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2 07:39:5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汇总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

  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相关链接:

  1、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阅读在线:

  鹤 和 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

  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

  “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子下!”

  丑小鸭

  课前透视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是学生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内容上的特点和学生喜欢故事,关注人物命运心理特征,强调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或插图、天鹅图片、音乐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阅读。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隅

  1、情境激趣:播放音乐,出示天鹅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谈感受,启发体会天鹅的美丽。教师相机引出课文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它为我们讲述了“丑小鸭”是如何变成天鹅的动人故事。

  2、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每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有许多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爱的小红帽……还有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吧,这个故事你听过吗?(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简要叙述。)教师相机引出课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学生自学、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游戏巩固识字:如当小老师、猜谜语、摘果子等。

  3、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突出识字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识字记字经验,培养学生识字记字能力。)

  熟读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读懂了什么?互相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2、指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的内容,叙述顺序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4、质疑问难: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师生交流,适当点拨。

  (结合课文特点,强调自读自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及结构特征。

  2、生试写“灰、冰、鸭、鹅、讨、厌、欺、负”师生评价后再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厌"是厂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写一点,注意写好"竖撇"。鹅:"我"写得小一些,"鸟"应稍微写大一些。

  3、师指导书写“蛋壳”、“翅膀”。

  4、生自由练习,同桌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

  (本课中需要会写的生字较多,但是书写的难度不大,因此采取了引导观察,尝试书写的办法,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及时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读写生字词语。同桌互相检查修改,把写错或不会的字词多写几遍。

  2、分段指读课文。

  3、启思: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教师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补充,然后确定研究的主要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抓好读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能力,然后梳理问题,抓住关键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应该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师应该因势力导,以学生的问题为主,展开教学活动,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读议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讨论。(学生自学,分组合作,教师巡视)

  抓住的问题,应该能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如: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吗?因为小鸭流浪的足迹是是全篇课文行文的线索,从它“离家的原因”出发,既抓住了小鸭受到的歧视,也包括了小鸭流浪的经历。因此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全身的作用,教学活动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充分展开。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在结合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并结合生活的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防止学生只凭整体的感觉说空话,说套话。引导学生与文本实现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与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进而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感悟。

  由于问题设计上出现的多元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要注意对学生相机引导,深入领会内容。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段落的阅读来说明问题,并进行适时地朗读指导。

  如:学生认为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读书理解。(读2、3、7自然段的有关句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丑小鸭的"丑陋"、“受歧视”、“孤独"。因为它是一只天鹅,不能和普通的小鸭。教师相机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同进可以追问:"为什么鸭妈妈不讨厌他?"当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时候,丑小鸭这时候会怎么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如果学生认为丑小鸭不应该离家出走,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朗读感悟。(读4、5、6自然节的相关语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如:找出表现丑小鸭"害怕""羡慕""幸运"的语句,认真体会,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丑小鸭离家出走会怎样?

  拓展

  1、通过阅读,从丑小鸭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身上,你有哪些收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采取对他们说一几句话的形式,可以把自己对他们看法与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2、从丑小鸭“丑”、“苦”、“变”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课后编排课本剧。

  4、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讥笑:讥讽和嘲笑。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相关链接:

  1、安徒生:(1805,4,2-1875,8,4)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也是我最喜欢一位作家,其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于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奥登塞。他创作的文学各类很多,但以童话闻名于世界,一生共计写下168篇童话。

  自幼家贫,11岁父逝,生活更为困顿。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下定决心要当一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幸好有文艺界人士同情他的遭遇,提供学习的机会,安徒生此间阅读大量名家如哥德、拜伦的作品,也学着创作诗篇与剧本。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脱离贫穷的阴影。

  正是他,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语文园地七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回”。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进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发展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查字典的方法选择字义,同时也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过程建议

  1、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话中的不同含义。

  2、 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3、 利用工具书,查找“回”字,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字义。

  4、 回读句子,深入体会。

  5、 启发思考:像这样一字多义的例子,你还知道吗?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这项练习由“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个部分组成。“读读认认”中安排了表示厨具名称的八个词语,里面包含着九个生字的识读任务,在认读中丰富学生的汉字积累和生活经验。“读读背背”安排了团结合作,取长补短,错误思想方法、学习四个方面的十六个成语的积累。教材归类安排,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非常有利。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好教学。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厨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们都会写吗?

