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2 11:56:01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4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抓住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行有目的地教与学。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奇异的植物,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植物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其他段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堂上,我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采用大量的激励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理解重点字词,诵读相关段落,感受奇异植物带来的欣喜。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和词语:嚼 醉 蚌 花棚 剥皮 低洼 荷花 柔和 缩回 捕蝇草

  3.(放录音)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从课题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引入,复习前面所讲内容,为今天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植物世界里的植物究竟有多么神奇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星先后到了哪里?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的植物?找到了用笔划一划。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作者走到哪就看到哪,写到哪。这是什么顺序?(参观顺序)也可以叫移步换景。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儿移步赏景。去感受每一种植物到底奇异在哪?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参观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向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的学习,教会学生写参观记一定要交代参观的时、地点、人物,让人读了能够一目了然。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这段写了哪种植物,细心体会它的奇异之处?(用——画出植物的名称,用~画出植物的`奇异之处)

  (2)(投影出示)走进植物园,一阵风吹来,大家听到哈哈的笑声。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大家正感到奇怪,李叔叔把他们带到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下,说:“这叫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①讨论交流,指名反馈。(老师相机板书:哈哈树→发出笑声)

  ②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此段。a. 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个问句都是有疑而问,要读得短而上扬,读出因好奇而急切想知道其中原因的心情。

  b.读好描摹人物情状的词语,如:“大家正感到奇怪”,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星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读时可稍重些。

  c.你喜欢这种植物吗?试着读一读,喜欢的站起来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③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读,自然段

  找,地点和植物的特点

  想,植物奇异的地方

  读,带着感情读,读出奇异的特点来。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中理解。教师采用“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来体会和理解植物的奇异之处。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带电花→带微电)

  (4)①读句子: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啊!”

  ②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谁知,他的手指刚碰到叶子,就感到一阵麻木,好像触了电似的。“啊!”他惊叫着把手缩了回来。(指名读,比较不同)

  指名学生朗读本段,要读出我们“不可思议。神奇”的感觉。

  设计意图:出示学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通过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学生根据学法,自主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线划出介绍哪种植物,找出最能体现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用~画出李叔叔介绍这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② 同桌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指名读4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蜡烛树的样子吗?师生合作读读。

  (5)自由读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管这种草叫醉草呢?自由读6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捕蝇草捕虫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7自然段:女生读小星的话;男生读李叔叔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我在4.5.6.7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放”这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

  5.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李叔叔带领大家参观了这么多奇异的植物,你们最想说什么呢?

  (1)指名反馈。

  (2)自由读最后一段。

  (3)为什么结尾用了“奇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知道最后这句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全文的中心句。(投影出示: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它们分别是……大自然的植物千姿百态,那学习了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师总结。

  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籍,将来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播放世界上其他奇异的植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特性。

  2.把自己知道的奇异植物,说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1、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2、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2、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a、(出示: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b、 讨论交流: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台表演:

  ☆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A、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B、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的争夺赛吧!

  A、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桔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对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B、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C、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将一朵小红花。(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3、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什么想说?(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行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有的`人钢笔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少了,有的同学作业本上有很多墨点,很不美观,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呢?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 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三)、活动成果展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解题〕

  这是孟浩然写的五言绝句。“宿”,住宿。“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宿建德江”,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

  〔结构分析

  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停船靠岸。这是叙事,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后两句写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这是铺写景物,将一颗愁心融入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语意理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船只。“泊”,停泊,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烟渚”,烟雾迷蒙的水中小块陆地。“日暮”,旅途又增添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写行船停靠在江中烟雾迷蒙的小洲岛。这一句不仅点了《宿建德江》这一诗题,而且为后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写在黄昏时刻,在孤船小舟上,蓦然又出新的愁绪。第二句的“日暮”很关键,因为“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会水烟蒙蒙,“客”才会生出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空旷的原野。“天低树”,远处的天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清”,澄清的江水。“近人”,与前一个词相联,写江水清,月儿明,好像与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备感亲切。这两句,写诗人怀着愁心,在广袤而宁静的自然中,经求索而发现孤月竟与诗人那么亲近,于是,寂寞的愁心得到慰藉。

  〔写作特点〕

  1.情景相生,思与境谐。

  本诗除第1句外,都是写景,写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善于将情思寄于山水之中。此刻,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这如画的景色中让人体味到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2.恬淡孤独,淡中有味。

  全诗给人以恬淡孤情之感,诗人写宿建德江,不见他人;写日暮、旷野、江水、明月,构成淡雅的情境,似乎远离世俗尘嚣。但细体味,却隐有作者奔腾的思绪:对求仕希望破灭的忧愤、对长期羁旅的寂寥、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坎坷的怅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