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状元的寿命及地理分布论文

时间:2021-09-05 17:48:40 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宋代状元的寿命及地理分布论文

  一、宋代状元的寿命

宋代状元的寿命及地理分布论文

  宋代共出状元118名。其中,已知其生卒年或虽不知其生卒年却知其寿数的共70人,占总数的59.32%(保留两位小数,下同)。依据这70人的年龄资料所得出的若干统计平均数,也许能接近实际情形。这70人中,80岁及80岁以上的5人,占7.14%:

  黄裳(1044-1130),87岁(《全宋词简编》第202页)

  郑性之(1172-1255),84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01页);

  阮登炳, 82岁([洪武]《苏州府志》卷三十五,总页1424页);

  刘章(1100-1179),80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3872页);

  胡旦80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24页)。

  70岁至79岁的14人,占20%:

  王嗣宗(944-1021),78岁(《宋史· 王嗣宗传》);

  李迪(971-1047),77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850页);

  留梦炎(1219-1295),77岁(《元人传记资料索引》第929页;沈阳版《中国历代状元录》第170页);

  莫俦(1089-1164),76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70页);

  章衡(1025-1099),75岁(同上,第442页);

  许将(1037-1111),75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2161页);

  王拱辰(1012-1085),74岁(同上,第319页);

  冯京(1021—-1094),74岁(《湖北市县概况》第96、315页);

  邹应龙(1172-1244),73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3292页);

  吴叔告(1193-1265),73岁(同上,第1155页);

  刘蒙叟,73岁(《宋史·刘蒙叟传》);

  柴成务(934-1004),71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1616页);

  宋庠(996-1066),71岁(同上,第737页);

  方逢辰(1221-1291),71岁(同上,第81页)。

  60岁至69岁的15人,占21.43%:

  杨砺(931-999),69岁(同上,第3147页);

  张去华(938-1006),69岁(同上,第2362页);

  张九成(1092-1159),68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 677页);

  卫泾(1159-1226),68岁(《蒲褐山房诗话新编》第202-203页);

  吴潜(1195-1262),68岁(《唐宋词鉴赏辞典》总第2480页);

  吕蒙正(946- 1011), 66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545页);

  张观(985-1050),66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2340页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九,总第1556页);

  沈晦(1084- 1149), 66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679页);

  王佐(1126-1191),66岁(同上,第124页);

  陈尧咨(970-1034),65岁①

  安德裕(940-1002),63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554页);

  王曾(978-1038),61岁(同上,第173页);

  霍端友(1056-1115),60岁(同上,第400页);

  王十朋(1112-1171),60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699页);

  梁克家(1128-1187),60岁(同上,第718页)。

  50岁至59岁的12人,占17.11%:

  汪应辰(1118-1176),59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727页);

  陈尧叟(961-1017),57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2243页);

  蔡薿(1067-1123),57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3807页);

  王尧臣(1003-1058),56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49页);

  吕溱(014-1068),55岁(《宋史·吕溱传》);

  彭汝砺(1041—1094),55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450页);

  宋准(938-989),52岁(《宋史·宋准传》);

  蔡齐(988-1039),52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3797页);

  李常宁(1037-1088),52岁(同上,第1030页);

  陈亮(1143-1194),52岁(《全宋词简编》第550页);

  郑獬(1022-1072),51岁(同上,第118页);

  徐元杰(1196-1245),50岁(《历代四季风景诗三百首》第52页)。

  40岁至49岁的14人,占20%:

  张师德(978-1026),49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0四,总第925页;《东轩笔录》卷十四,总第159页);

  孙仅(969-1017),49岁(《宋史·孙仅传》);

  黄公度(1109-1156),48岁(《全宋词简编》第446页);

  文天祥(1236—1283),48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69页);

  姚勉(1216-1030),47岁(《宋词四考》第68页);

  徐奭,46岁(《东轩笔录》卷十四,总第159页;《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 2008页);

  陈文龙(232-1277),46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 2545页);

  孙何(961-1004),44岁(《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第115页);

