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2 07:33:4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感悟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生词,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理解生字、生词,难懂的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现在虽是初春,可冬天刚刚离去,老师相信大家对漫天飞舞的冬雪,一定不陌生,记忆中,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种事物留给人们印象却不尽相同。雪在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吧!

  二、会学习的孩子,一定记住了在上节课捕捉到的很美很特别的词语,还会读吗?

  出示: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

  磬口的腊梅 决不粘连

  目光灼灼 蓬勃地奋飞

  消释、褪尽 旋转、升腾

  指名读,当一生竖着读时,问:你读的方式不同,是竖着排列的词连起来读,为什么这样读?(复习课文内容: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两幅不同的雪景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说)

  美艳的东西一定最先吸引你的眼球,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那个美丽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独特的景致吧!

  三、学习1—3自然段。

  1、先读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滋润美艳”怎么理解?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呢?

  相机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色彩的词上,闭上眼,放飞想象,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子的画面呀?

  4、放眼望去:在那广阔的雪野上,那裹满白雪的山茶树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盖的梅花枝头,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皑皑的腊梅丛中,你还看到了 ,近处,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白雪映衬着山茶热情的血红,深黄的磬口腊梅呼应着一片雪白,你会说江南的雪真是 (生说)。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杂草不是枯黄的,却是——(冷绿),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绿让你能触摸到什么信息呢?

  5、透过这些雪中的花儿、冷绿的杂草让我们触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与生机,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蕴含的生机呢?

  生说,相机出示句子: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蜜蜂”怎么会在这江南的冬季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抓住“仿佛”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奇特的想象呢?

  7、这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作者由烂漫的冬花,自然联想到春天特有的动物蜂蝶忙碌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花的明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机。虽不是春天,可是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板书:蕴含生机)

  你能把这种春的气息传递给大家吗?读读看

  8、还有哪句话,展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呢?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抓住“隐约”、“处子的皮肤”,感受雪的滋润与生机。)

  请问对“隐约”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涌动着的鲜活的生命。

  师:“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师:对,应该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该还有健康的特点。

  9、此时此刻,我不仅想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想真实地置身于这江南的雪野中吗?擦亮你的眼睛,调动你的情绪让我们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用最投入的情感化作最动人的声音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师读暖国的雨…,生接读江南的雪…)

  10、鲁迅的童年,少年是在家乡浙江绍兴度过的,那地方正是江南,成年的鲁迅,为了振兴中华,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异乡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鲁迅先生想起了故乡的雪、儿时的雪,他还会很自然地想起什么呢?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做什么?

  11、默读2-3自然段感受一下: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喜爱呢?用你喜欢的符号圈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抓住表现动作的词语来体会

  12、用雪堆塑成的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的特点,文中哪里能看出?(很洁白、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回味一下:你还在雪中做过哪些趣事呢?(生说)你的心情怎样?

  14、可当遇上连日的晴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雪人消释不见了,你心情会怎样?

  15、是啊,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生说)

  美好的东西因为短暂才变得永恒,令人向往,令人追求,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借着对江南的雪的回味,是想表达内心怎样的情怀呢?(美好的追求)

  三、学习第4段。

  回到眼前,此时的鲁迅正置身于朔风凛冽的异乡北京,看到的是——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1、放声读读第4段,读到那充满灵性的句子旁写下你内心的感受吧!

  2、交流感受:

  (1)朔方的雪是独立的。

  出示句子: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①“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粉”和“沙”有着什么特点?

  ②“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抓住“撒”来感受。(板书:独立)

  什么原因雪会有这样的特点呢?(天气干燥且寒冷)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北方的环境,会是怎样的?(环境恶劣)

  还有哪个词也能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旋风)

  (2)朔方的雪是奋斗的。

  旋风是大风吗?感受过这种风中,在这么狂躁这么残暴旋风中,万事万物会有怎样的表现?说说它们的不同,这几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朔方冬天呢?朔方的雪在这凛冽的天宇下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①——“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不是乱飞,而是“奋飞”,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奋飞)

  ②——“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冰冷的大雾中却包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这个比喻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旋风愈来愈猛,愈来愈烈,凛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不仅在奋飞,还在---(生说:旋转、升腾),不仅仅在雪野上,更旋转升腾到了哪里?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呀!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势?(生说:磅礴、壮美等)请你用最饱满的热情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感受朔方雪景那种震撼的气势吧:(出示PPT:朔方雪景图片)

  纵然晴天之下,日光之中,也消释不了它,眼前的雪还是脆弱的吗?不是,是什么的?

  -----是勇敢地、是不屈的、是奋斗的…

  ⑤让我们循着鲁迅的足迹回到当时那个年代——1925年,那会是个怎样的年代呀!你会想到哪个词来形容它——黑暗、残酷。身处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面对冷酷的现实,鲁迅看到这不屈的朔方的雪,他的内心在呐喊,他会说:----(板书:不屈的奋斗)

  激情朗读:

  广阔的雪野中,那朔方的雪,不就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斗士吗?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他便……生接读。

  凛冽的天宇下,那朔方的雪,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勇敢抗争的斗士吗?纵有旋风忽来,他便……生接读。

  ⑥今天,我们循着鲁迅的笔香,游赏了江南、朔方的两幅雪景图,江南的优美、朔北的壮丽,然而作者鲁迅更欣赏哪里的雪呢?(学生试说)

  师提示:在文中由江南的雪写到了朔方的雪时,作者用了哪个词?(但是)它一般与谁联用(虽然)那么你能说说吗?

  虽然江南的雪 ,但是朔方的雪 。

  鲁迅是一位勇敢的斗士,敢于与黑暗的社会不屈地抗争,不正是因为他善于从眼前的一景一物中汲取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去与黑暗战斗吗?这也将给我们以启迪。

  四、总结写法:

  1、欣赏鲁迅笔下“江南雪景”、“朔方雪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后,对于雪的印象一定会更加清晰起来,作为一名文学巨匠,我们又从鲁迅这篇《雪》中的文章中,学习到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呢?

  (交流:对比,拟人,实写+想象)

  2、书是我们精神的食粮,爱思考的你一定有收获。这奋飞的雪又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走近鲁迅——搜集鲁迅的作品读一读。

  23 雪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蕴含生机

  朔方的雪   独立奋飞   不屈的奋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 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局报

  2、指明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教师读(感情深沉,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普通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 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由于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 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参考:

  (1)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3)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4)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5)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6)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着的密切关系。

  (7)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

  (8)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为科学终身奋斗的信念。

  重点句段交流,并指导朗读。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从“巡逻”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务仅仅是巡逻吗?

  竺可桢还是一位大自然的保护者。

  (3)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哪些词语你觉得特别重要?说说理由。

  背诵这一段话。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4)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几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

  四、日记情怀

  1、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日记我们永远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们用《竺可桢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尾:

  (课件出示)

  “我们应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课件出示竺可桢的黑白照片)同学们,竺可桢先生为人民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充满爱国热情的人民科学家。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