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2 08:56:3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7篇(精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4、 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有关柳树和枣树?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 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读准生字的读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记住生字的读音。

  4、 识记生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7、 指导书写。

  三、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词语。

  二、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

  三、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

  四、 班上汇报。

  五、 小组赛读、全班评读。

  六、 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七、 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后说说你的想法。

  八、 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在这几个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情景,渲染课堂气氛.

  情景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导入部分播放一只鸟在一条船上欢快地歌唱的图片及鸟叫声,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盲人摸象》这一课的最后几段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通过表演,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这一课中,我在讲解前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时,先理解了词义,接着又根据词义画了枫林姿态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图,不但了解枫林是什么样子的,还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体会的很到位。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那就是大多数学生愁于写作。一到作文课就愁眉不展,感觉不是没有合适的素材可选,就是语言匮乏,语句平淡无味。所写内容缺乏吸引力,主题不突出,达不到作文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我通过自己的一点探索,使学生及时走出这片窘迫的境地。自从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以来,我感觉不论自己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自己在课堂上的初步尝试谈一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组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习作知识,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秒词佳句,提高写作技巧。阅读教学课必须目标明确,要求适当。每次上阅读课事先说明要求,先利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再用15分钟摘抄自己喜爱的字句,之后针对其中一篇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第二节课分组评比,各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当堂读给同学听,当堂评比。任务布置下去,短暂的翻书声后,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从学生专注的神态中,看得出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

  第二节先是小组内评选,接着选出优秀习作在全班读。精选的三篇习作,其中一个同学读的是《十一支康乃馨》,他写到:读后我想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儿子,我以前没有像文中的两兄弟一样去关心体贴父母。母亲今年四十多岁了,可她每天还辛勤的工作来养活我们一家四口。我知道母亲是家中的顶梁柱,而我却经常让妈妈给我干这干那,衣服全由妈妈洗,我为此而感到羞愧!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努力学习,我要让您幸福的过好每一天。真是肺腑之言,一切教育尽在不言中。

  另一个同学阅读的是《鲨鱼与鲤鱼》的故事,得出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三个同学阅读的是《我是皇帝,我怕谁》。她是这样陈述的:这篇文章讲了作者想去春游但遭到了家人坚决反对的故事。这让作者感到伤心,只好偷偷溜走。这个同学联想了自己在家中处处受约束的情况,结尾大发感慨:我要大声呼吁我的家人,给我们这些可怜的小鸟一点自由吧,给我们做学生的一点自主权,行吗?文章读后发人深省!

  以上就是我上过的一次阅读课实录。实践说明,只要把阅读还给学生,它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并且受益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于老师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每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那种质朴总让人感到沁入心脾的清新,让人回味无穷,真真正正深刻地感受到了于老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教师依托网络优势,由苏州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过渡到她的姐妹城——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叉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课文学习要点。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网络平台中建立了“学习苑”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想想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图,想想小艇还像什么?”、“如果你就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会做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作者抓住小艇的长短、宽窄、深浅写出了小艇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一弯新月,让人感受到小艇的美观;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小艇行动起来灵活轻快。学生交流二:假如我坐在小艇里,仿佛坐在弯弯的月船里,在太空遨游呢!学生交流三:我会在小艇里闭上眼欣赏音乐,美美地休息,那一定很惬意。学生交流四:我会把四周的古老建筑拍下来、画下来,让威尼斯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永远地留在我脑海里。学生交流五:我会在小艇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有乐趣!

  学生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网页上的提示语是填空式的:在()时候,船夫();在()地方,船夫();在()时,船夫()。学生在完成填空练习时,便能真切感受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教师适时播放相应的录像,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教师因势利导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赞赞威尼斯的船夫:“假如小艇是威尼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威尼斯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了不起的船夫,你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令人佩服!”“威尼斯船夫,你们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由衷的赞叹,表明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三、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学完课文,学生都已深切感受到了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关系是那样密切: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独特的情趣。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阅读屋”浏览有关威尼斯的散文,然后请学生谈谈“威尼斯之旅”的感受,夸夸迷人的威尼斯景致,最后把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想法写下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写下了一行行富有情趣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者引导学生搜集被称作“东方的威尼斯”的苏州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苏州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历代遗留的古迹很多;城内小桥流水,散发着迷人的江南景致。特别苏州园林,结构精巧独特,享誉世界;苏州的刺绣也是遐迩闻名。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实践小报告和散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 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

  指名回答(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

  2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出示图片)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2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

  a “凶”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厉害)

  b同桌演一演,看看哪两只羊斗得最凶。教师说旁白

  c 指名上台表演、评议

  d指导朗读,读出两只羊斗得很凶的样子。

  e相信自己能读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3 华佗看了以后是怎么想的?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想硬拉是不行的

  a 两只羊斗得很凶,如果去“硬拉”的话,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b过渡:是呀,华佗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他知道“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华佗心里的话呢?(读的轻一些)

  四、学习第四节

  过渡:小华佗朝四周看看,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碧绿的草地。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4节。

  1女同学读第4节

  2 华佗究竟是怎么做的?

  板书:做

  3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只手各拿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

  4 用小圆点圈出华佗动作的词语。

  交流并板书:采来各拿晃动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 这里老师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谁能帮我解决呢?