  贾黯(1022-1065),44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376页);

  张镇孙(1235-1278),44岁(《广东历代状元》第10页;《广州人物传》第216-229页);

  王昂(1090-1232),43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131页;「雍正」《扬州府志》卷二八);

  梁灏(963-100),42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2058页);

  赵逵(1117-1151),41岁(《四川古代名人》第158-159页);

  苏易简(958-997),40岁(《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第 172页)。

  30至39岁8人,占11.40%:

  何栗(1089-1127),39岁(同上,第215页);

  张孝祥(1132—1169),38岁(《于湖居士文集·前言》);

  许安世(1048-1084),37岁②;

  刘辉(1030-1065),36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3885页);

  姚颖(1150-1183),34岁(同上,第1716页);

  李肃(940-972),33岁(《宋史·李穆传》附《李肃传》);

  梁固(987-1019),33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 2050页);

  杨寘(1014-1044),31岁,(同上,第3125页)。

  不足30岁的2人,占2.86%:

  王俊民(1036-1063),28岁(《齐东野语》卷六,总第105-107页)

  张唐卿③(1010-1037),28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2400页)。

  以上70人的平均寿命为57.74岁。

  分期来看,太祖朝状元15人,已知王嗣宗、刘蒙叟、安德裕、杨砺、李肃、宋准、张去华、柴成务等8人年寿,平均63.50岁。

  太宗朝8人,已知吕蒙正、孙何、苏易简、陈尧叟、胡旦、梁灏等6人年寿,平均54.83岁。

  真宗朝12人,已知王曾、孙仅、李迪、陈尧咨、张观、张师德、梁固、徐奭、蔡齐等9人年寿,平均57.44岁。

  仁宗朝13人,已知王尧臣、王拱辰、王俊民、冯京、吕溱、刘辉、宋庠、许将、杨寘、张唐卿、郑贾黯、章衡等12人年寿,平均为53.69岁。两个不足30岁的都在本朝。

  英宗朝仅出彭汝砺1人,他55岁。

  神宗朝6人,仅知许安世、黄裳2人寿,平均为62岁。

  哲宗朝6人,只知李常宁1人:52岁。

  徽宗朝9人,已知王昂、何栗、沈晦、莫俦、蔡薿、霍端友6人年寿,平均为56.83岁。

  以上北宋8朝,除英、神、哲3朝数据太单薄不足为凭外,其余诸朝的统计平均数应该离实际情形不远。北宋状元平均寿命的总数趋势是:太祖朝最高,以后逐渐向下波动至仁宗朝达于低谷,然后又逐渐上升,但始终未超过太祖朝。整个北宋已知年寿的46名状元平均年龄为57. 04岁,比两宋平均数低0.70岁。

  南宋的情形如何呢?

  高宗朝出状元11名,已知年寿的9人:

  王十朋、王佐、刘章、汪应辰、张九成、张孝样、赵逵、黄公度、梁克家,平均57.78岁。

  孝宗朝共9名,仅知卫泾、姚颖2人年寿,平均51岁。

  光宗朝共2人,已知陈亮为52岁。

  宁宗朝共10人,知吴潜、邹应龙、郑性之3人年寿,平均75岁。

  理宗朝13人,知文天祥、方逢辰、吴叔告、徐元杰、姚勉、留梦炎6人年寿,平均61岁。

  度宗朝3人:阮登炳、陈文龙、张镇孙,年寿全知,平均57.33岁。

  整个南宋,已知年寿的21名状元,平均年龄为59.88岁。比北宋高出2.84岁。不过,上述南宋6朝,除高、度两朝外,其它各朝资料均嫌不足,也许离真实情形较远。然而,考虑南宋已知年寿的状元中,包括文天祥、陈文龙、张镇孙等,他们都死于国事,未尽天年,加之5个80岁以上的状元中便有3个出于南宋,而已知的10个年龄在40岁以下的状元除张孝祥、姚颖外,其余8个又都出在北宋,就状元的平均年龄而言,说南宋高于北宋,大概不至于背离事实。

