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09:03:3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读、理解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曾读过了哪些有趣的'书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自己童年读 浒传》的文章。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

  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1)生字词:读一读下列词语。

  水浒传特别 搬 秦叔宝 身材魁梧 赤手空拳 破涕为笑 毕竟 生辰纲

  (2)读准下列多音字:

  水浒传好奇 吞没 答应 曲折 天分 赤手空拳

  (3)理解下列词语:

  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毕竟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天分观摩

  (4)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更好。

  2.想一想,从这些内容中,你明白了什么?

  3.学生默读。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以备交流。

  四、熟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抄写生词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水浒传好奇 吞没 答应 曲折 天分 赤手空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 包括:片段赏析、扩句与缩句练习、古诗积累、名人事迹介绍、综合性学习等。“语文七色光”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 、 能力训练、而是精选了能够打好学生语文底子的基础性知识、可再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

  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 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爱国华侨陈嘉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教学手段:

  阅读积累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 明确目标。

  2、 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体会句子写作特点的`训练

  学习要求:练习本单元中学到的品评词句的方法,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 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句式改写

  学习要求:先朗读句子,尝试独立改写。

  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自读领悟

  学习方法:读一读 议一议 背一背 考一考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

  学习内容:知识窗

  学习要求: 读一读 谈一谈体会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四、课后作业

  家乡状况调查如:地域面积、人口、民族、家乡名人等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六

  缩写句子 扩写句子

  谁在做什么 根据问题提示扩写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 出示课题《别了,我爱的中国》

  学生读题

  2、 释题

  我指谁?简介作者郑振铎

  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词?

  别写作的线索 爱是课文的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

  作者被迫离开又是一种什么的 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

  2、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句子在课文反复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3、 学习单元提示,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二、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思考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

  那些句子写出了依依惜别之请?

  比较句子练习

  A、 我听到鞭炮啪啪的的响着,我流泪了

  B、 我听着镜面模糊了

  这样写有什么用?

  2、 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朗读(语气伤感,中速缓慢 ,第一句要强烈)

  四、学会字词,完成作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巩固

  1、课文是水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中心句在文中出现几次?第一次在那里?

  3、带着依依惜别的'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研读第二段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哪里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比较句子

  (1)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2)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3船慢慢驶出港口,我看到哪些景物?这时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我在感情上从热爱祖国变化到对帝国主义的恨。

  3、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思考:我不忍离开祖国,为什么又要离开?我 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哪些词写出了作者不忍离开。

  2、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体会用词正确

  3、读出热情,激昂、坚决的语气

  4、读最后一句话体会

  四、巩固练习

  1、作业本3、5、6题

  2、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生质疑

  一、摘录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1、詹天佑和工人们在峭壁上工作难道不摔下来吗?他们开凿遂首不塌陷吗?

  2、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什么叫两端凿进法?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为什么火车能两头开?

  3、为什么以人名为题?詹天佑除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外还做过哪些大事?

  二、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教师准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改变“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我们课题组在设计本教案时,不仅备教材,而且“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已知和未知。师生共同备课,学生把读懂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把不懂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教师,学生再去搜集资料。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去钻研教材、筛选信息,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本教案中的某些环节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富有弹性地灵活调整。设计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教学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教学环境

  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室

  预设课时

  两课时。

本设计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师生互动及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总结与反思

  一、揭题,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写题、读题、检查搜集处理信息情况

  2、出示课件,补充介绍詹天佑的资料

  3、教师鼓励、激趣

  二、自主读书,畅谈感受

  1、组织学生分小组出声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

  2、待学生读过之后,有欲说不可的愿望时再倾听。

  3、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组织学生设计板书。

  三、依据学生自读、发现,灵活组织教学(以下环节不分先后,学生说到哪儿,师生就互动到哪儿)

  ★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

  ★理清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詹天佑怎样说、想、做去体会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的精神。

  ★探究开凿遂道和“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①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遂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图。

  ②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你还能想出什么开凿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③出示课件,讨论“人”字形线路的原理。谁能用不同的方法阐述?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组织学生读第3、7自然段,并发挥想象

  1、当初外国人是怎样嘲笑我们的?詹天佑怎样用行动回击他们的?

  2、如今外宾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课前的疑问都弄懂了吗?

  五、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师表扬激励。

1、集体推荐个别板书课题

  2、读题,并阐明要读出自豪、赞美的语气

  3、各自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学生口头小结。

  1、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组合时可下位找合作者,可同桌一起读议,还可找老师交流,形式不限。

  2、畅谈自读后的心情(或气愤、或佩服、或赞叹)。

  3、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启发、补充,设计板书。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谈感受。

  读句,画下关键词,并在头脑中再现詹天佑在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的环境中如何勘测线路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一读、议一议相关问题,留给他们创造性想象的空间。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再结合课文第6自然段去读、去想,激活创新思维(学生或手势、或画图、或语言表达等)。

