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论文

时间:2021-09-09 17:57: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论文

  [摘要] 课堂交往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人际沟通活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当今现实的课堂交往中,却存在着诸多偏误,导致课堂交往的变异,并阻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此,有必要做出多方面努力,改进课堂交往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论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交往;变异性交往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以教学资料如文本、话题等为中介,彼此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并产生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交往形式,是师生在多边多向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展开的交往过程。

  一、课堂交往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堂交往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标准。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形成

  在课堂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探索,建立师生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相互启发和借鉴,集智取长,多渠道地激活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头脑中不同性质的知识纵横相连,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组块之间灵活转换,为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提供积极支持。而且,在课堂交往过程中,在合作学习和研讨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打破自身习惯的思维定势,积极吸取他人的合理意见,合理调节和控制对概念和规则等的使用,优化信息加工过程,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

  (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在课堂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情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同形态的人际关系以及交往运作本身,都属潜在课程的要素,它们与正式的课程内容一起,对学生道德品性、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由与权利,满足他们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际交往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做到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放弃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心态,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堂交往过程的展开,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生活变化和社会竞争的健康心理,促使学生正确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并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通过课堂交往,学生还可获得安全、归宿、爱、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的满足。课堂交往过程还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性、意志性、务实性、创新性等现代人格,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积极的人格影响以及交往内容和方式的合理建构,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主体自觉意识、独立自主能力、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品质、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勇气等。

  二、课堂交往的现实偏误及其对学生发展的阻碍

  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其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课堂交往合理展开的基础之上的。应该看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着诸多现实的交往偏误,影响着课堂交往的有效展开,阻碍和限制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一)浓郁的管理主义色彩

  管理主义的盛行使课堂交往发生了本质性变异,它使本来应该让师生充分、深入、自由地展开交往活动的课堂变成了限制和束缚交往的场所,使本应是教学主体间双向沟通、平等对话的交往活动演变为教师的单向说教和“独白”。在这种变异性交往中,教师扮演着“法官”“裁判”的角色,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的口吻向学生提出不容置疑的硬性要求,以训诫、警告、惩罚等手段限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作为课堂交往主体的学生虽然“在场”,却处于失语、虚化和悬置状态,他们缺乏对交往对象、内容、形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能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身的潜能和才华。

  (二)师生间互识的缺失

  交往是主体间由相互认识、相互理解走向共同理解的过程,互识是交往的基础。而在现实的课堂交往中,交往主体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诸多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缺乏准确的把握,过高或过低估计学生的发展水平;二是对学生的情感和需要缺乏了解,不善于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情绪去体验;三是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个性差异存在误解,如一些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爱说爱动的学生认定为“有意调皮捣蛋”“存心破坏课堂秩序”,但对学生此类行为的真正原因却知之甚少。

  课堂交往中的理解偏误不仅会妨碍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真诚对话,而且也对学生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交往类型的单一和偏狭

  在当今现实的课堂交往中,从交往主体状况来看,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师班交往这种“点—面”式交往,自然地成为交往的主导类型, [1] 而“点—点”式的.师个交往发生的频次则明显偏低,生生交往等交往类型更是微乎其微,学生小组也没有真正成为具有实质性交往价值的功能实体。师生“点—点”式交往的缺乏,阻隔着他们相互之间的深入理解以及彼此间真诚的“敞开”和“接纳”,生生交往、师组交往的缺乏,则使课堂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掘,使课堂中客观存在的多种社会关系不能作为真正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交往的内容来看,围绕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展开的认知性交往占据着核心地位,情感性交往等则处于边缘化位置。而祛除情感成分的课堂交往,显然很难使交往主体进入知、情、意整体性投入和人格精神整体性际遇的交往状态的。

  三、矫正课堂交往偏误,增强课堂交往的发展功能

  要克服当今课堂交往中的诸多偏误和障碍,矫正变异性课堂交往,增强课堂交往的发展功能,必须从多方面作出努力。

  (一)建立人性化的课堂规范和课堂言语环境

  在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健全学生人格为目的的教学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人性化的课堂规范和课堂交往的言语环境,对于矫正现实的课堂交往偏误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课堂规范的建立,既可以从制度上保证课堂交往的有序进行,又有助于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的形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课堂规范应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需要,在师生对话协商、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拟定并为师生双方共同遵守的行为框架。正因为如此,这种规范能够从一种外在要求内化于交往者的意识之中,转变为交往者的内在自觉。它不再是束缚交往主体意志的力量,而是交往者主体性充分发挥并使交往获得成功的条件。课堂交往实践已经证明:真正在交往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课堂规范,往往正是这种内化于师生意识之中的规范。

  课堂交往的言语环境应走出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框,实现认识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作为课堂交往中介的言语表达,应当既符合真理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真诚性的要求;意味着不仅仅是那些传输知识信息的概念语言、逻辑语言和科学语言受到重视。而且,那些有助于确立交往主体间平等关系的语言,那些有助于交往主体传情达意的语言,那些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理解和信赖的语言也同样受到重视,从而使知识信息与情感、意志等非认知成分共同融入课堂交往之中,形成知情交融的交往模式。此外,在课堂言语环境的建设中,还应当摈弃单纯的“讲—听”式架构,实现“教师讲—学生听”与“教师听—学生讲”的相互交替和补充,实现课堂交往中话语权的双边性和多边性。  (二)推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弹性化和多样化教学

  针对当前班级授课制存在着限制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充分深入交往的弊端,为了更好地便于师生交往以及生生交往、师组交往的展开,有必要在控制班级规模、推进小班化教学的同时,实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课堂座位编排方式的弹性化和多样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适当地引入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个别指导等,以作为班级教学形式的必要补充;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把讲授、研讨、问答、演示、情境表演以及学生模拟执教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每个学生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拥有在教师面前自由表达、自主沟通的权利,而且拥有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教师还要能够全面评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经验系统,意识到它们的欠缺和局限,在必要时能够搁置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经验系统,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问题,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和共感。

  在课堂座位编排方式上,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师生、生生充分交往和有利于活跃交往气氛的课堂空间布局结构。在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编排之外,应适当采用“圆桌型”“马蹄型”“扇面型”“蜂窝型”“分组型”等多种类型的座位编排方式,以促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交往机会,增强学生参与课堂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多维性。

  (三)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自我交往反思等途径提升教师的交往素养

  在当今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力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2] 这种角色变化决定了教师的交往素养已成为影响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教师交往素养的提升是矫正课堂交往偏误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交往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开放宽容的心态、良好的言语和情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沟通能力、人际知觉能力、交往技巧、角色扮演能力、创设良好交往情境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教师交往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中,将课堂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教育的范畴。当前,这些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在教师教育中适当地引入教育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内容是应当且必要的。二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自我交往反思,对自身的交往方式、状态、结果等进行审视、监控和合理性分析,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课堂交往行

  为,以使自身的交往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和重建[J].教育研究,2002(9):16.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论文】相关文章:

广告用语偏误分析07-14

浅析生命美学的理论偏误07-16

“简评”指导中的几种偏误01-20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08-01

程度副词非常的有关偏误分析07-31

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08-16

留学生句类偏误分析07-14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08-01

浅谈PSC朗读项中的语调偏误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