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时间:2021-10-08 15:48:33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然而当前一些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对该课程进行科学革新,更好地发挥其基础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因其并非中国土生土长,而是引自西方国家而得名。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性概括和抽象式描述。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教育部指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全国各个本科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中普遍开设。它不仅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是服务于其他专业的经济学相关理论学习的有力工具 [1]。

  二、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应实现的几大目标

  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外,还应着重实现下述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经济学的思维习惯。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教师自己要养成经济学的思维习惯,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经济学思维习惯的优点以及经济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日积月累,最终学会用专业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及其相关专业知识,也是保障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有效手段。

  2.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是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做到能够与时代并进。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水平的提升,也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西方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通性。经济学的基础性地位更加说明了在这种共通性之中,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主动向其他课程渗透是首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穿插引入其他课程的某些元素,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方法去解释其他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用其课程的知识和观点来解释经济学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其所学的各门课程,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三、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理论性强导致趣味性不够。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阐述,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对于初学者和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会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较强的理论性也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充斥着资料性信息,导致课堂气氛的轻松性不够,也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令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不利于其对教学方式的及时调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导致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数学化倾向导致理解力不够。西方经济学知识阐述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借助大量的图形、表格、数据、数学公式及西方经济学专业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和难以掌握。近年来,经济学界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能够增加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严谨性。然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推导很容易令人忽视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牵连性。在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不应因数学方法本身而强调数学方法,而应加强对基础理论的定性分析。因为数学的方法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它的全部。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从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成分比较多见。目前中国选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版本大都以主流经济学为主。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来源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早期版本,宏观经济学来源于凯恩斯的理论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未能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得到反映。教材中还缺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分析。即使学生课堂上能够记住一些抽象的理论、模型、案例、图表和专业术语,但由于现实性不够,学生不仅不能将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更不能实际运用 [3]。

  4.教学手段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教学的主要方式局限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普遍缺失。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听,而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三大能力”,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谈。而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弃课本和教案。少数教师甚至跳过了备课环节,直接从互联网下载教学课件,上课时对着课件“照本宣科”,时常出现讲授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知识点错误等情形,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

  四、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增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适宜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改善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可将传统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以及其他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融合,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优势。例如在教学中适当使用黑板板书介绍关键概念或推导重要数学模型和公式,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强化教学效果,或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贴合度。在教材使用方面,应尽量选择精练易懂、所举实例符合中国现实的教材。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主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之外,应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西方经济学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条件,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实践热情。

  3.增强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性。西方经济学内容纷繁复杂,流派林立,观点各异。容易令学生把握不清其基本知识体系。教师要把握住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条主线,通过两条主线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如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总供求的平衡。在讲授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侧重点。如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简化模型化的经济理论的阐述,着重培养其思维方式。

  4.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理论界对知识的时效性越来越注重。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论在时代的变迁中被淘汰,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西方经济学教学不能忽视现实经济的这一重大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前沿理论的研究,促进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授课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紧跟经济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适时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帮助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参考文献:

  [1]李传志.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数学的适度使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23-24.

  [2]黄伟.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51-57.

  [3]姜鑫.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5-18.

【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论文01-10

西方经济学原理及研究方法探讨论文12-18

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2-03

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2-06

探讨加强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法论文01-02

财经类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与学改革探讨10-05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4-28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12-21

有关基于“毕博平台”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