  两宋合起来,年龄在60及60岁以上的共34人, 60岁以下的36人,大体持平。

  透过以上资料,笔者有如下两点思考。

  其一,状元们的平均年寿与时代的关系:

  就北宋而言,太祖朝,天下刚由纷乱走向统一,还并不很太平,且经济尚处于恢复期,状元们的平均年龄却最高,而仁宗朝正是北宋较繁荣稳定的时期,状元们的平均年龄反倒最低,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南北宋相比亦如此。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始终处于金人的压迫之下,且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日子一直不太平,而状元们的平均年龄却高于北宋。也许天下太平了,耽于安乐之风便容易刮起来,且逐步影响及全社会,使国民普遍失去紧迫感、危机感,从而放松了生存竞争,其结果是国民生命力、免疫力下降,进而使平均寿命降低?联想历代封建王朝的那些太平时代的守成之君,他们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而其寿命大多低于开国之君,上述推测当不至谬误。若果真如此,在亦为“太平盛世”的当今,我们的国民当从中悟出一些鉴戒。

  其二,状元们的年寿与业绩关系:

  寿命最短(即40岁以下)的10人中,除张孝祥力主恢复,成了著名的爱国词人而外,其他人都没有突出的作为。何栗官职虽高,位至宰辅,却在北宋末年国家危亡的情况下,畏敌如虎、措置无方,留下了不少笑柄。若不是最后死得还算壮烈,简直要落个千古骂名(见《宋史·何栗传》及《宋人轶事汇编》总第756页)。寿数最高(80岁及80岁以上)的5人中,郑性之官至参知政事,黄裳官至礼部尚书(《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总第2866页),刘章官至权礼部尚书(《宋史·刘章传》)。他们在当时的地位虽颇高,却都没有突出的'业绩,对后世的影响不大。黄裳甚至在《宋史》中连传记都没有,其生平资料都难以搜集。阮登炳则生于末世,仅官秘书郎,更是无声无息(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1082页)。唯一被称为名状元的胡旦,他仅官至秘书监,却有多位执宰都是他的学生,因而影响稍大,不少宋人著作中有关于他的事迹的记载(见《宋人轶事汇编》总第166页),《宋史》将他列入了《儒林传》。

  宋代最有影响的状元是文天祥,他是被元蒙统治者杀害的,只活了47岁,属非正常死亡,是特殊情况。其它较有影响的状元多集中在60岁至69岁及70岁至79岁这两个年龄段中。如王十朋、王拱辰、王曾、王嗣宗、冯京、吕蒙正、安德裕、许将、李迪、沈晦、宋庠、杨砺、吴潜、张九成、张去华、张观、陈尧咨、邹应龙、郑獬、柴成务、章衡、梁克家等,占这两个年龄段29名状元的75.86%。这些人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都曾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如王曾、吕蒙正、李迪、宋庠、吴潜、王嗣宗、冯京、许将、张观、邹应龙、梁克家等11人都曾官至宰相、副宰相,而王曾、吕蒙正、李迪、吴潜等4人还曾独掌大权多年。这些人《宋史》都有较详的传记,还都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另外,这两个年龄段中,有南宋的王佐,官至户部尚书;卫泾,官至参知政事;方逢辰,官至侍郎。这三人在当时的地位都不低,且不事权贵,敢作敢为,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而《宋史》无传是不公平的。他们都被收入了《中国历史大辞典》,方逢辰还被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留梦炎,也是历史名人,只是他晚节不终,屈身事敌,只能作反面教材。加上这4人,则共26人。可以说60岁至79岁的状元几乎都有较大的影响。 那么,是否可以说,作为状元,要想有所作为,寿命太短固然不行,而寿命太长也不行?寿命太短,回旋余地小,除个别天才而外,多数人当然是做不出象样的业绩的;寿数太高者,也许是无所用心,或过于“保存实力”了?要有所作为,总要多经历一些困苦磨难,不可避免地会耗损掉一部分天年。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笔者认为:要想干一番事业就不必过于顾惜身体,乃至生命。古今中外的寿星们,碌碌无为的无名之辈太多了。