  A 华佗为什么采来鲜嫩的青草?(出示实物青草)

  B华佗为什么两只手各拿一把?如果像老师这样的拿法,好不好?

  C华佗为什么要在两只羊面前晃动?学生讨论回答

  E上台做做华佗的`动作。

  6 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

  出示: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齐读句子)

  引读句子:什么被华佗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被字句。

  现在请小朋友看这句句子,读一读,两句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出示: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引读句子:谁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是把字句。

  7 品尝屋:树被大风吹倒了。()

  教室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8 朗读第4节,你觉得华佗聪明吗?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两只()的羊被()的华佗引开了。

  五、朗读课文

  1 教师小结:

  就是因为华佗小时候聪明好学,所以长大后成为有名的医学家,他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特别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2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华佗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训练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复习三、口语训练《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地观察画面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听音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和喜欢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看图,理解图意,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说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学准备:

  1、 投影仪、相关投影片,录音机、相关磁带,小动物图片。

  2、 学生认真听相关的录音带2至3遍,做好预习。

  3、 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激趣:

  1、 谈话引入。欣赏配套音乐歌曲《小毛驴》片段。(学生可打拍、跟唱、边歌边舞,尽情放松)

  2、 听相关配套录音、猜谜语。(谜底:小白兔、金鱼)

  3、 让学生说说家里养过哪些小动物。教师贴出小动物图片,板书:可爱的小动物。

  (二)看图说话: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几位小朋友家里观看种几小动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 投影训练内容插图1。

  ⑴想一想,图上画有谁?正在干什么?图中小动物长得怎样?你喜欢吗?

  ⑵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说话。

  3、 投影训练内容插图2。学法如上。

  4、 投影训练内容插图3。学法如上。

  5、 同桌之间根据3幅图的意思进行说话。

  6、 小结。

  (三)听音想象:

  1、 播放配套教师用带3至13(有关猫、狗、鸡、鸟等小动物的叫声)。

  2、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并进行模仿)

  3、 听到这么多的小动物的叫声,你想起哪些小动物在干什么?

  4、 分4人小组进行说话。

  (四)拓展思维,延伸课外:

  1、 检查课前布置学生“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完成情况。

  2、 让学生拿自己的画上讲台前说一说最喜欢哪种动物及喜欢的原因。

  3、 好朋友之间互相看画、说话。

  4、 播放歌曲《小毛驴》。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小动物的可爱,从而更加爱护小动物。

  5、 布置课后要求: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故事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

  老师

  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

  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演示:天窗

  (1)启发学生思考:“天窗”的特别之处

  (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

  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板书课题

  说明

  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自读课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样的?

  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

  (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板书:一个小方洞

  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

  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

  课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书:慰藉

  (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3)读句子

  (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慰藉”。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

  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

  (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

  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2、学习第五小节

  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轻巧) 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读

  (2)出示句子: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出示课件

  理解:扫荡

  (3)指导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

  小结: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安慰。

  板书:看到 想象到

  (二)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学习第六、七小节

  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

  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条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

  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具体。

  满天的繁星就像 ,又像 ,还像 。

  奇幻的云彩好似 的山 , 的马, 的巨人 ,

  的 。

  齐读: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夜景啊!

  引读,读出气势:偶尔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想象到

  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之——

  2、小结:这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的。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的乐趣。

  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

  说明

  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认识作者

  (一)学习第八节,体会“神奇”

  出示句子: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叹——指导读句,注意三个感叹号!(指名读,男女生读)

  2、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神奇”体现在哪儿?

  板书:神奇

  (二)引读第九节,质疑

  1、引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

  2、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出示最后一句话。)

  3、引导学生思考: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

  4、学生自读第4——7节讨论,交流

  ①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②解疑:“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会更真切、广阔、复杂、实在。

  理解:真切

  5.总结:第八节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三)认识作家茅盾,出示资料

  说明

  对第9节的理解,是全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反而会使学习水到渠成。在讨论释疑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顾来再次体味作者写文的真意所在——要学着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学完课文后,再来介绍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对作者的敬仰才会更真切,对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

  五、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结:通过仔细的观察从声音、数量、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展开的合理想象。

  2、“说写双通道”练习指导。(根据以上“小结”引导思路。)

  3、作业: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具体。

  说明

  本文的修辞是一大特点,特别是有关想象的描写。但学生会将多角度的合理想象与胡思乱想混为一谈,结尾时有章法的提炼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太阳花的美丽,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太阳花的美丽,增强美感,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块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

  (1)你见过太阳花吗?(课件出示太阳花图)仔细瞧瞧,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花。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课文中的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乐呵呵”,体会太阳花的生机勃勃;理解“五颜六色”,体会太阳花颜色多。

  (4)多美的太阳花呀!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指导朗读。

  2、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小组讨论:为什么叫做“太阳花”?请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第4自然段应读得稍轻、缓慢,体验太阳花随着太阳下山安静入睡的意境。

  比较:“安静”与“安安静静”。

  (三)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1、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太阳花的美丽与可爱吧!

  2、文中的句子写得太美了,老师都被它的美所陶醉了,请把让你陶醉的句子背诵给大家听一听,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心情吧!

  (四)课外拓展

  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跟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