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18 09:16:4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锦集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燕子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死寂,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但是,回响上一个学期,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被动。有时,公开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都是经过反复的鼓励,甚至是物质性的奖励所起的作用。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只要是发言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满意,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2、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3荷花

  教学反思: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4《珍珠泉》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美丽的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介绍家乡景物》教学反思1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

  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5、翠鸟

  教学反思:《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6燕子专列

  教学反思: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

  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但还有些同学在槛上我也感觉他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正确,可为什么一做作业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盖新

  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8、路旁的橡树

  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参》中也明确强调,略读课文,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即使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后解决。

  在教学中我也清楚这些,但对其精髓可能还是没领会明白,当学生困惑的时候总想帮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就在前几天第一次试教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们校长和主任就给我支了一招,说你可以根据导读中的问题设计一张测试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道理,但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真的可以,给我最明显的、有别于精读课的感觉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认真地对待这张卷。而且经过几次试教后,让我体验到了这张卷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有限的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单耳旁,虎字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领读,,为什么叫丹顶鹤呢,看插图。讲解红色的顶称为“丹顶”

  2、问:从这一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写“丹顶鹤”的什么?——美丽

  3、过渡:你们想了解丹顶鹤的“美丽”在什么地方吗?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会知道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丹顶鹤美丽的语句

  2、讨论并朗读有关语句

  (1) 第一自然段: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从……北方飞来

  (2) 第二自然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鲜红鲜红的……

  (3) 第三自然段:它的腿长……显得那么高雅

  3、师:第一自然段是点题,引出美丽的丹顶鹤,具体写丹顶鹤怎么美丽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4、我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5、学习生字词

  (1) 默读课文,提出生字词:遥远 嘹亮,领读

  (2) 各自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生提出生字词:脖子 却 嵌,领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脖子: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

  却:教新偏旁单耳旁,领读

  嵌:把较小的的东西卡进较大的东西上面的凹处。

  (3) 指名根据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

  不论 引吭高歌显得传说 所以

  逗人 高雅 旅伴仙鹤

  指名根据拼音拼读生字词

  说说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传说:人民口头上流传焉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仙鹤:传说中成了仙的鹤子

  师:引吭高歌,引:拉伸

  逗人:招引,引人

  高雅:高尚雅致不俗气

  不论和所以、显得的意思放在精读训练时理解

  再次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正音

  (4) 默读第四自然段

  提出生字词:黄海之滨 无忧无虑 度过

  讲:黄海之滨,滨,水边近水的地方

  无忧无虑:无,没有意思

  6、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课堂作业

  1、读读写写课后习题3中的字词

  2、比较下面各组字形,分别组成词语

  摇( )度( )虎( )传( )

  遥( )席( )虑( )转(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着重体会丹顶鹤的美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比较下面各组字形,分别组成词语

  摇( )度( )虎( )传( )

  遥( )席( )虑( )转( )

  2、什么叫“引吭高歌”?“黄海之滨”指什么地方?

  3、指名四人各朗读一个自然段,评读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第一自然说的什么?

  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关于丹顶鹤飞来的哪些情况

  时间:冬天快要到了

  数量:一群群

  外形:美丽

  怎么来?唱着嘹亮的歌儿

  从哪儿来?从遥远的北方

  要求按照上述提纲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2) 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这一自然段写了丹顶鹤身上的颜色,看着插图,指出它各部分的颜色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丹顶鹤美在哪儿?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羽 毛皮 洁白

  脖 翅膀边 黑 色彩美

  头 顶 鲜红

  (3) 出示句子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______是黑的,指名填空

  想想看:却是什么意思

  填空:今天风很大,________不冷。

  我有许多话要说,一时_____________说不出来

  口头填空:它的头顶就像嵌着__________,鲜红鲜红的。

  什么时候像嵌着一颗红宝石?

