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15 06:56:5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4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录象导入4′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

  识字

  4′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并做记录。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⒈可先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本课教材合体字居多,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同时可用熟字带出生字。如,池——潮、湿、消,都与水有关;吃——喊、哗,都与嘴有关;坪——坡,与土地有关;刚——割,与刀有关;闷,感——与心有关;传——伸,与人的动作有关;摇——搬,与手有关。

  ⒋“虫”字在本课既是要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可在指导写字中认字。还可结合本组已学过的虫字旁的字来帮助识写。

  ⒌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联系起来。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本课6个字中,“吗、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特点和规律,然后指导书写;“往、得、很”三个字可以作为指导的重点。第三课已经出现过双立人(行),这里要结合“行”字,对双立人的写法作细致的指导:

  (1)撇应该写得平直;

  (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最好示范);

  (3)竖为垂露。

  (二)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朗读第一段,体会“天气很闷”;朗读第二、三段,体会“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结合“读读说说”,先读后说,让学生多说,在读与中说感悟“……正……呢”的意思;朗读第四、五、六、七段,想一想,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可用“连忙”造句;朗读第八、九段,注意体会“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与“大雨下起来了”的不同。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一角色的语气,特别要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

  ⒌背诵课文。可先看图背诵,再不看图背诵。

  (三)实践活动

  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来预报下雨;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课题,想问题。

  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要下雨了呢?

  (二)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学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⒈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⒋教师全班抽查。

  (四)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了解字义。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

  5.背诵课文。

  (五)读读说说

  读:体会“……正……呢!”的意思。

  说: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⒈偏旁归类指导。

  口:吗、吧;双人旁:往、得、很;“虫”字与前面所学的“蜻蜓”中的虫字旁比较。

  ⒉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联系起来。

  ⒊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辞 还 啼 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法,读中感悟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收集相关人物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简陋”、“烙印”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等成语。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初步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学过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人物?从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启发?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人物。板书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自由读,大声读,放慢速度读。

  (3)难读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读顺。

  (4)读书用心记,思考有凭借。

  2.学生读书,师巡视,纠正错误坐姿、读姿。

  3.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检查读书,初步解疑。

  1.指生读书。(每人一个自然段)

  2.学生评读。

  3.教师总评。

  4.解疑:(1)拜谁为师?(2)结果如何?

  5.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感知课文。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看几至几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

  (2)共几次拜师?

  (3)每次拜师,福楼拜是怎样给予教导的?

  2.小组读书,合作学习。

  3.班级交流,师适时板书。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随堂小练习”。

  莫泊桑是( )世纪( )国的作家。学习了这一课,你认识了( )的莫泊桑,认识了( )的福楼拜。从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经历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

  5.课堂总结。

  五、课外拓展。

  观察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练习写一小段话。

  板书设计:

  莫泊桑拜师

  肯吃苦,勤练习

  细心观察

  贵在坚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难点:

  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学习了21《莫泊桑拜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了几部分来写得呢?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部分。拜师原因----拜师经过----拜师结果其中,拜师经过详写。)

  3.莫泊桑是一位什么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课文,结合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来细细感悟。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目的让学生体会莫泊桑对写作的酷爱)

  过渡:莫泊桑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决定去拜师。

  2.请同学们默读读课文的2---9自然节,找出描写莫泊桑和福楼拜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好好读读,品味一下,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3.交流学习体会,老师及时指点、引导。

  第一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坦白、急切、直截了当、这些词结合“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功夫还不到家。”“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这两个句子细细来体会。)

  第二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真的、一无所获、再次、一进门就说、滔滔不觉这些词以及福楼拜的9个问题来细细体会)

  第三次拜师,莫泊桑带着什么问题去的,福楼拜如何回答的。感受人物特点。

  (抓住认真、微笑这两个词和福楼拜说的一段话来体会。特别是“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得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两句话仔细品悟其中道理。)

  拜师结果如何,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结合牢牢、勤奋努力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终于体会补充莫泊桑的光辉事迹。)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不仅了解了人物特点,还知道了如何来写出人物的特点。我们更学到了提高我们写作水平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些方法,来写一个事物,要突出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