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8 12:25:3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能感悟人们喜获丰收的高兴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柿子、红灯笼、红叶、生字卡(柿子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柿子),小朋友瞧瞧这是什么呀?(相机板书:柿子,并教学“柿”。)

  2、喜欢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仔细看看,你觉得它像什么?(相机板书:红灯笼,学习“笼”。)

  3、今天我们要学习11课。柿子。请小朋友打开书56页。

  二、学习韵文。

  1、生自由试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3、师范读,注意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4、师领读,生跟读。

  5、四人小组内组长带读,学生轮读。

  6、小组展示读。

  7、齐读。

  8、出示“我和爷爷收柿子,笑脸映得红彤彤。”看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棵”。

  1)生试读——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你是怎样记住“棵”的?

  3)你能用“棵”说一个词吗?

  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学习“许多”时,让学生区别几根粉笔与几十根粉笔,进一步理解“许多”。

  学习“落”时,可让学生自己表演红叶落下来。

  三、活动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齐读字卡。

  2、猜字游戏。

  3、摘柿子游戏。

  奖一个红柿子(卡片)。

  4、小组竞赛,夺星大战。

  出示词语卡,贴在黑板上,会用哪个词说话便摘下哪个卡片,读出这把生字卡片(柿子卡),贴在柿子树上,(字朝里),让小朋友摘柿子。摘下来后要带大家读生字,组词语。读得好,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说得好,就给哪组加画五角星。比比哪组的星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积累成语。

  1、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想到20天后我们也将分别,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是啊,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白驹过隙……)

  2、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是多么恰当啊!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把哪些成语归为一类?请你来教大家怎样记住它们。

  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成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一”开头,AABC……)

  (近、反以词,按同学的性格特征,按成语典故,褒义、贬义,编故事……)

  4、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

  5、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有才华呢?老师这儿有几组题目,你们每一个四人小组将通过选择序号来决定你们答题的类型。这儿有A、B、C、D、四个序号可供选择。

  A组: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B组: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C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D组: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6、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

  7、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会用了许多成语,但有些同学可能发觉自己的成语知识还有疏漏。希望你能用这最后的20天,更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积累。

  二、复习、积累古诗。

  1、其实,六年的时光并不短暂,六年来,我们在母校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习了不少古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天的诗。你还记得吗?

  (出示三首诗):

  2、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

  3、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推荐背,齐背)

  4、古人写了很多赞美四季的诗。六个春秋我们一起走过,临别之际,大家感慨万千。古人就“送别”这个题材也作了不少诗,老师让你们回去收集了,能谈谈你最喜欢的那首送别诗吗?

  5、指名交流,有感情地背诵。

  (老师知道你们认真地找了很多,课后来背给我听好吗?)

  6、小结:古诗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多积累一些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如果你能把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分分类,都背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复习、积累名言警句。

  1、前一阶段,我看见很多同学都在写临别赠言,但写的时候挺发愁,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古人送别时会赠给友人什么话吗?他们会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勉励友人,或与友人共勉的话。

  2、老师这儿有几句名言警句,(出示)选择一句,送给某一位同学,你想送他哪一句呢?为什么?

  3、除了这些,你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想送给好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

  4、学生补充课外名言警句。

  四、语言积累的运用,写临别赠言。

  1、这节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许多成语、古诗、名言整理、复习了,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如何运用。我想此刻让你再为好友写上一段临别赠言,你会有许多话要讲:或许你会用一些成语来赞扬他的为人,祝福他有美好前程;或许你会用一些诗句来表达离别之情;或许你会送上一句与他共勉的话语。

  2、请你用心地、真诚地为你的好友写一段临别赠言。

  3、学生写临别赠言。

  4、学生交流临别赠言。

  5、总结:我相信这些真情而意蕴无穷的话语,会让你在多年后再次翻开同学录时,回想起母校,回想起同学。或许,好朋友的一句话会陪伴你一生,激励你一生。

  成语练习题

  A 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1、小黄和王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中国申奥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十分高兴。()()

  3、张丽的这个新朋友非常有学问,知识面很广。()()