  填空:飞机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的小村庄,房屋______鸽子笼,绿树___小草,汽车__________________甲虫,公路___________一条带子。

  这一自然段一共两句话,请按照顺序熟记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丹顶鹤惹人喜爱的原因

  板书:腿 脖 嘴巴西 长(形体美)

  地上下班 天上高雅(姿态美)

  口头练习填空

  丹顶鹤有三长: 长,长,长。

  丹顶鹤 是在地上 , 在天上 ,显得那么高雅。

  研究“不论……还是……都”的意思。

  教者讲“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

  默读第三自然段,烁烁四句话的关系。

  (2)指名三人,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第二、三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过渡

  (2) 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有第二故乡就一定有第一故乡,这第一故乡在哪里?

  (3) 从哪儿可以看出丹顶鹤把黄海之滨当成了第二故乡。

  (4) 这里为什么能成为它们的第二故乡

  (5)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1、默读课文,质疑

  2、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

  遥远洁白 不论 第二故乡

  显得传说 所以 三五成群

  2、根据第二段的描写画一只仙鹤,并涂上颜色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却,教学单耳旁的笔顺

  遥,书空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之,共三笔,独体字,不易写好,须重要指导

  引,竖不能和左边靠得太近

  论,下面匕不能出头

  3、描红练习

  三、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各写的什么?指名试背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自然段内共有几句话的层次

  齐读第一句

  问:丹顶鹤有哪三长

  为什么说它处处显得高雅?

  人们为什么又叫丹顶鹤是仙鹤

  试背第三自然段

  4、指名填空

  我国______是丹顶鹤的______。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_____,地生活着,要在这儿度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段试背,然后背诵全文

  四、课堂作业

  1、填空

  (1)丹顶鹤有一身 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______是的。

  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 ,所以人们叫它丹顶鹤。

  (2)丹顶鹤的样子很逗人 ,它的、 和都又细又长,不论在地上 还是在天上,都显得那么高雅。

  2、背诵课文

  板书:

  羽 毛皮 洁白

  脖 翅膀边 黑 色彩美

  头 顶 鲜红

  腿 脖嘴巴 长(形体美)

  地上 天上 高雅 (姿态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 学目 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 时 第3教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上 午

  课前准备 执笔人 林中坤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4.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教育;

  二是领悟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小抄写员》

  简介作者。

  亚米契斯(1986--1980)意大利作家。参加过1866年意大利抗击奥地利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亚米契斯退伍从事教育事业,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工作的作品。《爱的教育》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查预习情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按叙利奥替父亲写签条过程的顺序,分为几层意思,每层意思是什么?

  (一)、(第一自然段)讲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父亲很爱他。

  (二)、(层父亲年纪大了到以后不要再说这话;了)讲父亲宁可自己受苦熬夜,不愿让儿子代劳,占用儿子用功的时间。

  (三)、(层叙利奥一向知道父亲的.脾气,他不在请求到就这样做下去吧)讲叙利奥第一次替父亲抄写,父亲没有觉察,很高兴。他也很快活。

  (四)、(那天夜晚到了十二点钟,到心里却很高兴)讲叙利奥做到功课打瞌睡,第一次挨父亲的骂,但他看到父亲因增加了收入而高兴,心里也很欢喜。

  (五)、(从那一天到这样做对)讲父亲责骂叙利奥更严厉可怕了,但他还是瞒着大家继续替父亲抄写。

  (六)、(从又过了两个月到钢笔尖在纸上唧唧地响)讲父亲对叙利奥冷淡了,但他仍然继续抄写。

  (七)、(从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到钢笔尖在纸上唧唧地响)讲叙利奥的身体越来越弱,脸色越来越不好,父亲不但说他“自作自受”还竟然不管他了、在这种情况下,叙利奥仍然继续抄写。

  (八)、(从不知什么时候到结束)讲叙利奥抄写终于被父亲发现了,父亲非常懊悔,请叙利奥原谅,充分表达了父子之爱。

  3、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画出写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责怪后心理活动的语句,互相交流读后的感受。

  提示本文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其中加提示语的心理活动好辨认,不加提示语直接引用心里说话的心理活动不好辨认,例如,第23自然段的:“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这很像是和父亲直接对话,但我们把“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与下文中叙利奥仍然瞒着父亲抄写的行动联系起来,就会知道这是他心里说的话。

