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时间:2021-12-10 10:02:56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1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本人就数学课的导入谈些建议.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作 者: 罗艳丽 作者单位: 灵寿县三圣院学区 刊 名: 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 XINKECHENG 年,卷(期): 20xx ""(7) 分类号: 关键词: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2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对于整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采用生动有趣、新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教师在授新课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时,上课伊始,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创设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试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小华也是12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此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3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说不出来。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六个面,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止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3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 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作了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

  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此现象。”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思考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

  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融于一体。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拉动活动片显示,使学生理解了相距、相遇两概念的涵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形式。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