  二、宋代状元的地理分布④

  两宋118名状元中,目前尚有李景阳、张拱、刘察、刘寅4人籍贯等考,而王整、李釜两人的籍贯尚存疑。其余112人中,北宋63人,南宋49人。由于北宋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而南宋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且两者的疆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必须有分有合地考查其地理分布情形。

  先看北宋。

  河南省19名:王尧臣、王拱辰、吕蒙正、安守亮、安德裕、孙仅、孙何、孙暨、刘蒙叟、许安世、李常宁、李肃、宋准、张去华、张师德、时彦、姚晔、贾黯、蔡薿。

  山东省10名:王俊民、王曾、李迪、苏德祥、张唐卿、胡旦、柴成务、梁固、梁灏、蔡齐。

  福建省6名:叶祖洽、许将、徐铎、徐奭、章衡、黄裳。

  四川省5名:马涓、何栗、苏易简、陈尧咨、陈尧叟。

  江西省5名:马适、何昌言、何涣、刘辉、彭汝砺。

  江苏省5名:王昂、吕溱、佘中⑤、莫俦、霍瑞友。

  湖北省4名:冯京、毕渐、宋庠、郑獬。

  浙江省3名:沈晦、贾安宅、程宿。

  山西省2名:王嗣宗、张观。

  安徽省2名:杨寘、焦蹈。

  陕西省1名:杨砺。

  湖南省1名:王世则。

  可见,北宋状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两省。这两省共29名,占63人的46.63%。福建省也较突出。北宋时代,它还算边远地区,状元数亦占近10%。

  北宋状元集中在河南、山东两省,这首先是地利使然。咸平元年(998)孙仅那一样共取进土50名,便几乎都是河南省的举子,而且其中大多数是京城开封府籍的(见《容斋随笔》第371页)。虽然不排除里面有冒籍应考者,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还有政治因素。太祖开科取土时,建都于杭州的吴越政权和建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市)的南唐政权尚未归附,而且前者占有今浙江及江苏的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后者占有今江苏大部、安徽的中南部、江西全省及福建南部、广西北部。南唐还自行开科取土,所以东南几省的一般读书人是不可能到汴京去应试的。到太宗朝,吴越纳土,南唐被灭,但鉴于南唐君臣的荒淫误国,南唐文人作品的浮艳轻靡,朝中大臣又往往看不起南方读书人。直到真宗大中样符八年(1015),拟在蔡齐(山东人)和萧贯(江西人)两人中挑选状元之时,知枢密院事寇准还对真宗说,萧贯是“南方下国之人,不宜魁多士”(见《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二,总第713页)。这种歧视南方士子的观念,自然有利于河南、山东等地读书人参与科举竞争。

  再者,北宋前期的元老重臣及操选政的大臣多为太祖、太宗从北周带过来的北方人,而“糊名考核”的制度至淳化二年采纳莆田人陈靖的建议方才确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总第282页)。即使糊了名,考官在感情上也不能说没有倾向性,何况有22科并未糊名(见《文献通考》卷三十二)。这方面也不利于南方士子。

  再看南宋。

  此时,淮河以北大片国土已为金人所有,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都不在版图之内,这些省份的举子当然不可能到临安来参加考试。由于都城在浙江省内,浙江人又得了地利,乃至人和。据《浙江通志》载,仅鄞县(即今浙江鄞县市)一县考中进士的,嘉定七年(1214)那一榜有17人,十年(1217)那一榜有20人。到宝庆二年(1226)那一榜竟达37人。当时,北方人不能过江南下,南方不少省份又因兵荒马乱,不便到临安,好几次考试时,应试者多为江苏、浙江人(见《宋史·选举志》)。鄞县人读书好学的多,所以每榜考上的进土都比较多。

  具体说来,南来状元地理分布如下:

  浙江省20人:王十朋、王龙泽、王会龙、王佐、木待问、方山京、方逢辰、毛自知、刘章、刘渭、陈亮、张九成、周坦、徐俨、赵建大、姚颖、袁甫、留梦炎、傅行简、詹騤,占南宋状元总人数的40.80%。

