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西采茶灯的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发展论文

时间:2021-09-09 18:47:25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福建闽西采茶灯的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采茶灯”是一种流传于福建闽西和闽南部分地区的民间歌舞形式,其有证可考的历史至少已在150年以上。闽西龙岩地区的“采茶灯”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被称为世界民间艺术之花,并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名曲。文章较全面地描绘了福建龙岩“采茶灯”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其发展现状。

福建闽西采茶灯的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发展论文

  关键词:“采茶灯”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发展势头

  “采茶灯”是盛行于南方诸省的一种民间歌舞。据考证,“采茶灯”的曲调最早是以江西于都的《采茶瑶》为母曲,通过不断的传播和发展形成“采茶家族”,随着各个地区的采茶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相互区别,在不同的地区就冠以不同的称呼,如广西称“唱采茶”“采茶歌”“壮采茶”,江西称“茶篮灯”“灯歌”,湖南、湖北称“采茶”“茶歌”,福建、安徽称“采茶灯”。

  福建龙岩地区的“采茶灯”又称“采茶扑蝶”。据传,“昔时,每年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摘新茶,休息时,常聚于山上‘茶寮’,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动、扑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渐趋于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①其以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欢快生动的舞蹈动作,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流传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并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名曲,可以说是福建闽西这片土地上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

  “采茶灯”的历史演变

  “采茶灯”源于龙岩苏坂美山村。关于其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明代嘉靖年间,从湖南迁移到龙岩苏坂美山村的林氏家族,他们长期在此劳作生活,并以种植茶树为主要谋生手段,后来慢慢创造了“采茶灯”的艺术形式,藉以丰富劳动生活情趣。其二,清初,龙岩的一名宫廷琴师回乡,结合本地的民歌,加入采茶的动作,创造出了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其三,从《颖川泼水记》曲本中的歌词可知道,在清代中期龙岩就盛行“采茶灯”。

  “采茶灯”早期的表演形式,是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由8位采茶姑娘和茶公、茶婆、武生、男小丑等12人组成,这时的歌舞和服装都保留了古代中原的遗风,戏的成分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茶灯”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改革。1952年8月,在民间艺人温七九等人的努力下,“采茶灯”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发展。他们剔除了唱戏的成分,使之成为纯粹的歌舞形式,并将“采茶灯”改为“采茶扑蝶”,将原有的小生和小丑免去,将男扮女装的采茶姑娘换成青春美丽的少女,伴奏乐队也改为龙岩静板乐队,加上灯仔鼓配合,曲调用了《剪剪调》,服饰、队形等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采茶灯”的音乐形态

  1“采茶灯”的内容

  根据《颖川泼水记》曲本记载,我们可以发现“采茶灯”的歌词,大部分是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创而成。内容常以英雄人物、爱情故事等为主要题材,并且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们的不幸遭遇给予极大的同情;同时,内容能够伴随着时代和政治背景的变迁而变化,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采茶灯”歌词分为正采歌词和倒采歌词,一般都是从一月至十二月依次排列,正采歌词和倒采歌词中有些是相互关联、前后呼应的。

  2“采茶灯”的曲调

  “采茶灯”曲调明快、活泼,表现出欢快、喜庆的特点。“采茶灯”多为小调,旋律优美,常为羽调式。采茶曲调大致分为三类(三阶段):一类是单纯的“茶歌”,即茶农劳动时的劳动号子、山歌、民间小调,结构相对简单;另一类是载歌载舞的“茶灯”,即将茶农劳动的动作稍许加工,伴以茶歌,载歌载舞;还有一类是含有较浓的民间调情趣味的小戏。而龙岩的“采茶灯”曲调在其发展中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原来的曲调“德胜令”后改为民间小调的“剪剪花”,即现在“采茶扑蝶”的曲调;原先的“六角采”改为“正采”,“四角采”改为“倒采”,原来的“倒采”被简化。现在我们所听到的.熟悉的曲调“采茶扑蝶”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3“采茶灯”的伴奏

  “采茶灯”的伴奏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采茶灯”最早的伴奏乐器是鼓、钟、箫、钹、唢呐、钲等,后来加入了二胡、三弦、板胡等;伴奏上还把原扑蝶以民间鼓乐“饶平吹”、唢呐伴奏,改为用龙岩静板乐队伴奏,加上龙岩灯仔鼓配合,静板队的乐器即是扬琴、笛子、二胡、三弦、板胡等。

  4“采茶灯”的舞蹈

  “采茶灯”的舞蹈灵活多变、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基本步伐轻盈细碎,以戏曲花旦步行走,带有粗犷的山野韵味,行走时有各种穿花舞步纵横交错。其舞蹈动作有打草、串花(单串花、双串花、三串花)。舞蹈队形变化多样,有上山时和下山时的队形变化。

  “采茶灯”的现状与良性发展势头

  近年来,尽管民间音乐面临着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不断冲击,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福建龙岩“采茶灯”在保护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已能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和现代创作技巧,进行不断的自我创新(如:现代“采茶灯”已出现“摇滚采茶灯”和现代扇子采茶舞),并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浓郁生活气息、集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崭新道路。据统计,在龙岩活跃着280多支“采茶灯”队伍,有专业团体(如山歌剧团)和业余队伍(如龙舟采茶队、晨练队伍、节日喜庆表演队)。这些队伍的经费来源,一部分是政府部门扶持,另一部分是自筹资金,还有一些是企业资助,形成了良性的创作队伍后继有人、演出人才茁壮成长、新老观众日益壮大的发展链。

  福建闽西是个历史厚重、美丽富饶的地方,也是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地区,既有享誉世界的土楼建筑,也有广为传唱的“采茶灯”,而今发展民间音乐文化,闽西人民又谱出了新篇章。但是,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使民间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保护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遗产,挖掘本土音乐的精华,并使其得以弘扬光大。闽西“采茶灯”的良性发展就是最好的实例。

  注释:

  ①刘春曙、王耀华著《福建民间音乐概论》第91页

  参考文献:

  [1]王耀华著《福建传统音乐概论》

  [2]李向京著《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创新》

  [3]温七九著《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回忆录》

【福建闽西采茶灯的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再论教育的历史形态演变09-03

《采茶灯》教案09-06

论福建油画的发展论文10-04

布依戏音乐形态的述论论文12-20

粽子的历史演变01-11

赣南采茶戏特点与发展思考论文11-10

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论文12-17

春联的历史演变 -资料01-01

老师称谓的历史演变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