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3 11:37:0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汇编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 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zhi)慧(hui)”;“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抵”,“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

  (隋朝、李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定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真挚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发生在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师和达丽玛的心上”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标出自然段,思考每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按照不同的内容,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1、上课的时候,达丽玛没有听见老师提出的问题。

  2、放学以后,老师为达丽玛补课,并且冒雨将她送回家。

  3、第二天早晨,达丽玛冒雨接老师一同到学校去。

  4、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师生情如同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可能理解: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引导:“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引导:为什么这么激动?

  7、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学习第三段

  1、补课后,天下起雨,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爱,以及达丽玛汇报老师的爱。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质疑:雨点怎么会落在人的心里?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

  交流中引导理解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春雨的特点是润物无声,老师对达丽玛的帮助,没有大声呵斥,是一种理解与尊重,这是润物无声;达丽玛对老师的感谢不是豪言壮语,是发自内心的纯真的爱,也是润物无声。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八、总结,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把课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说教材:

  《称赞》这课是一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 认识10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发现小刺猬身上的优点,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称赞。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这儿有个词语宝宝,不知道谁认识?(板书:称赞)指名读,齐读。

  2、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称赞》,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更好的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问题意识也是一个学生具有较好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质疑,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并标好自然段。

  2、认读生字。

  3、分自然段读课文。

  [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的互助互帮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小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我很注意小组学习的效率与效果问题,在学习中我确定了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小组学习后我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如在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来认读生字,或者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来比赛读。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在小组的学习中小朋友们会更认真,优秀的小朋友也会主动地去帮助那些一下子跟不上的小朋友,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精读课文

  1、听录音,认真听注意读课文的语气与方法,思考课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学生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小朋友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好的朗读方式方法,好的语气,会在他后面的朗读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模仿它,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更进一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好的音像材料的.示范,在遇到没有音像材料时,或者个别自然段的教学中,我经常会亲自朗读,给学生以朗读上的示范与指导。带着问题听,可以让学生更有目的性,听得更专心。]

  2、自由读课文,用“ ”“ ”分别画出小刺猬和小獾称赞的话。

  [在听了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课文,他就会对自己刚才听到的朗读有一个亲自体验与尝试的过程,并且我让学生有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画画,让学生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第1~3自然段)

  (1)、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

  (2)、读,思考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3)、比较:你真能干!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4)、老师也想来称赞一下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

  请学生来评一评。

  (5)、你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在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感悟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小板凳很粗糙,但小刺猬却能通过它的仔细观察发现小獾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从而看出小獾的态度很认真,也发现小刺猬的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称赞人。在“你真能干!”“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三句话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称赞也要具体,称赞到点子上,这也是主纠正小朋友在的课堂上评朗读时,很多学生就一个好,但就不出好在哪儿,在这里给学生指出一个称赞的方法。在后两句的称赞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称赞也要根据实际,否则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了。]

  *4、学习第9自然段。

  (1)、读,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2)、填句子练习。

  小獾接过苹果( )了( ),说:“你的苹果红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獾接过苹果( )了( ),说:“你的苹果甜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在这里我注重让学生发现“闻”与“香”的关系,从而举一反三,在填句子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填写课后要求的“( )了(

  )”的词语形式,也让学生了解句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拓展

  找找小朋友身上的优点,称赞称赞。试着写下来。

  [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并能把自己对别人的称赞写下来。这也是一个练笔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角色要转位,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把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从课程内容来说,要体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洽,利用课程资源,招展语文课的内涵。

  设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环节:

  一、新课引入:

  (一)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二)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三)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一)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二)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1、自主说。

  2、同桌互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3、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一)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二)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1、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2、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

  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四)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五)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1、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一)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二)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1、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2、“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3、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4、配乐,感情朗读。

  5、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6、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7、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拓展: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板书:

  那么…………那么

  山山

  京京

  画家乡

  涛涛

  青青

  平平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画家乡》教学设计八,画家乡,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的蓝色的树叶。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老师奖勇敢者一颗勇敢星)那你在设读之前愿意给你的伙伴提几点要求吗?(我想请求大家帮我听错音,我哪儿读得不好你能读给我听吗?)

  3、我呀,真羡慕你们,又有礼貌,帮助伙伴又那么认真。

  4、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的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5、从大家的表情看,读文已没有障碍了,。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把你认识的字从你准备的卡片中挑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6、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其中4个红色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7、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红色字卡,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信心写好吗?(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2)指导书写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②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对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2、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吗?

  3、你在学习生活中和伙伴之间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4、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班级的实际设计这堂课,意在把学生带入崭新的课堂,使他们亲身体验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竖立起坚定的信心,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