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儿子花元办聚会 供吃供喝还要供虚荣

时间:2021-12-08 16:31:26 教育 我要投稿

儿子花2000元办聚会 供吃供喝还要供虚荣

儿子花2000元办聚会 供吃供喝还要供虚荣  

国庆长假中,沪上高中生成了卡拉OK的主力消费群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儿子花2000元办聚会 供吃供喝还要供虚荣

  长长的叹息,包裹着无奈与忧伤从电话那头传来。

  前天,史越红,一位高二学生的母亲用沙哑的嗓音给本报来电,倾诉心底的无助。

  国庆节前夕,史女士的儿子硬逼着父母掏钱为他办同学聚会,说逢年过节,班里几个要好朋友轮流做东,自己以前也吃过用过别人的,要是不搞得热闹些,以后就没面子去学校了。

  受不了儿子的“作天作地”,史女士夫妇只能咬咬牙“出送”了近2000元钱。

  “为了供伊读书,阿拉两个下岗工人没日没夜地打工。难道供吃、供喝、供穿、供读书还勿够,还要供伊虚荣吗?”史女士苦涩的话语如沉沉的铅块。搁下电话,记者匆匆赶到彭浦新村,去探寻这位母亲伤心的理由。

  四十多岁的老周像老伯

  敲开史越红家的门,已是傍晚时分,来开门的是位又黑又瘦的老伯。“越红出去买菜了,我是伊爱人周庆荣,有啥事跟我讲一样的。”一听这话,记者愣住了,眼前的人满脸皱纹、头发花白,根本不像是四十多岁的人。

  猛抽了几口香烟,老周起身带记者在他家里转了一圈。这是间一室一厅的房子,夫妇俩住在由客厅改成的小屋内,里面搁着几件简陋陈旧的家具,唯一“上得了台面”的只有一台用了近十年的金星彩电;再看看孩子的房间,桌上放着TCL电脑、S ONY音响,墙上挂着网球拍、吉他,陈列摆设比起老周的卧室“奢华”了不少。

  “对儿子阿拉真是掏心挖肺了。”老周叹了口气。6年前,因为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他和妻子都下岗了。这下,可真是愁坏了夫妇俩,儿子读书正是最花钱的时候,可他们每月五六百元的下岗工资哪还能撑得住。

  于是,四十多岁的老周每天一大早骑着“老坦克”挨家挨户送牛奶,上上下下要爬七八十层楼;忙完了这份活,就要赶到装饰市场,肩挑手抬替客户送材料;晚上他瘦小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停车场,值班守夜。

  而这些年,史越红也是吃苦受累,早晨去证券公司做清洁工,下午到小百货店当营业员,中间还得抽空赶回家给儿子烧饭、洗衣服。深夜时分,顾不得一天的劳累,母亲还得仔仔细细检查儿子的功课,常常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儿子读书一年要花2万多元

  “侬哪能吃香烟了!”正聊着,史越红回到了家中,指指桌上已渐渐堆满烟头的一次性杯子,她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几年,为了省钞票供儿子读书,老周除了吃饭喝水,能戒的都戒掉了,想勿到这趟真被儿子气伤了心。”

  史越红告诉记者,看着丈夫整天布满血丝的双眼,日渐苍老削瘦的面庞,她常常哭着劝老周:“算了吧,别这么拼了,阿拉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但倔强的周庆荣就是不答应,“阿拉吃了没本事的亏,现在再吃力也要让儿子多读点书。”

  但就是这样从日忙到夜,老周夫妇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二三千元,而这点钱几乎都用在了儿子的身上。史越红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儿子读高中每年的学杂费将近4000元;为了让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夫妇俩一年还要花费近1万元,让他在专业学校读英语;前阵子儿子说要补习物理、数学,周庆荣和史越红每月又从牙缝里省出近500元,给他请了老师;再加上零花钱、买复习资料的钱……史越红说,他们一年近3万元的收入中,有2.2万元就这样花在儿子身上。

  日子虽过得苦些,但让老周夫妇欣慰的是儿子读书还挺争气的,去年考进了市重点中学。

  儿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孩子出色的成绩原本该给辛劳的父母带来欢乐,可没想到老周的儿子却对家长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今年开学,老周的儿子软磨硬泡要父亲租辆车送他去学校,说是许多同学平时都有车子接送的,自己也想过过瘾。整整10多天,老周一直为这事愁眉不展,装饰市场的老板同情他,叫司机开车跑了一趟,才为他省下了一笔大开销。

