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03 07:21:0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俺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交叉)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俺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局部,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俺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俺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俺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俺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俺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誉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身的好处)

  (2)俺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俺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俺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誉一番呢?还是为了让俺们学习花生?俺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俺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俺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俺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示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标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俺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俺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个大杯和几个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

  2、问:看出是什么故事了吗?

  3、问:曹冲用了什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师引导说出“替换”并板书。)

  4、谈话:曹冲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了解替换的策略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

  (一)、理清大小杯的关系

  1、师出示一个大杯和几个小杯(5个)说:猜一猜,一个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小杯?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来倒一倒。

  2、师演示。(正好3杯)

  3、问:谁来说一说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关系?

  4、师:假如老师再装满一大杯水,分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大杯可“替换”三个小杯)

  5、师: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师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导说出三个小杯可替换成一个大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大、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让学生确立起倍和比的关系意识,能顺利进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例题。

  过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时候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3、指名说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的?

  过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来容易吗?你们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

  要求:

  1、把什么替换成什么?

  2、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5、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6、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替换成一种物体)

  7、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检验。

  过渡:跟他们一样的举手,确定百分之百做对了吗?那要确定做对怎么办?(检验)

  1、学生自己尝试检验。

  2、实物投影交流学生的检验方法。

  3、课件交流“只检验满足一个条件”的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

  4、课件出示检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检验方法。

  5、小结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

  (四)、小结:

  你觉得“替换”的这个策略如何?

  三、巩固策略

  过渡:学到这儿有点累了,进段广告,轻松一下。[电脑播放广告]

  这则广告不仅教育我们好东西一定要和亲人、朋友分享,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

  (一)、巩固练习。

  1、出示巩固练习题。

  [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杯牛奶呢?

  2、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3、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实物投影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口头检验。

  5、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6、小结:我们还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替换”策略来解题。

  【设计意图:广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学生感觉非常新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练一练”

  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同桌讨论。

  6、交流: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

  ①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

  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

  8、实物投影交流。

  9、口头检验。

  10、小结:

  【设计意图: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

  四、全课总结。

  1、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2、替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明确:

  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

  3、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害怕,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合理选择策略,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设计意图:这时的小结,是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怎样抓住它们的依据特点,采用不同的“替换”策略去解答问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七第1题(可做为机动练习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会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和它们的四声。

  3、充分凭借教材中的情境图,通过看看、听听、读读、练练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拼音字母。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a、o、e的四个声调。(可以用说话来练习/也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

  2、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院子里去看一看。请打开书本第8页。(最好有幻灯片)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

  生:……

  师:图上有什么呀?

  生:……

  师:这个小院子可真漂亮。今天在这个美丽的小元在里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丰富,可有趣啦!

  师:我们先来看看“i、u、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里啊住着很多人家,有声母一家,韵母一家还有整体认读音节一家。今天我们要学的“i、u、ü”和我们上次学的“i、u、ü”都是一家人,它们都是韵母家的。

  师:现在我们先来学韵母“”,小朋友们看,一根小木棍上面家一个小圆点,就是“i”了,是不是非常简单啊?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念。“”注意念的时候嘴巴向两边展。

  生:……

  师:好的,下面我们要在四线格里把“i”写漂亮。跟着老师一起写。

  生:……

  师:好了,然后呢,我们给“i”来标声调。该怎么标呢,它头上的小圆点要不要去掉呢?这个“i”啊可是个很有礼貌的绅士,别人要给它戴上声调小帽子,它几赶紧先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所以标调的时候它的小圆点就没有了。我们一起来把标好声调的“i”分组来读一读,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生:……

  师:接下来看看第二个韵母“u”小朋友们自己能不能学会读,同桌可以互相读读看。

  生:……

  师:好,现在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

  师:一边纠正一边带小朋友们读。这个“u”啊像什么呢?我们可以在图上找一找。

  生:像乌鸦的巢

  师:是的,小朋友们一下就看出来了。我们写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圆圆的,先写竖弯,然后再加上一个小竖。请小朋友们练一练。(老师巡视指导)

