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时间:2021-10-01 17:17:50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1.利用互联网进行委托下单的第一阶段。大约在1997年,国内首次出现了“证券网上交易”的概念,少数券商与一些IT厂商合作,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的委托下单手段。这个时期的“网上交易”都是以营业部为中心,以IT厂商的软件产品为依托,网上交易软件也是以实时行情和委托交易为主,没有服务的概念,纯粹是一种新型通道服务的尝试。本阶段的特点是:“网上交易”的客户量很少,交易量微不足道,没有任何的增值服务。这是一个中国证券行业开始认识和接触互联网的初始阶段,券商看待网上交易和当初看待电话委托一样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是多了一种场外交易的手段而已。

  2.通过大规模建立以网站为表现形式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的第二阶段。1999年~2000年是互联网最热的时期,E-trade在美国证券业以其独特的电子商务服务手段成为行业内的新秀。这些新事物促使国内证券行业对网上交易进行重新认识,“证券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出现,并逐渐代替了“网上交易”概念。E-trade模式证明:以互联网为交易通道的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渠道成本,迅速形成价格优势。当时的中国,不仅很多证券公司对这种新的商务模式跃跃欲试,甚至有众多的IT厂商也想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的E-trade。这两年间证券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除了传统的以营业部为中心的网上交易软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总部集中式的网上交易系统,能够实现客户资料的集中管理、透明的业务委托转发和业务功能以外,券商更对以网站为表现形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这个窗口建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体系,以服务促交易,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渠道成本,另一方面引进新的服务内容,如信息服务、在线咨询服务等。但是,如此众多的证券类网站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内容却基本上是雷同的。从栏目设置上看,财经新闻、实时行情、在线交易、基本面信息查询、专家咨询、智能选股等是网站的基本要素;从服务内容上看,绝大多数网站提供的信息都是从有限的几家专业信息供应商处购买来的,少数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将自己研究机构的一些成果通过网站发布出来,总算在千篇一律的证券网站中增添了少许具有增值价值的内容。本时期是“证券电子商务”概念形成时期,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不高。券商从开始的“一定要上、越早上越好”的投资冲动中慢慢体会到这种毫无增值潜力的电子商务给增加客户、增加交易量带来的好处实在有限。因此,在大多数券商都经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后,2001年证券网站建设的热潮逐渐淡了下来。

  3.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逐步开展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注重不同客户的不同服务诉求的第三阶段。从2001年开始,整个行业都在对曾经风光一时的电子商务进行反省,并试图探索进入经纪业务转型时期的合理商业模式。随着前一年对集中交易的大规模讨论,业务集中化、服务个性化的口号逐渐得到了业内大多数人的认同。本阶段的证券网站有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如将电子商务平台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如CRM等)结合起来,在平台中引入经纪人、客户经理、投资顾问业务,力争做到了解客户需求,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服务,从原来简单地将大量信息无目的地塞给客户到提倡服务的个性化,甚至通过论坛、即时聊天等技术手段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等。我们可以看到,转变是根本性的,但也是艰难的。首先,要达到个性化增值服务的要求,必须有一个整合的系统来支撑。传统的柜台系统、总部级的数据仓库应用、CRM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交易、网站和还基本上是空白的经纪人服务系统等必须能够协调工作。但大多数券商在建设这些系统时是按照独立项目、独立应用的方式来进行的,要求它们能够协作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次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