  2、出示八个词语,让学生猜读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组内互读,正音,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

  4、组字游戏,巩固生字识记。

  读读背背

  1、分组出示四组成语,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每组中的四个成语有什么联系?在组内试着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

  2、组内互读,正音。借助同学的交流和工具书,弄懂成语的意思。

  3、比赛读成语,比比看谁读得准。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以连环画的形式,引出了一个“自我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思考图中小朋友应如何做的同时,生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中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图意,再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知,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两名同学练习表演教材图中的内容。

  2、将学生他成若干小组。

  3、准备画画用的彩笔和画纸。

  过程建议

  1、表演:两生表演教材中插图的情景,学生边看边想,弄清故事情节。

  2、续编:如果你是故事片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如:外面来的是熟人?外面来的是陌生人?你分别应该采取怎样的做法。

  3、续演:组内合作,续演故事,分组展示,师生欣赏,共同评议。

  4、感悟: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交流,以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5、画写:学习前面的形式,自拟内容,画一画,写一写。组内交流共同评议,选出优秀的,在全班展示。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猜谜”为线索安排了“填字游戏”和“谜语展示”两部分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进而体验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课外搜集、学习的热情。

  过程建议

  1、出示“填字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填完整。

  2、组内合作互读,检查。

  3、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写的字,进而发现“新世纪”“我能行”六个字。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5、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谜语,小组互猜谜语。

  6、集体猜谜比赛。

  7、启发学生课处汇编成“谜语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重点和难点:连贯地说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有时要向别人借东西。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出示课题,齐读。要求大家仔细看图,并且把话说正确、有顺序。]

  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怎样学会借书呢?这节课就来学学这方面的内容。

  二、逐幅看图说话。

  ⑴、看图1。

  问:这是哪一天?(3月5日)图上画了什么?明明有本新的故事书,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⑵、看图2。

  问:丁丁来到什么地方?(家里)他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明明是怎么想的?

  ⑶、看图3。

  问: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⑷、看图4。

  问:丁丁什么时候把书还给了明明?

  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

  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三、把4幅图连起来说。

  1、提示:丁丁的言行要说具体,明明的话要说得简明。

  2、让学生自由准备,再指名说,老师作点播,注意用好过渡语。

  3、指定几个人说,评议,说出优缺点。

  四、情境表演。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指定一组表演,评议。

  3、迁徙说话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五、总结。

  1、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2、针对班级实际,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板书:

  借书 (请 谢谢)

  包书 (爱护)

  看书 (认真)

  还书 (谢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认读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了解生字或词语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看拼音读儿歌,做到停顿适当,大体了解的意思;能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

  2、能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情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指导写 “海”“洋”两个字

  教学难点:结合儿歌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三点水”的意思。

  查阅资料:搜集带有“氵”的汉字。

  教、学具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离孩子的生活环境较远,为了让孩子们对江、河、海、池塘等有比较深刻的感观认识,感悟这些事物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如图片、录像,精心制作了课件,并配有音乐等让学生欣赏感悟,加深对字的理解。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时能抓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通过江、河、湖、海、池塘、波浪等形象的图片、录像,让孩子们感悟这些事物都与水有关系,激发识字兴趣。

  2、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生物的图片,感悟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完整。“海底世界真奇妙!有……有……还有……。”

  3、以文本为支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如由学生在看图片和录像中引出。“认识长江、黄河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以及长江是我国的最大河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第二大河。认识家乡的潮白河和密云水库(人工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再如“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些带有三点水旁的字,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扩展知识面,增加识字量。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习惯。

  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来谈谈如何识记字。如何写好字。例如:“池”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也,合起来就念池。池塘的池;水池的池。在写字教学上,我详细指导了“海”,在课件中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让学生观察,先从整体上感观“海”结构,后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笔顺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完成以上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让学生集中了精神。在教师范写后,学生自己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儿歌,请你自己读读儿歌的题目,观察题目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三点水)

  2、师:你们真会观察,江河湖海波浪这几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三点水 (出示红色的偏旁)

  3、三点水是偏旁,它的本领可大了,它可以和许多字放在一起组成新字,他们就藏在这首儿歌中,请你借助拼音读课文。

  二、初读

  1、自己读课文,注意看着拼音度准确。

  2、指名读

  3、再读文,边读边圈出带有三点水的字。

  4、看着投影看看你圈对了没有。

  3、三点水和大家做了朋友,它可高兴了,想带大家到它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我们快坐好和它一起出发吧!

  二、新授:看图感悟

  (一)认识“江”“河”

  1、(出示课件)认识江、河两个字

  你们看,这是一条大江,江水多么清澈啊,这个字就念“江”,记字形。

  这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向远方,这个字就是“河”,记字形。

  师:谁知道在古代“江河”分别指哪条江,哪条河?

  生:长江 黄河

  2、介绍长江、黄河

  在古代“江”“河”分别指是长江、黄河。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国的象征。让我们看一看长江和黄河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吧,这条弯弯弯曲曲的就是长江、上面这条像个“几”字的就是黄河。(出示课件)

  师:谁还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条江,哪条河吗?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潮河白河流经我们密云县。

  师:这些江河各有特点,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资料交流。

  3、三点水还要请大家欣赏一下祖国美丽的江河(观看录像)。

  4、师:你能从“江”、“河”两个字中任选一字来组词吗?