  生:……

  师:小朋友们这么能干,我想第三个韵母“ü”也一定能自己学会。好现在自己读,自己写。

  生:……

  师:好,我们看看哪些小朋友自己已经学会了,把你学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削果皮的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保护环境整洁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削果皮的技能。

  [教学准备]

  苹果、水果刀、水果盘、刨刀、削皮器、保鲜袋、餐巾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放录像,各种各样的水果。平时这些水果,你是怎么吃的?总结出:西瓜、哈密瓜是切开吃的;草莓是洗净消毒后吃;葡萄、桔子、香蕉是剥皮吃的;梨、苹果是削皮吃的。

  2、苹果为什么要削皮吃?结合教材,学生讨论得出:削皮吃是因为苹果的表皮干净,农民伯伯在治虫时喷洒过农药,为了安全可靠,所以削皮吃。那么,平时吃苹果时,是谁给你削的?想不想亲手尝试削果皮。

  二、尝试操作,讨论质疑

  1、 削果皮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a. 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组讨论。

  b. 在削苹果前,你想提哪些问题?

  学生质疑:右手拿刀,向着左手,会不会把左手割破?

  我能不能用刨?我妈妈平时用削皮器削的,我能尝试用削皮器吗?

  c.学生上台演示用刨和削皮器进行削果皮。然后简单扼要地说说工具带来的方便,并说明水果刀的小巧,在各种场合携带方便及功能多,练习左右手配合,有利于小朋友的大脑开发。

  2、学生先尝试削果皮一圈,体验握刀和左右手配合,然后老师边演示,边讲注意点:刀刃放平些,右手的大拇指按住水果刀,左手大拇指按住果皮,慢慢朝前推,并放录像的分解动作,学生操作。如有学生削破手,应及时处理,并鼓励其勇敢,同时指出操作时不当之处,指导改正。

  三、交流求佳、掌握规律

  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对削得好的学生应及时予以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应手握指导。普遍出现的问题,应全班停下来交流,求得正确方法。学生出示削好的'苹果,自评,再小组评,评出优胜者的理由,最好总结出要使果皮削得薄、均匀,左右配合好,刀刃要放平等规律。

  四、技能迁移、培养创新

  1、苹果削好后,谈谈准备怎样吃?同时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等礼让行为。

  2、鼓励学生回家再练习,熟练掌握技能,主动给长辈们削苹果,做生活的小主人。

  3、虽然削皮器在不断改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它携带不方便,不圆整的水果不能全部削掉,所以也有不足之处。你以后准备怎样改进它呢?学生提出种种想法。

  4、桌上的果皮怎么处理?学生主动提出处理果皮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

  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

  香港 贸易 清澈 海豚 闪耀 粤菜 佳肴 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 一应俱全 亚太地区

  (粤菜:广东风味的菜。 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霓虹灯:彩色的灯。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

  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

  2、交流。(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四)、学习2―5段

  1、整体感知:

  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

  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

  (板书: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课文的每一段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呢?

  2、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市场

  ①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

  ②.课件演示第二段,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其余同学补充。

  ③这么繁华的万国市场,你能够通过读课文来展现吗?指名朗读。

  美食

  逛了香港的万国市场,我们再去看看香港的'美食。

  ①默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繁华?

  ②交流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③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怪不得人们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

  香港不但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香港旅游的人都要到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去看看。

  海洋公园

  ①现在我们就去看看海洋公园里海狮的表演。(.课件播放)

  海狮的表演怎样?(精彩、有趣、可爱……)

  ②看看课文第四段中,用了哪个词来概括海狮的表演?(出色)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豚海狮出色的表演呢?(.课件演示,你从“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体会出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③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用“------表演最为出色。它(它们)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的句式。

  逛了香港的万国市场,品尝了香港的美食,观看了香港海洋公园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香港夜晚的景色更是令人陶醉。

  夜景

  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香港的夜景。(.课件播放)

  ②夜景美,文章更美,让我们一起通过美美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记在脑子里。

  7、学了课文优美的文字,听了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跟作者一起说(猜猜我会说什么呢?)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你们没把我的感情读出来,想想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香港的热爱。)

  (五)、.总结、扩展交流

  1、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最好用上今天学了的优美词句。

  2、课前,你还了解了香港的什么?