  1、分角色有感情地读关于“嘲笑”“回击”句。

  2、同桌相互扮演外国人、

  中国人,用语言相互“攻击”“回击”。

  3、扮演外宾深有感触地赞叹。

  学生在入情入境中说出自己的愿望。 本文课题组成员已教过多次,唯有这次感受最深,收效最大。因为本设计我们本着“以学论教”的模式,上课前关注学生的已知、未知,课堂上关注学生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读,教师给了充分的时间,在掌握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与他们共情,让他们谈感受。当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时,教师再机智地把握。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整堂课热闹而有序,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出现了不少亮点:

  在议论两端凿进遂道的方法时,有位学生提出他的想法:还要在山顶的正中拉下一根绳子作为两头的中点,让两个施工队比赛着进行开凿,看谁先到达中点,这样会使工程进展更快,可见他具有当代人的竞争意识。

  在议论“人”字形线路原理时,学生想出了多种阐述方法:用钢笔、教鞭当火车比划;用“老鹰抓小鸡”的队伍演示;在黑板上画:“”字形讲解等。

  在扮演外国人和中国人互相“攻击”、“回击”时,双方很投入,外国人的轻蔑和中国人的扬眉吐气味儿实足,在“争吵”中学生深刻地领会了课文中心。

  另外,教师在板书设计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思路未完全打开,多少受到教师的牵扯,没有出现多样化的有创意的板书。这一点还有待课题组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验完善。

  附板书:

  勘测线路:说、想、做

  詹天佑 开凿遂道: > < > <

  (杰出、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推< >拉

  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达到共识、共进的目标。我们课题组进行《改进语文教学备课方式(包括教案格式)》的实验与研究,就是让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再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去钻研教法与学法。因此,我们的教案格式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学生参与了备课,学生在课前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搜集处理信息。教师针对学情有的放矢地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程序。其次,我们的教案是开放性的,每一个环节不是预先设定不变的,而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思考、发现、体验,富有弹性地灵活调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得有失,我们还安排了“教后总结与反思”这一版块,以便我们的实验研究进一步完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探究活动

  太阳光是白的吗?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

  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合适,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轮子,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4、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2、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师一起学:

  1、介绍知识导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3、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词。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邯郸正襟危坐觐见拜谒和睦恭请

  一戳秤砣家喻户晓放肆狂妄自大铜鼎

  倏地祈祷酬谢

  4、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演出。本剧的冲突是什么?(甘罗年纪小)

  5、理清戏剧梗概。

  剧情发展:

  赵王甘罗

  正襟危坐,严肃傲慢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陈述看法

  威胁不怕死,据理力争

  震惊分析形势

  颓然坐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

  课:雷雨(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

  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

  (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

  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

  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

  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

  (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

  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

  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问: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

  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

  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

  (1)、闪电亮,雷声响。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

  3、指导朗读

  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

  B、雷雨中部分

  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

  问题:(如)

  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

  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1.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感情,感受他们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各类活动,回顾小学的美好生活,学会感恩,学会运用各种语文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

  3.通过给老师写感谢信、学写赠言、学写演讲稿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懂得语言运用要得体、精炼、优美。

  教学目标

  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老师对学生的爱。

  2.用书信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给老师写感谢信。

  教学难点

  给老师写感谢信。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制作精美的“恩师一览表”并发下。

  预设过程

  一、激请导入

  板书:依依惜别。

  同学们,这是我们本次综合性活动第二部分的内容,看到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是啊!古人云:“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的确,在这六年的美好时光里,是老师伴随我们走过每一天。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在这毕业前夕,在即将告别母校的前夕,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我们亲爱的老师身上。

  二、真情回眸

  同学们,六年啊,教过你的那些老师你还记得吗?让我们轻叩记忆之门,回首那些教过我们的老师吧!请拿出我们发下的那张“恩师一览表”。

  (一)填写表格,播放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人小组共同回忆,以最美观的笔迹写下老师的名字,以便珍藏。

  (二)回忆往事:

  同学们,看着这一个个老师的名字,你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什么?也许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师的笑容,也许你想起了某一位老师的眼神,也许你想起了你曾经和某一位老师之间的故事……请你说说印象最深的那个老师或者关于老师的某一件事情吧!

  三、真情阅读

  谈起老师,同学们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啊!有一位露露同学,她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那一肚子话写成了一封信,打动了很多很多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写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她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

  (一)自由读文,想一想,她讲了哪几件事情?读后交流。

  (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开学那一天,是顾老师第一个把我领进门;第二件事是顾老师指导我们写。)

  (二)你觉得哪些句子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来,并深情朗读。

  个别朗读交流后,全班齐读最后一节,感受抒情的方法。

  (三)这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你?

  (讨论文章特色:情感真挚;抒情和事例相结合;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四、真情倾吐

  (一)读了露露同学的信,我们也深深地被感动。用书信的方式,直接向我们的老师表达心中的敬爱,这是多么好的一种方式啊!让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我们的深情吧!

  (二)讨论:

  1.在这封信里,我们可以写什么内容?请列出2-3个事例,我们来交流交流。

  2.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格式要正确;情感流露要自然;适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学生独立。

  (四)交流书信。师生点评修改。

  五、课后活动

  把自己写的信誊抄在漂亮的信纸上送给老师

  板书设计

  情感真挚;抒情和事例相结合;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作业设计

  把自己写的信誊抄在漂亮的信纸上送给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