  福建省13人:吴叔告、余复、陈文龙、陈诚之、邹应龙、郑侨、郑性之、黄公度、黄定、黄朴、梁克家、曾从龙、萧国梁,占26. 50%。

  江苏省5人:卫泾、阮登炳、李易、黄由、蒋重珍,占 10.20%。

  江西省5人:文天祥、汪应辰、徐元杰、姚勉、张渊微,占10.20%。

  安徽省3人:吴潜、张孝祥、周震炎。

  四川省1人:赵逵。

  湖南省1人:王容。

  广东省1人:张镇孙。

  这四省共6人,占12.24%。

  南宋状元分布情况最特别的省份是福建。它并不占地利,也许还占不到人和,但是状元数大大超过了毗邻浙江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人们说江苏的苏州为“状元之乡”,那是明清时代的情形。它在北宋没出一个状元,到了南宋也只有黄由和阮登炳为苏州籍。两宋合起来,状元最多的省是浙江,共23人,占总数(112人,下同)的20.54%。其次是福建和河南,都是19名,各占16.96%。

  再次是山东、江苏、江西,都是10名,各占8.92%。

  其余省份都较少。

  若以现在的县(市)为单位,那么出状元最多的是4人,这样的县(市)有两个:

  福建莆田县:吴叔告、陈文龙⑥、郑侨、黄公度。

  浙江衢县市:毛自知、刘章、留梦炎、程宿。

  出3个状元的县(市)有7个:

  河南汝南县:孙何、孙仅、孙暨(三人为同一家族);

  洛阳市:吕蒙正、安守亮、安德裕(二安为父子);

  睢县:许安世、张去华、张师德(二 张为父子)。

  浙江温州市:木待问、周坦、赵建大;

  鄞县市:姚颖、袁甫、傅行简。

  福建闽候县:许将、陈诚之、黄朴。

  山东青州市:王曾、苏德祥、张唐卿。

  总之,在宋代,福建省的文化教育是比较突出的,因而除都城所在的两个省份外,它出的状元最多。

  注释

  ①陈尧咨的生卒年各有关记载均未明说,此为笔者据《东轩笔录》卷三十四及《北宋经抚年表》第35页有关记载推算出来的。

  ②《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 2175页指出其出卒年为“1058一—1084”,并说他卒于元丰七年(1084),年仅27岁。然而他夺魁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照推则这年仅10岁,显然不合清理。笔者以为“1058”,当为1048”之误,相应的“27岁”亦改为“37岁”。

  ③《宋史》本传作“孙唐卿”,该处《校刊记》指出,《续长编》卷一一四、《通考》卷三二等作“张唐卿”,疑“孙”为“张”之误。《中国文学大辞典》亦作“张唐卿”,此从《校刊记》与《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④状元们的籍贯主要依据《宋史》、《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宋诗纪事》、《宋词四考》、《宋人轶事汇编》、《宋朝事实类苑》、《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少数依据地方志,不—一注明,以免繁琐。

  ⑤《宋史》、《续通鉴》、《续长编》、《泊宅编》、《东轩笔记》等均作“余中”,而《四库全书》本《江南通志》则作“佘中”。事近为实,此从《江南通志》。

  ⑥笔者在撰写《宋代状元谱》的过程中,福建长乐县地方志办公室的陈礼秋先生屡次来信,并寄赠大量资料,称陈文龙、郑性之、姚颖、姚勉皆为长乐人。所寄资料不能说不可靠,然与《宋史》、《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宋诗纪事》、《宋词四考》、《续通鉴》、《续长编》等书的有关记载全部相左,尚待进一步查考。

【宋代状元的寿命及地理分布论文】相关文章: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02-13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论文01-20

写景的宋代古诗02-09

论宋代美学11-22

宋代瓷器鉴定12-17

宋代文人政治07-25

寿命05-20

宋代古诗词02-09

宋代关于写景的古诗02-09

宋代写兰花的诗句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