  把叙利奥的几次心理活动找准之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会每次心理活动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他一次次忍受父亲的责备,坚持做下去的。(这是理解的重点,在自读自悟之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感悟不到位之处,教师进行引导、点拨。)

  例如,叙利奥第一次挨骂之后,心里很难受,本来下决心“非停止不可”,可是为什么又动摇了决心继续做下去了呢?(其原因:一是听父亲说比上月多挣了钱,使他看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二是看到父亲买糖果庆贺那高兴的样子,感到自己的劳动给父亲增添了喜悦,稍微减轻了疲劳。)

  为了引导学生对这段比较复杂心理活动的深入思考,还可以提问题:叙利奥为什么一声不响地忍受着责备,忍住要流出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使学生体会这眼泪含着说不出的委屈,这欢喜含着对父亲的体贴、敬爱之情。)

  二.朗读后表演。

  “反复读读父亲发现叙利奥帮他工作后的那几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分角色演一演。”父亲一旦发现儿子是在默默地帮助自己工作,痛心疾首,懊悔万分。这几段文字是从父亲角度对叙利奥思想、行为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融,是最打动人心的文字。这几段文字有情有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叙利奥爱父母、爱家庭的优秀品质,感受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美德。表演的好坏关键在是否入情入境。所以,首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情体会到了,再想象情境进行表演。表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表演后要评议,谈体会。

  三、布置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说说读了本课的感受,还可以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推荐阅读一本好书——《爱的教育》。

  (2)编演课本剧。把课文内容分为几个片段,一幕一幕地设计出场景和人物对话、独白及旁白。再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过渡:作者说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如果身体不保持平衡,会出现什么结果?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 轻轻涌动 像彩虹

  (死海)奇 乐

   含盐量高 浮力大 /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

  修改小练笔。

  预习下一篇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抄写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 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一)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二)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学习生字“垒”、“堡”,查字典理解“垒”的意思。

  5、交流

  6、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7、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 )的城堡,城堡外面( ),城堡里面( )。

  8、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

  9、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二、 学习课文

  (一) 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二) 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三) 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四) 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五)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六)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七) 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 组内练习。

  2、 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三、 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一) 齐读全文。

  (二)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 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 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指名讲故事,评议。

  四、 复习巩固。

  1、 读词语。

  2、 引导积累带有土字旁的字。

  (垒、塌、堡、墙、壁、地、堤??)

  3、指导抄写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认识书信格式,了解回信的一般特点。

  4. 了解南极的一些知识,感受亲情,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南极来信

  读 信

  一遍又一遍 真高兴

  我 看合影

  最冷 积雪不化

  (介绍)南极 企鹅

  动物 胖乎乎

  海豹

  放心 条件好 温暖如春

  你

  好好听话 争取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 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想想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

  3. 置疑:爸爸在信里写了些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画出生字新词。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卡片抽读生字词,正音。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4) 齐读课文。

  3. 老师简介回信的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我和妈妈为什么特别想念爸爸?"四个月"说明了什么?爸爸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3. 用"特别"说话。

  4. 指导朗读。

  四. 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世界"的写法。

  五.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词。

  2. 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写了什么。

  二.学习二至四段

  1. 轻声读第二段。想想着一段介绍了南极的什么。

  (1) 南极的气候怎么样?理解"积雪很厚"、"终年不化"的意思。指导朗读。

  (2) 南极主要有哪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看图认识"企鹅"和"海豹",老师简介它们的一些习性和特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天气这么冷,爸爸在哪儿的生活怎么样?自由读第三段。

  (1) 指导看图,简介中国南极考察站的情况。

  (2) 老师小结:国家关心……工作者以苦为乐。

  (3) 齐读课文第三段。

  3. 爸爸最后有什么希望?齐读。

  引导学生想象更大进步的具体内容。

  三.总结全文

  1. 齐读课文。

  2. 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看拼音写汉字。(拼音略)

  世界 黄河 歌曲 动物

  事情 合影 争取 家务

  2. 读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3. 用"非常"、"争取"说话。

  二. 朗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想想爸爸回信写了些什么?

  2.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 齐读课文。

  三. 作业

  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捞铁牛

  被水冲走

  叫水送回

  |

  准备怀丙打捞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