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在中小学实行长时间课时制

时间:2021-10-02 17:35:2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在中小学实行长时间课时制

(山西省大同大学雁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037000)

在中小学实行长时间课时制

摘  要:本文论述了实行长时间课时制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原因,认为这是对二十年教学改革的总结和深华,是对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是由教师满堂灌走向学生自学成才的过渡形式,它将在更高的阶梯上引起更深刻的教学改革,它将会为中国孕育出千百万自学成才的新型人才来。

关键词:两节一科课时制   百战百胜  自学成材

    一、 在中小学实行长时间课时制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是教师用来给学生传道授业的,自习是教师用来给学生解惑的,主要解不会做题之惑,并且认为中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远远低于大学生。于是,在大学实行两节一科授课制,在中小学实行一节一科授课制。中小学各科教学改革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式(即没有一位理论修养很高的教育大家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走过了二十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各种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授课制下陆续产生。然而它们形成的综合力量却日益产生出一种历史的必然要求,即要求更长一点的课堂时间以使它们更充分的发挥作用,如同生产力向前发展同时要求容纳它的生产关系也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原来似乎只适用于大学生的两节一科授课制就不可避免地移用到中小学阶层,并且以旧瓶装新酒的姿态与尚未改革的大学课堂教学区以别矣。

    二、在中小学实行长时间课时制的教学的具体原因

    具体地说,是哪些教学因素迫切要求中小学实行长时间课时制?

    首先,从学习内容上看,以知识结构和问题研究为主的学习内容,迫切要求实行长时间课时制。我们知道,曾有一种观念最为流行,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用公式表示就是:大海——一桶——一杯。这种观念要求教师把知识一滴一点地传授给学生,而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似乎恰到好处。其实,这种杯水政策违反了科学的认知规律,因为智力活动以知识结构为活动场所和内在需求。财主的儿子辞退每天只教给他“一”、或“二”、或“三”的教师的故事,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也是讽刺了这种杯水教学法。教学以一个知识结构为学习对象,是必须的也是完全能够作到的,但是现实的教学为什么走向他的反面呢?唐代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说:“是马者,一食或尽食一石;食马者,不止其能千里也;食不饱,里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能求其千里也”,这虽然论述的是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情况,但是不幸正好用来形容我们今天的教育状况,——多多少少的大、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学了前的幼儿阶段、托儿所阶段、怀胎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交流与游戏,在玩中学)——在这种“食不饱”的杯水政策下被饿为废才或庸才,在被饿为废才或庸才的同时出现了“食不了”的症状。虽然这样,仍有补救之法,而我们的教育仍旧推行杯水政策,比如,时髦的变本加厉的导入法,起可笑程度如年长慈母给年仅三个月的新生儿用小匙填喂嚼过的馍头,又如医院护士悉心地给头部受了重伤的伤员灌喂汤药,于是接着出现了“不吃了”的症状。学生早已到了应该找到研究专题去搞创造发明的阶段,教师却在这时提倡起什么“玩中学”、“导入法”、“激活兴趣”等哄孩子的玩样儿。就这样,形成了“杯水政策——吃不饱——不吃了——杯水政策”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再也没有人知晓其本来面目而改革之,如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言“童心陷入假人的渊薮而执迷不悟”。

    伟大的教育家赞可夫曾坚决反对这种杯水教学,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大容量的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从学习的心理机制对之给以解释和支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要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