  B 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温文尔雅桀骜不驯交浅言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C 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D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1、人定胜()()津乐道6、投桃报()一穷二()

  2、人才济()()征北战7、宁死不()()形毕露

  3、语重心()()暖花开8、无()不入()虚乌有

  4、声东击()()居乐业9、()冠李戴光()()落

  5、至高无()()底捞针10、近()者赤,近墨者黑

  ()闻强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苍鹰,他给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导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顶,最终使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很多学生表示要学习不怕困难的小青蛙,更多的学生表示喜欢乐于助人的松鼠,喜欢率达100%(而喜欢苍鹰的只达三分之一左右),有同学甚至表示:“如果我们的老师像松鼠一样该有多好哇!”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松鼠式的老师!那松鼠式的老师到底有何魅力,能赢得学生如此的青睐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喜欢松鼠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松鼠很有爱心,当青蛙遇到困难时,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青蛙需要松鼠这样的朋友,学生又何尝不需要松鼠式的老师呢?做松鼠式的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关心爱护带给学生。爱是春风化雨,爱会润物无声。当教师以满腔的热诚对待学生,把浓浓的爱撒向学生,则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再多的顽石也会逐渐被感化。

  二、引导帮助学生

  当青蛙遇到困难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松鼠没有和苍鹰一样置之不理,而是将这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分解成许多级可以征服的台阶。降低了登山的难度,并带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终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我们的学生犹如青蛙,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生急需帮助时,教师不能视如不见,应像松鼠那样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为其搭台子,架梯子,使其一步步登上理想之峰。

  当然,这样的帮助要掌握好其中的火候。教师要做松鼠式的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不是让教师做学生的保姆,学生的任何事情、任何活动教师都得亲历亲为,包办代替。相反,教师该放手的时候应及时放手,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只有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应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支持激励学生

  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苍鹰与松鼠都给予了他帮助,但苍鹰给予的仅仅是指点:“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而当青蛙对登山表示为难时,苍鹰没有继续给予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帮助,只是说:“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说完就展翅飞走了。他的话不仅没有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反而使青蛙陷入更大的失望之中。但松鼠并没有像苍鹰那么拍拍翅膀就飞走,而是启发诱导青蛙“你想看大海吗?”“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当青蛙跳上一级石阶,他又激励青蛙“好,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亲切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成功地唤起了青蛙的信心,成为青蛙登山的动力,使得青蛙信心倍增,不由自主地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尽管后面还有疲劳、饥渴、甚至危险在等着他,但一路上由于有松鼠的鼓励和支持,最终,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跳完所有石阶,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青蛙看海需要松鼠的鼓励,学生学习同样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您的语言和微笑,您每一个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夸奖、亲昵的动作,都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其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老师们,我们的学生如同一只只登山看海的青蛙,他们有愿望、有理想,然而他们的能力有限,毅力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像青蛙一样彷徨、失望,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松鼠式的老师吧,把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帮助、鼓励和支持带给学生,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早日登上理想之峰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跟你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非常高兴地回答)高兴!

  师:看,它是谁呢?(出示小松鼠图),快,跟小松鼠打个招呼吧。

  生:(热情洋溢地和小松鼠打招呼)Hi,你好!

  师: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小松鼠真高兴,可是他遇到了一个困难,需要大家帮助,你们愿意吗?

  生:(大声地说)愿意!

  师: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松鼠的出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谈话设置悬念,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1,指名说花生种在哪里?

  生:花生种在大树旁边的地里。

  3、说说你的旁边是谁?(使学生理解“旁边”一词)

  4、“许多花生”说明什么?(说明花生很多)

  5、“许多”还能换成什么词?

  生:非常多。

  生:特别多。

  6、看图1

  师:你们看,花生已经开花了,你喜欢这些花儿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些花儿,因为它们很美丽。

  师:你从哪儿看出花儿很美丽?

