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5 12:03:3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九九重阳这一天,孟浩然应邀去一位农村老友家做客。

  一来到农村,孟浩然顿时脑清气爽,清新的空气随风而来。近外,树木繁密茂盛,树干笔直向上,它们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脚下,小草碧青碧青的,它们随风摆动,仿佛在跳着优美的舞蹈,欢迎他呢;风儿“沙沙”作响,又似乎在唱一首悦耳的歌;仰头高望,小鸟或低空盘旋,功高空飞翔,自由自在。远处,城墙外的青山秀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隐隐绰绰的,像几笔淡墨抹在天边;一个个山顶探出轻纱外,又似朵朵出水芙蓉。一间间茅舍,有次序地座落在村上,茅舍上空炊烟袅袅,似含羞的少女蒙着一层薄薄的丝纱,翩翩起舞,在阳光下婀娜多姿,看到这儿,孟浩然情不自禁地说:“好!好啊!好一幅纯朴自然的田园山水画呀!”孟浩然踏着碎步来到老友家,他走上前去,推开阑门,一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餐桌前老友与其妻子正马不停蹄地端着美味佳肴跑前跑后呢!老友见孟浩然来了,便放下手边的活,迎了上来。“啊,是孟兄来啦!在下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哪!”便双手握拳,俯下身来。孟浩然一见,忙用手抬起老友道:“咱们谁跟谁呀,还在乎怕这些?”“这是!这是!”屋内,老友之妻喊道:“孟大哥好不容易来这一次,怎尽站在门外说话,我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不快不尝尝。“二人坐下后,孟浩然将菜品尝一番后,说:”好味道!贤弟真好福气呀!有这么一位贤妻。老友妻子害羞了便进了内屋。

  老友打开窗户,只见窗外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高梁又高又大;番瓜,黄瓜长得肥壮而又新鲜……孟浩然说:“今年是个丰收年呀!”“可不是,咱家的庄稼剁啊!都超过房顶啦!前年我养的那头老母猪,现在健壮着呢!它还为家争光,生了8头小猪崽呀!”老友乐滋滋地说。

  “哦,是吗?生了8头呀!那可是好事儿啊!”孟浩然惊喜地说。“孟兄呀,你若是来的早呀!还有更大的惊喜呢!”“哦?是什么惊喜呀?”孟浩然忙问。老友不急不忙地说:“孟兄有所不知哪?在农村,初秋一来,那菊花便遍地开放!香飘四溢!美不胜收!只可惜,孟兄未见到那番情景!”哎!确实可惜。不过,贤弟放心!来年重阳,我定会再来小舍。到那时,我定要大饱眼福一番!“孟浩然说道。老友一听,也来了劲头说,:“好!明年此时咱们在此相会!”说罢,二人朗声大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

  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作业:双格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用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用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用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用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用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用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用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用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怎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译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了。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了。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用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用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用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用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乐景写哀,用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用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材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

  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

  一、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吗?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跟老师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多种情况。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类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三、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该装傻时就装傻”。建议采取的措施: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尽量设计分层作业。

  提倡“先试后导”、“先学后教”,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低效的感悟和讨论。

  四、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评价语言,先求正确、规范,通俗明白,让小学生听得懂。在此基础上,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