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9 08:29:4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本课的12个生字,并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3 诚实的孩子。

  2.学习用“互助”、“注意”练习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做个诚实的孩子。

  2.重点指导“岁、表、互、承”等字的字形。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书写。

  (二)正确认读,理解本课的7个词语,能区分哪些“作”与“做”的意思和用法。

  (三)熟读课文,分清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书写。

  (二)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辨析“作”与“做”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直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师板书课题:3 诚实的孩子

  生:齐读课题。

  问:课题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诚实的孩子)

  过渡语:课文里讲诚实的孩子是谁?谁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这个问题,读后请同学回答。

  (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问题的答案。

  读后学生回答问题。

  生:课文里诚实的.孩子是列宁,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3 诚实的孩子》。姑妈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过渡: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的词语。

  (三)自学生字。

  (四)汇报自学情况。

  1.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2.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个生字的?

  重点指导:

  承:笔顺:

  互:笔顺:

  表:第三笔是“丨”,而不是“丿”。笔顺:

  形近字辨析:

  “宁”和“安”

  问: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记忆“宁”?

  “注”和“住”

  师:这两个字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都念zh)。

  (1)区别两字不同点。

  (2)掌握记字方法。

  (3)两字的意思。

  住:居住;住宿。

  注:灌入;注射。

  4.词语的意思:

  表兄弟:对父亲的姐妹、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子的称呼。

  承认:表示同意、肯定、认可。

  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5.口头组词。

  列:列车 排列 列队 列国 列兵

  宁:安宁 宁静 宁日 宁边

  岁:年岁 岁数 岁月 岁出

  做:做工 做事 做法 做客 做梦

  客:客人 客车 客机 客气 客厅

  表:手表 表白 表面 表情 表扬

  兄:兄弟 兄长 父兄 表兄 兄妹

  房:房子 平房 楼房 书房 房间

  间:课间 午间 时间 中间

  互:互相 互助 互让 互补 互利

  相:相对 相处 相传 相当 相反

  音:声音 音乐 口音 音色 音量

  6.用“互相”练习说话。

  7.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五)巩固复习。

  1.组字。

  歹 儿

  宀 刂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

  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处理为文学鉴赏课)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安排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后,集中精力朗读和研读,体会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标,并布置构思和语言方面的思考。本节课则抓住两个重点进行赏析,并根据学生课前提的疑问适当调整,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方法鉴赏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则?因此重在点拨,辅之以简明的提问和必要的小结,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辅助手段为创设赏析氛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投影仪、电脑及相关软件。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介绍鉴赏要领,明确鉴赏内容。

  (二).放投影,听朗读,创设鉴赏氛围

  (三).赏析构思

  总体设计:千字短文,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没有缜密的布局是不行的,赏析的关键是抓重点,引导得法。

  赏析重点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简明的问题引导。

  具体作法:

  1.第二段问题设计(落实难点)A文章描写对象是绿,在首段点题后,第二段却先写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写到梅雨潭的绿,这不游离主题吗?不会使文章显得拖沓吗?(由以上两个判断提问引入下面的主要问题)B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这样写与直接就写绿效果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段对主体的铺垫和衬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洒脱的特点。)

  2.首尾问题设计

  A在表达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复?(由此判断提问引入下面问题)首尾各有什么好处?(采用电脑限时学生抢答方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B首尾部分与文章主体有什么联系?(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一线贯穿的特点。)小结:全文紧紧围绕'惊诧于绿',既摇曳多姿,又缝合紧密,结构极其精巧。

  预期效果:本部分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出本文构思的精巧所在。

  (四).赏析语言

  总体设计:两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重点赏析,第二段略化处理。此步骤重在点拨。

  具体作法:

  1.第二段动词运用精当,从中选定三个词代表性地赏析。(此为点)

  2.第三段描写充分,字字珠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此为面)

  小结:教师明确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特别强调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对学生的启示,同时说明第三段写景抒情层层深入的特点。l预期效果:学生各抒已见,争相发言,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鉴赏中来,使其有所收获。

  (五).全文总结强化本节重点,并提出今后要多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关于课内练习:鉴赏本身就是很好的练习,所以不另作安排。)

  (六).布置作业为促进学生深入赏析,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要点,针对本文的构思或语言写一篇篇幅不限的赏析文章。

  绿 (奇异、醉人) 朱自清

  梅雨亭 (一)比喻

  梅雨瀑 (二)对比

  梅雨潭 (三)奇妙的联想和拟人

  层层烘托 表达了热爱自然赞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文要熟读,课文更要理解。人教版第八册《尊严》是新增课文。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解决了这三个疑团,这篇课文你就领会了。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带着这三个疑团我们从三个方面阅读、寻思、探究。

  一、读课文,感悟“尊严”的内涵

  年轻的哈默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难民。但是,他三拒镇长杰克逊大叔的馈赠:一拒食物,“仰起头”问,有什么活儿需要做;二拒食物,听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做,“目光顿时灰暗”“喉结上下动了动”,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三拒食物,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还是支撑着站起来说:“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铁骨铮铮,志不能移。哈默之所以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不像那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而且要先干活,再取酬。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人的道理,恪守自食其力的信条,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尊严无价,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二、读课文,理解尊严的意义