  生:因为这些花儿都是金黄色的。

  生:因为这些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师:“格外”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特别”。

  生:“非常”。

  师:“格外鲜艳”也就是----------------------------

  生:“特别鲜艳”、“非常鲜艳”。

  (运用看图、换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使词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写了花生多,花儿美,应该怎样读才能突出花生多,花生美呢?

  生:要把说明花生多和花儿美的词重读。

  师:也就是把什么词重读?

  生:把“许多”、“金黄色”、“格外鲜艳”重读。

  8、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指导,并且细致到位,学生自然能有感情地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这些花儿真美,我们看到了,小松鼠和小鼹鼠也看到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2、四人小组以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生朗读,同学评议,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朗读,可齐读、分角色朗读,也可表演读。

  5、分组按不同的朗读方式汇报。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运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体会小松鼠的高兴心情。)

  6、师:小松鼠越想越高兴,那他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么样呢?

  (三)、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生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2、小松鼠怎么做的呢?

  生: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师:每天都到地里去,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松鼠盼望早点结花生。

  师: 结果怎样呢?

  生: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师:“他等啊,等啊”说明等的时间怎么样?

  生:说明等的时间很长。

  3、看图2。

  师:小松鼠脸上的表情怎样?

  生:小松鼠感到很奇怪。

  师:小松鼠奇怪什么?

  生:小松鼠奇怪的是花都落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4、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小组内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

  生:是小鼹鼠把花生摘走了。

  生:被别的小动物摘走了。

  生:可能因为生长时营养不够,所以没有结花生。

  生:不对,没有被别的动物摘走,因为花生长在地里,所以看不到花生。

  (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而是让学生任意想象,让他们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

  6、师:同学们,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播放花生生长过程的动画。)

  7、现在你知道了什么?(练习用“我知道……”说话)

  生:我知道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

  生:我知道花生和别的食物生长的不一样。

  (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说话能力。)

  师:你们说小松鼠知道这些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松鼠他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小松鼠说这话时旁边有人吗?

  生:没有。

  师:他这话是说给谁听的呢?

  生:说给自己听的。

  师:那“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

  (结合图画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8、指导朗读这一句。(读出奇怪、着急的的语气)

  9、练习朗读,指名读。

  10、齐读三、四、五自然段。

  11、快把你知道的告诉小松鼠吧,别让他着急了。(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生:小松鼠,因为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所以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师:听了你们的话,小松鼠明白了,他让我谢谢你们,你们看,现在他正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去挖花生了。

  三、扩展练习

  师:花生真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它的果实成熟后深埋在地里。你们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是生长在地里的吗?

  生:有土豆、萝卜、山芋、山药、马铃薯、荸荠、莲藕……(教师告诉学生,花生是果实,这些是根 或茎)

  四、作业

  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以“下厨烧菜”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先亲身经历,然后再写。

  2.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重点:把下厨炒菜的经过写出来

  突破方法:学生先亲身感受或观看,在心中先理清所做的一道菜的程序,然后再写,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篇同类作文。

  学生:课前体验下厨烧菜。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明确习作内容,交给学生习作方法。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烧过菜吗?你们知道那色、香、味俱美的佳肴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就下一回厨,做一道拿手菜让大家尝尝吧。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习作题目,想一想这次习作有那些具体要求。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议,教师点拨:

  (1)以“今天我下厨”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2)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三、习作构思

  1.学生再次读习作题目,进一步明确目标。

  2.读完后想一想:

  (1)你准备下厨做哪一道菜?

  (2)做这道菜的过程是怎样的?

  (3)你做的这道菜别人评论怎样?