  出示:长江、江河、江面、小河、河水、河边、河面……

  你能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吗?(小河)弯弯曲曲的小河从门前流过。

  5、指导写字

  观察江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重点笔画

  学生自己描写,教师巡视。

  (二)海

  1、导:你们知道江河最终将流入哪里吗?(指名读词:海洋 记字形)你们想看看大海吗?(课件)快看看海里有什么呀?(读词:鲸鱼) 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的家在哪儿,赶快读读这句话吧!

  鲸鱼最爱大海洋。(出示课件)

  2、师:看,这一层层雪白的是——波浪(指名读词:波浪 记字形)你们看,浪花唱这歌跑来了。浪花跑去有跑来,像一群群淘气的娃娃。

  3、海面看过了,三点水想带我们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

  (1)你都看到了什么?(海星,乌贼、海藻、海马、章鱼 )

  (2)师:海底世界真奇妙!那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说到的这些,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说一说可以吗?同桌互说(出示课件)海里有…有…还有…。

  4、组词,出示:海洋、大海、海面、海浪、波浪、浪花

  5、指导写字

  看田字格观察海洋的特点

  师:老师觉得“海”这个字最难写,你们能帮帮老师,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吗?(好)观察“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海”是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落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左窄右宽,左边的三点水不在一条直线上,成一条弧线,撇从竖中线起笔,横稍短,竖折从竖中线起笔,中间的横压在横中线上)

  师: 那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生:自己先描红。

  师:范写。学生独立写一个“海”字。(展示)

  (三)湖

  海面时常波涛翻滚,湖面跟它比起来可就平静的多了!(出示图片)师:你觉得湖面平静得像什么?(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人工湖。

  (四)池塘

  1、比起湖来,池塘可就小得多了,(拼读:池塘)你们看谁生活在池塘里呀?(读词:蝌蚪)池塘里有( )。

  2、是怎样记“池”这个字的呢?

  3、读词语:池塘、小池、水池

  (五)读儿歌,记字形

  1、小结:刚才我们跟三点水一起游览了它的家乡,我们看到了三点水的家乡在江河、在海洋、在湖泊、在池塘,哪一处都是那么美!下面我们在来读读这首小儿歌!

  2、巩固字音、记字形

  江 河 洋 海 波 浪 池

  三、课上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1.体现作文的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时空开放,时间确定在课堂40分钟,空间按作文的目标、内容而定,学校、大自然都是学习的空间。

  2.体现作文教学的情感性。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语言表达中吐情。

  3.体现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实施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整合。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通顺表达。

  3.引导学生写观察后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完整、通顺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

  指 导 课

  一、作前指导,储备表象

  教师领学生实地春游,相机点拨,唤起学生情绪,激发观察兴趣,丰富事物表象。

  二、作中指导,学习表达

  1.巧设情景,引导交流。教师利用春游间隙,请学生席地而坐,互相交流春天的新发现。

  2.渗透方法,指导表达。

  ①学生自说。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②指名口述。师生评论,教师相机点拨:“用完整、通顺的话,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春天的景物。”

  ③同伴互说。抓住事物特点,用完整、通顺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教师巡视点拨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④指名口述,师生评议,教师点拨“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⑤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找准切入点,如通过对柳枝、桃花或小草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做法:学生半眯着眼,听老师描述春天里的一种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⑥指名口述“想象”,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小结过渡,揭示写话要求,要求学生用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基础好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童话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讲 评 课

  一、谈话深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的景象,写下了对春天的赞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互赏选文

  1.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对春天景物的描述。

  2.小组同学互相比较,推选优秀片断。同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典型缺点的语段,为导评导改作准备。

  3.指名朗读优秀片断,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标准: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

  4.大屏展示有典型缺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评点,教师利用学生善抓缺点、忽视优点的心理,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即看别人的作文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正如看待同学一样,既要看到缺点,也要发现优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

  5.鼓励学生发现“优点”。

  6.帮助改正“缺点”:要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7.对比评析,共同提高。

  8.借助板书,小结过渡:如果我们把“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每个要求看作一颗星,看你能得几颗星。

  9.对照评价标准,自评自改所写的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0.自改汇报。大屏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语段,进一步确定写话要求,提高写话水平。

  三、作后指导,延伸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写话成果,从而巩固写话兴趣。

  教师简介

  卿苗,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一级教师,从教十年来,在语文教学、教改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学教改研究中心的最佳园丁奖。在南充市、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在多家报刊上发表。

  开放课堂丰富想象自由表达──《春天来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