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

时间:2021-10-01 16:40:50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

一、沉寂多年后的再度兴起

  产业集群理论其实并不是全新的学说,新古典经济学家曾经对这种现象做出过相当精彩的论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在《经济学原理》(1920,第三版)中从三个要素对产业的地区性聚集作出解释:劳动力市场共享(labor  force  pooling)、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马歇尔的用词是新思想和新主意的传播,后人总结为技术外溢)。后人在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起源时,总是要把马歇尔的三要素学说当做经典的论述。继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对产业聚集现象作出解释后,阿尔弗雷德·韦伯又从工业区位论角度对产业聚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概念。韦伯在《工业区位论》(1929)一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聚集经济的形成、分类及其生产优势作了详尽的分析。但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之后,产业集群理论却有相当长的时间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这其间似乎只有经济地理学的文章在研究与产业集群有关的问题,这段时间大约是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波特,1998)。这种情形直到90年代初才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

  1990年和1991年有两篇重要的文献刊出,改变了产业集群理论在经济学界处于边缘的状态,并渐渐引发了研究产业集群的热潮。第一篇重要文献是迈克尔·波特的《论国家的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该论是波特的一个庞大的研究成果中最核心的部分,同年波特以同样的题目出版了一本很厚的专著。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看,也许波特的这篇文献还不能算是纯经济理论文章,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些重要命题和判断是有开创性的,如聚集对规模经济的作用、对要素改变的影响,政府的政策作用与聚集经济的关系等,所以,在其后10多年的相关领域研究中,无论是经济理论研究,还是经济地理方面的比较研究,很多学者都把波特的这篇文献以及他的后来的文献当做重要的引用成果(艾力森和格莱赛,1997;马丁,1998等)。

  保罗·克鲁格曼发表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政治经济学期刊》1991年第3期)是一篇更有影响和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在这篇论文中,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简明而有效的(他自己本人称是简单的)关于中心-外围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克鲁格曼力图说明区域或地理在要素配置和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模型中,处于中心或核心(core)的是制造业地区,外围(periphery)是农业地区,这种模型的形成及其效率取决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制造业的聚集程度。可以说,克鲁格曼是继马歇尔之后第一位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把区位问题和规模经济、竞争、均衡这些经济学常年研究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对产业聚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有紧密联系,能够导致收益递增。由于克鲁格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加之他的这篇论文完全符合经济学的研究规范,所以,克鲁格曼和他的这篇论文大体上成了最近十来年产业集群研究引用最多的人物和成果。同年,克鲁格曼还出版了一本研究聚集经济的著作——《地理与贸易》,这本不厚的小册子也成了产业集群研究引用最多的学术文献之一。

  1991年以来,克鲁格曼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聚集和产业集群的论文和著作,为自己树立了新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聚集经济学说代表人物的地位。除了这篇论文和精炼的专著外,克鲁格曼1990年代以来还发表了几部重要著作,在产业集群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