  3.将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加工。

  4.学生自由讨论怎样入手来写。

  四、资源共享

  1.学生自由讨论课前或生活中体验下厨烧菜的经历。

  2.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想象或回忆过程。

  3.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进行对比,看看同学的体验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4.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方法

  教师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进行方法指导:

  1.这是一篇记事的'习作,所以要把事情写清楚,该交代的不能不交代,该详写的不能简单写。

  2.因为是下厨烧菜,所以烧菜的过程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

  3.要写出感受,不仅要写出自己烧菜前、烧菜时、烧菜后的感受,还要写出别人的感受。

  六、佳作欣赏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同类习作,供学生参考,重点关注:

  1.别人是如何将烧菜的过程写出来的。

  2.在记事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七、开心练笔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佳作的鉴赏、教师的点拨,着手写“下厨烧菜”的“烧”的过程。

  八、交流探究

  学生出示自己的练笔成果,可以自读,也可以传阅,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评议,小组推选一人作记录。

  九、小结归纳

  学生总结在交流过程中的收获;认为哪个同学的哪一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评析交流材料。

  2.学生动手完成本次习作的草稿。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

  一、开心点评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赏析了两篇同类习作,也分租交流了你们的练笔成果,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对以上交流材料进行点评。

  2.方法指导

  重点点评习作可借鉴和修改的地方,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重点发现习作的闪光点,进行赏析,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采用合适的语言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1)是否将“下厨烧菜”的过程写出来了?

  (2)是否有条理?

  (3)语言是否通顺、连贯?

  (4)是否有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在习作修改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析。

  一、习作讲评

  1.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通读一遍,找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部分,作上记号。

  2.学生分小组相互朗读交流自己认为最满意的部分,相互评议。

  3.小组间相互传阅习作,彼此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包括优美的片段、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4.对习作中部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彼此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共同提高、相互鼓励。

  5.学生再次动手整理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节总结

  1.教师对习作讲评这一环节进行小结,提出希望。

  2.学生代表发言,畅谈本次习作的心得体会。

  佳作赏析

  《今天我下厨》

  点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专心听老师讲故事。听懂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事情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2.在分步回述的基础上,能连贯地、有条理地回讲整个故事。

  3.懂得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

  教学过程:

  一.贴图入课。

  谈话:这些是什么动物?他们的老家在哪里?

  为了让大家认识企鹅,了解企鹅,人们从南极请来几只企鹅,让他们住进了一个新家。这个新家是什么地方?一天,在他们的新家门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题目是《看企鹅》,然后还要大家学会讲这个故事。

  二.看书阅读图后的3

  个提示,明确训练的目标与要求。

  1.自读课文中3个题目,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根据1、2、两题,说说听故事要做到什么;

  2.讨论:第3题的要求是什么?目标呢?

  三.听故事,回述。

  1.按课后题目1的两个提示,听老师讲故事。听后反馈: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其中有哪些人,谁是主要的人物?

  板书:

  星期天

  动物园

  丁丁

  用上以上地词语练说故事的开头。

  2.按课后题目2的3个提示再听老师讲故事。听后反馈:

  板书:

  挤

  看见

  退让

  有趣

  排队

  参照板书,说说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把3个内容连起来,各自独立练说。

  3.按课后题目3

  的要求,学讲故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讲故事表演,同学们品评,欣赏。

  再听老师讲全故事,学生自由再练,努力讲得比老师好。

  四.尾声。

  1.评价丁丁

  归纳:在公共场所要守秩序。

  水打翻以后

  (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提示,积极思考,合理想象,看懂图的意思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

  2.能把图上的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做到句自通顺。

  3.从故事内容领悟出:凡遇到问题或麻烦,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使自己越来越能干,成为有用的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理解图中的意思,能合理想象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

  2.能按课后提示有顺序地说出图意,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交谈:

  1回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以及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

  板书:

  危险、困难

  自己想办法解决

  2.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事情发生。今天请大家看四幅图画,见书,图上有些小朋友,也发生了意外的事。是什么事呢?

  请大家看图说说。

  3.学生说图上小朋友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二.揭题启示。小朋友各是怎样做的呢?要求学生看图24,边看边说说:谁怎么做?

  三.按以上要求反馈,交流:

  四.这三个小朋友具体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按课后第1题的3个问题,一步一步仔细看图,深入思考,合理想象,并写下来。

  五.反馈:写了什么?是怎样想到的?