  镇长择婿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当时在难民群中,他就“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注视着”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折服了镇长,镇长当机立断把哈默留在自己的.庄园里。课文插图中镇长、哈默的形象栩栩如生,镇长的善良慈祥,哈默的自尊自重令人难忘。镇长慧眼识人才,哈默两年的实践考验更印证了镇长的胆识。于是,择婿就在情理之中。

  镇长对女儿说的话富有生活哲理,于贫穷处见财富,在困境中想前景,镇长认准了哈默的自尊、自重——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相信哈默会有锦绣前程。尊严无价,镇长的胆识令人佩服。

  三、读课文,探究尊严的价值

  事情的发展不出镇长所料,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哈默终于成为家财万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尊严无价,它是财富之源、做人之本。

  自尊、自重、自敬、自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少年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开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同时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和动画,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让小鸟这么好奇?知道朗读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3、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树对小鸟很友好?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4、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鸟与小树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要求:

  (1)自己读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看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3)小组分角色练读6——9自然段。

  7、学生交流,并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一些有关驯鹿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新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重点难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投影、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5、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还可以怎么说?(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 相似 表示特殊含义。)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画出

  2、指名说。课件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3、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4、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指名读写的话。

  四、学习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自由读7、8自然段

  2、指名说。 用自己的话说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七、板书: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 同样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一多音字“教”,会用生字口头组词、扩词及选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回答课后问题。

  2、能学会看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今天的课文会给你一点启示。

  2、板书课题《冬冬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用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解决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及难读的句子,(让学生评价,教师读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3、再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教师巡视)

  4、同桌互读课文,解决读不通的句子,(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课文,在班内展开朗读比赛(师生评议)

  6、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后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2)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3)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用生字组词、扩词、造句。再找出课文中有关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做“猜字”的“游戏”。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每句话读正确)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组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

  (1)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是怎样鼓励他,帮助他的?

  (2)他为什么这样做?

  4、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集体评价)

  5、全班齐读课文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自评,互评。

  五,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白鸟欢叫的优美音乐、动物头饰、动物挂图、一幅美丽的森林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1.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老师贴驯鹿爸爸的图)

  2.老师:孩子们,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春天很美。

  生:我感受到一棵金色的小树很美丽。

  3.师:是呀。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更美丽。这时,一只小鸟在树上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小鸟问了些什么?(老师贴小鸟的图)请孩子们翻到课本的128页,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指名读、评议、挑战读)

  4.老师:小鸟看到了,小鸟是怎么做的?请孩子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老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是呀。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长时间,(贴小鸟到驯鹿爸爸角上)才把它安全地送回家,小树多么喜欢、关心小鸟呀。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关心表达出来。

  (齐读第2自然段)

  老师: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想像吧。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第3自然段)

  老师: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

  (学生4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老师: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老师取下驯鹿爸爸和小鸟图)

  二、品读课文,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1.老师:一年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追不急待地飞了回来。(贴小鸟图)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贴驯鹿儿子图)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自读第5~9自然段。

  (学生自读)

  2.老师:小鸟问了些什么呢?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为什么小鸟会把小鹿当成一棵会走路的树呢?

  (指名说)

  学生:小鹿的角就像树的树枝。

  老师:请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

  (指名读、评议、推荐读)

  3.老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你从小鹿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去年那棵会走路的树是小鹿的爸爸。

  老师:再仔细读读,会有新的.感受。

  (学生自读)

  老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鸟。

  老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我从常常这个词体会到的。

  (指名读)

  4.老师: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时候,小鸟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老师:小驯鹿也激动起来,怎么说的?

  (指名读、齐读)

  6.老师:是呀。小鸟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儿子,多么激动,多么高兴!请孩子们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表演5~9自然段,最后评议,评选最佳小组。

  (学生3人小组排练)

  7.请3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孩子观看、评判。

  (分发头饰)

  三、拓展、续讲故事。

  老师: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贴小鸟到小驯鹿角上)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

  四、总结全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

  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许多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可以多看看课外书,去找一找、读一读这样的故事。既然动物们能和睦相处,我们人类也应该和睦相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小鸟和鹿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音乐《苗岭的早晨》、生词卡片、小黑板、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谁来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复习:上一课我们学了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词)

  二、精读感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的。

  1、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3、有一只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它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出示这句话)(指导读好问话,通过爬,

  坐一坐体会小鸟的心情)

  4、小树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请读出来。(感受这棵树对小鸟的爱)

  5、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位亲密的朋友告别,飞往远方这时小鸟和这棵树的心情怎样呢?指名回答。

  二、精读感悟第二部分(59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指名回答问题。

  2、为什么一年前,她看到的是金色的小树,而现在看到的是一头美丽的小鹿呢?

  3、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怎样?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指导朗读。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五至九自然段

  5、表演,其余观看,评(发头饰)

  三、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1、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自己编或同桌合作编)

  2、续讲故事

  四、学写丽、角两个生字。

  1、观察丽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后范写。

  2、观察角字,生板演,其他注意看,评。

  3、描红。注意姿势。

  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 ̄ ̄ ̄ ̄ ̄爬

  坐 ̄ ̄ ̄ ̄ ̄↘

  第一年

  小鸟

  小树(鹿)

  ↖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

  第二年

  小鸟

  小鹿

  ↖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