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山亭乡镇学校改制之痛

时间:2021-10-01 19:19:23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山亭乡镇学校改制之痛

记者 刘 缄

山亭乡镇学校改制之痛

    张超家的二亩果园在半山腰上,不远处就是通往镇里中学的一条不算宽的土路。天没亮就和父母一起在果园里忙碌的张超,不时停下手中的活计,呆呆地看着山下出神,不知是怀念当初上学时的无拘无束,还是感慨辍学回家后的日子竟比想像中艰苦。但他和父母一样,对辍学本身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反正又考不上大学。”

    一个月前,总感觉“在校呆着没什么劲”的张超从山下学校的初中二年级辍学回家,12岁的孩子跟随父母伺候起了家里的果园,开始真正融入了祖祖辈辈再普通不过的农民生活。“班内同学现在也剩下不多了,有的转学了,有的觉得上学没什么用都回家了。”张超抠弄着农具上的泥,头也不抬地对记者说。

    “在学校里什么都学不着,上私立学校家里又没钱,跟着我起早贪黑,又是一辈子受穷,唉——”他父亲慢慢地点燃一枝烟,眯着的眼里透着怅惘与无奈。

    留守学校者:“好教师都跑光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走不出去的!”

    张超原来所在的学校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一所农村普通公办中学,自1995年以来,因地方经济环境恶化,区、乡两级财政吃紧,教师工资动辄就拖欠几个月甚至半年。对这些教师来说,教学成了真正的良心买卖。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在谈起这些时,语气里掩饰不住无奈:“那些70年代和我一起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同学都在市里学校工作,现在每月的工资收入都接近1500元。我以前每月还能领600多元,但从1995年至今,我们只发老工资标准的70%,每月也就是400多元,就这样还往往一年欠四五个月的,然后第二年又重新从1月份开始。要是镇里换了新的领导,就说以前拖欠的工资我不负责,从现在起我按时发,这样又开始新的一轮拖欠。”

    他指着学校门口的烧饼铺,苦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到烧饼店赊烧饼时,老板觉得大家都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还赊给我们。现在要是既无钱买,又拿不出小麦换,教师连烧饼都赊不出来了。”据说,他学校的教师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煎饼、咸菜来校教学;年轻教师找对象没有敢找同行的,都找本地的农民。和大多数地道的农民一样,他们配偶的几亩土地成了惟一可信得过的生活保障。

    各乡镇都是贷款发工资,凋敝的地方经济实在无力让地方政府对他们做出什么承诺。在现实生活的碰撞下,公办教师的“铁饭碗”变得易碎起来——他们纷纷跳槽,另攀高枝。

    “好教师都到私立学校去了,精干的教师到东边临沂市的私立学校,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水平较次的去了西边滕州市的私立学校,每月至少1500元以上;再次的就都应聘到我们本区的各私立学校,一月也得1000多元。”一位老教师不无自嘲地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里只剩下像我们这些年老体弱、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和那些走不出去的‘八千生’还在老老实实地熬日子。反正别人教学咱就教学,但这样啥时是个头?”

    “八千生”是当地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据记者了解,为了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山亭区曾在1994、1995两年各从社会上招了一批教师,原则上初中毕业生就可以报名,每人收费8000元,这批人经过短期培训都充实到了教育(www.xfhttp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