  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每幅图上的意思连起来自由说说。然后,反馈学困生的学况,让学优生给他们提供好的建议。

  七.作文起草,学生可随时提出质疑。教师巡回指导。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评析草稿的基础上,修改好自己写的一段话。能清楚地表达事情发展的顺序,并达到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2.实现自我教育,进一步明确遇到意外,要积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要做能干的人。

  教学过程:

  一.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完成作文起草。

  二.抽样作评

  1.指名学困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评议:

  哪些地方写的最好,说明理由。

  哪些地方写的较好,说明理由。

  提出修改意见点滴,说清怎样改。

  教师对评议做出评议;对作者加以鼓励,提出改好作文的适当要求。

  2.指名中等生朗读作文。

  评议:哪些地方写的比较理想,说明理由;

  3.指名学优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评议:自己评自己:认为自己哪些地方写的还不错,为什么;认为哪些地方还有问题,找出出问题的原因。

  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以吸取一些别人的好经验,充实自己。

  四.反馈:你吸取了别人的一点什么?有什么好转?

  五.誊写作文:要求字迹清楚,书面整洁,不添字,不漏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综合练习在兼顾单元文化主题“享受童年的快乐”的基础上,安排了“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我的好方法”,以及口语交际“让你我都快乐”和小练笔“童年趣事”等五部分内容。

  【教学建议】

  一、“我的采蜜集”

  这里为学生提供了一组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或词语,有意思的是各种各样的“笑”对应了起来,读来感觉非常有趣。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意思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一用,因为积累词语的目的为的是运用。

  而后,可以补充一些描写笑的词语,让学生补充前面的词语,或者给出一些词语,搭配相应的“笑”。如:

  面带微笑;

  几声冷笑;

  一脸奸笑;

  哈哈大笑;

  一阵爆笑;

  会心一笑;

  回眸一笑;

  皮笑肉不笑……

  孩子如果感兴趣,还可以用“相声”贯口方式看一口气能说出多少种不同形式的笑。

  二、“读读背背”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宋代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南宋四大家。田园诗独具一格,影响较大。这首诗是诗人退居石湖养病时所作。诗人共创本题诗歌六十首,这是第三十一首。诗歌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人紧张劳作的生活图景,突出了农村男女都热爱劳动的主题,富有浓郁的农村气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学习了这一首,教师可以扩展学习范成大的其他田园诗歌。如

  四时田园杂兴(二首)

  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其二

  新主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三、“我的好方法”

  在生活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动脑的人,常常会有小的发现或创造。教材中介绍了学习方面自己作书签的“好方法”,以免损坏书籍。其实,学习方面还有许多好方法。如用废旧报纸或在水泥地上练毛笔字是节省纸张的好方法;如果是好的白纸,有人先用铅笔练字,再用钢笔,最后用毛笔,这也是节省纸张的好方法;大家合作买不同的书,然后交换阅读是多读书的好方法……

  学习中孩子也会有许多发明创造,让大家互相交流,智慧共享。

  四、“口语交际”

  ——让你我都快乐。

  1、情境谈话,引出话题。

  这次的口语交际,老师和大家一起寻求快乐:你可以把你的快乐故事、快乐秘诀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自己的不快说出来请大家帮助。

  2、谈话交流,注意引导。

  第一、让大家听清楚快乐的'根源或苦恼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听清楚表达的同学什么地方说得好。

  第三、听众要积极想办法,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要善意地、文明地、讲究表达方式地说明自己的意思。

  五、“我的小笔头”

  ——童年趣事

  提起“童年”,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涌现出一串故事……

  有了“阅读链接”中关于“儿时的游戏”的谈话交流,相信孩子关于“童年趣事”的素材已经储备了许多。这是孩子最为感兴趣的话题,课上可以再给学生提供一段交流的时间,孩子拿着图片、照片、实物,谈起自己童年的趣味经历,那是饶有兴趣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继续做好这样两方面工作:第一、一些孩子不知道该写哪些事情,教师要帮孩子筛选,选择哪些突出“情趣”的事例。第二、要提示孩子学习教材中《天窗》《芦叶船》以及《快乐的足球赛》把细节描写具体的方法,努力做到别人一读你的就能体验到你的“芦叶船”、你的“冷空射门”到底怎么有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