  3、老师收集了关于香港回归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看.课件。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习作6》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家乡的名人,获取真材实料,然后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教案教学设计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通过与“名人”的接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3.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准备:

  1.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2.作好采访准备,写好采访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同学们说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可以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名人,“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画家、故事大王等,是我们学校里的名人。你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学校有哪些“名人”吗?

  3.我们家乡、学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他们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调查、访问与他们熟悉的人,或直接拜访他们本人。)

  4.那么,该如何采访的呢?看一段采访录像,讨论: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二、拟定采访方案。

  1.你最想了解哪一位名人?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

  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奋斗的历程……)

  3.当我们面对“名人”时,心情会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这样一来,可能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了,/article/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必须写一个提纲式的采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你想说的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

  4.学生制定采访方案。

  5.交流,同学间相互建议补充。

  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

  1.如采访社会名人,通过学校、家长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专门安排时间进行。)

  2.如采访学校里的.名人,教师介绍被采访学生的情况,学生进行采访。(可以现场进行采访。)

  四、指导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把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己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分大组交流,汇报采访情况。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学校名人),刚才我们把采访情况交流了一下,现在再把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习作了。

  4.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

  5.学生誊写习作。

  采 访

  根据采访材料写文章:

  先 确立中心

  再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然后 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最后 按记叙文的要求将材料写成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穿的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吗?学了第19课,我们就知道了。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学习课文《白米饭和花衣裳》。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并标上“饭”、“裳”的拼音,读题,教学“饭”,认识“”字旁,“裳”,注意翘舌音,在这里读轻声。

  2,听录音

  (1)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3,图文对照,学习生字、生词。

  (1)看挂图1(小明手捧大米饭图)。

  ①问: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饭)大米饭是怎么样的?(白又香的)然后结合起来说一遍:小明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是白又香的。

  ②假如你是小明,当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饭之后,你是否会想一想它是哪儿来的呢?然后过渡到教学“吃”。“吃”是左右结构,是用口来吃的,注意右边是“乞”而非“气”。还要注意“哪”与“那”的区别,“哪”读第三声,是用在问句里面的。

  (2)看挂图2(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

  ①问:图上画着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点说明汗流浃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劳作的辛苦。)

  ②教学“农”、“民”、“粮”。

  农民两字介绍笔顺笔画,“粮”字教学“米”字旁,注意右边是“良”而非“艮”。

  (3)全班一起读第一节。

  (4)指名读第二节。

  (5)看挂图3(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图)。

  ①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教学“漂”、“穿”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学“漂”时,注意右边上面的“西”字,它作字头里面两竖不拐弯,学习“穿”字时,注意“穴”字头,让学生自己数笔画,记字形。

  ②问:漂亮的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呀?

  (6)出示工人阿姨织布图,问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织布。)教学“织”字。

  4,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口头组词:

  农:(农民、农村、农田)

  布:(花布、织布、白布)

  民:(人民、农民、民众)

  5,书写指导。

  指导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重点介绍“漂”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衣服,尊重别人的劳动。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说: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那么,看着这幅图(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样?

  小结: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却弯着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着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来,他也没顾得上擦一把。

  (2)学习古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饭的来之不易。然而从稻子转变为我们手中的白米饭还要经过很多其它的.劳动。看挂图(农民施肥、收割、脱粒、碾米)问:他们在干什么?

  (3)总结:指着图说,你们看,我们吃的白米饭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联系实际,我们应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4)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5)齐声朗读第一段。

  4,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节。

  ①出示种棉花、纺纱、染布、织布的挂图。

  ②想想: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进行检查,指名说说花衣裳的产生过程?我们该怎么做?

  (4)总结: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它,并尊重工人的劳动。

  (5)问:怎么爱护我们的新衣服?

  (6)齐声朗读第二节。

  5,作业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抄写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