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时间:2021-10-01 11:39:35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动力及趋势

  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9·11事件”之后,这一调整进一步加深 。大国关系的调整,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它对于后冷战时期的国 际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这一调整的走势和结果,对于各国 外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9·11”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9·11”后,大国关系调整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总的趋向来说,它是冷战结束后大 国关系调整的继续和深入,基本动力和基本方向没有改变。(注:美国政府2002年9月公 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说:“2001年的‘9·11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与 其他主要世界力量中心的关系,并且开辟了广阔的新机会。”实际上“9·11事件”更 多改变的是美国对其他大国的态度,而不是其他大国对美国的态度。无疑,“9·11事 件”使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它是否是根本的改变还需观察。)“9·11事件”的 突出影响在于它有力地强化了其中的两个动力因素——全球化和大国国内政策。全球化 一方面使大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原来 只存在于局部的问题国际化,国际恐怖主义即是最突出的表现。国内政策因素是指一国 政策的变化对大国关系发生的作用,这一政策变化可以是国内政治和国内形势变化在其 外交政策上的反映,也可以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调整。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原有动 力组合形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 交汇点。反恐对大国关系的支撑意义,不仅体现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中 的合作。事实上,在阿富汗塔利班被摧毁之后,国际反恐已经从具体行为抽象为共同接 受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之下,国际反恐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为预防国际恐 怖主义的升级,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的重要性变得尤为突出,这对于大国合作提出 了新的要求。国际反恐不仅使大国的共同利益面增加,而且使国家利益的传统形态和对 它的传统理解发生变化,某些传统矛盾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减小或是退居 次要地位。以美俄关系为例,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从地缘政治利益来说与俄罗斯的政 治和安全利益相矛盾,但从反恐利益来说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反恐利益和传统地缘 政治利益的碰撞既没有抵消前者,也没有使后者消失,它们处于矛盾的状态下,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妥协,甚至是不同国家利益的交叉融合。

  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 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美国 和俄罗斯的调整幅度最为显著。由于在反恐目标之下的合作受到了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 调整的深度支持,俄罗斯与美国在“9·11事件”后大幅度改善关系,打破了两国关系 自1993年以来徘徊不前的僵局。俄美关系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大国关系的再调整,它是新 一轮大国关系调整的核心环节,整个大国关系的调整实际上围绕着俄美关系的变化而展 开。

  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大国关系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快速调整时 期之后,失去了强劲的动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滞。“9·11事件”的发生重新激活 了已经有些冷却的动力源,并且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在性质上加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国家集团因素进一步减弱。大国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而且具有深厚的国家 集团背景。冷战时期五大国中的四个国家分属不同的国家军事政治集团,中国虽在其外 ,但与其他大国的双边关系亦受到大国集团因素的作用。在后冷战时期,苏联集团瓦解 ,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尽管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扩大,但对大国间双边关系的作用明 显减弱,双边关系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要驱动力。大国关系也越来越成为比较单纯的双边 或多边关系,与国家集团的直接联动效应趋弱,特别是负面效应,如俄美关系的恶化并 不直接带动俄欧关系的紧张,俄罗斯与北约集团的矛盾对俄欧的关系也没有造成严重障 碍。“9·11”之后,中、美、俄、欧、日等大国越来越主要是从双边的角度考虑相互 关系,“非集团化”倾向更加明显。非集团化一方面使大国关系简单化,另一方面也使 大国关系出现了更多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可能。

  二是非敌对性趋势进一步加强。非敌对性是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