铺陈,完成习作。

  四、教学资源拓展

  1、本单元教学所需要的资料老师们可上网站上浏览下载。

  2、上《秦兵马俑》一课,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秦始皇的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交流丰富历史知识。

  3、上完《音乐之都维也纳》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之都维也纳”

  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题。如:有那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过;诞生在维也纳的的著名音乐作品有哪些?在维也纳的哪些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布置

  除了布置常规的生字组词、抄写、听写、练习册、周记、习作等等常规作业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介绍祖国以及世界名胜古迹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从课文里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介绍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一处地方,进行一次小练笔,为习作4打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