  谁料,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今年国庆节前夕,老周的儿子又出新花头了,想要办个同学聚会,起先老周说什么也不答应,可儿子使出了“撒手锏”,一会儿闹“绝食”,一会儿又装病不去学校上课。眼看着马上就要月考了,怕影响孩子的成绩,老周夫妇只得拿出了1000 元,可儿子还嫌不够,又逼着父母东拼西凑了1000元。

  聚会那天,老周反复叮嘱儿子省着点花,可是,八九个人去“钱柜”唱卡拉OK花了六七百元,吃日本自助料理又用掉八九百元,还有打的费……回来时,儿子口袋里只剩100多元。

  这下,省吃俭用的老周夫妇急了,但刚埋怨两句,儿子却高声吼了起来,“你们赚钱还不是给我用的,派头介小,老实讲今朝这点钞票,人家还玩得不高兴呢!”以后的几天里,老周的儿子天天一大早就出门,到附近图书馆看书,晚上9时多才回到家里,见到父母一言不发。

  “阿拉为小囡吃辛吃苦,不求回报,只求一点点的体谅,难道也错了吗?”话到此处,史越红的话音已有些哽咽。

  孩子为何读不懂父母的辛劳?

  曾几何时,儿子的上进与懂事带给了周庆荣、史越红夫妇太多的自豪与欢乐,而如今儿子的冷漠与自私又深深刺伤了他们的心。那么,儿子为何总读不懂父母的辛劳?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史女士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她家附近的图书馆,找到小周同学时,他正和几个同班好友聚在一起看书。

  他们为我做这些很正常

  谈起那次聚会,小周至今还觉得有些委屈,“现在很多同学都出钱请客的,伊拉凭啥反对?我以后在学校还要做人的,要是人家不睬我,我会恨伊拉的!”

  说到这,小周的脸上竟浮起一丝敌意。他说,学校里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他和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蛮谈得来的,平时经常在一起看书聊天,到了节假日就出去逛逛街、唱唱歌。前几次,做东的同学都出手阔绰,轮到他,自然不能坏了规矩。

  “侬是否晓得,爸爸妈妈赚钞票交关吃力?”“晓得啊。但我觉得用伊拉点钞票很正常。”小周的回答令人吃惊。他说,读初中的时候,每天看到父母风里来雨里去,忙到三更半夜,觉得他们十分辛苦,心里挺感动的,做完功课,就会拿个小板凳坐到大门口去等爸爸妈妈。可现在想想他们做这些,也就是盼着自己能考进大学,出人头地,到时候他们也可以得到回报。

  “父母投资,我给他们回报,大家不吃亏。”小周说,“再讲,节假日侬去卡拉OK看看,80%都是高中生,人家用的不是爷娘钞票啊?就伊拉小气,平常衣服都舍勿得买一件,像守财奴一样的,赚了钞票就晓得藏起来。”

  回家要和父母算算账了

  听罢小周的一番“高论”,记者拿出纸笔和他算起了账,“你一年的学费和补课费就要2.2万元,你知道你父母一年挣多少啊?”振振有词的小周立刻沉默了。

  “3万元不到,剩下的7000多元钱是你们全家一年的吃用开销,你身上的衣服,还有这鞋要多少钱?”指了指小周的阿迪达斯T恤和耐克鞋,记者问道。“加起来700元多吧。”“你们家一年生活费的1/10就这样没了。何况2000元,这对你父母来说还不是天文数字啊!”

  听罢记者的话语,小周拿起纸,又把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一旁刚才还在叽叽喳喳为小周“撬边”的同学也没了声音。

  “你们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每月工资大概在3000元左右,算算看23年苦心栽培,什么时候能还清父母的投资呢,钱好还,可这养育之恩呢,能用钱来衡量吗?”说完这句话,记者起身离去,此刻传来了孩子们的低语,“回家阿拉也要和爸爸妈妈算算账。”

  新闻链接

  重庆一个大学生给父母的一封信

  去年底,重庆工商大学丹尼国际学院一年级学生填写了一张《学习投资效益分析简表》,算一算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毕业后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填完表格,许多同学都为父母的辛劳和不易落下了眼泪,一个同学立刻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爸妈:

  你们好!

  这是儿子上学以来给你们写的第一封信。但首先我得对你们说声“你们辛苦了”。在你们心中,我可能是个比较任性、不听话的孩子,在高二下学期我迷上了玩网络游戏,而你们依然没放弃我……

  今天,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老师让我们算了一笔账,算这4年你们一共要给我多少钱。我算了一下,结果比我以前想的要多得多,这四年我一共要花你们7万多元,而咱们家顶峰时期一年收入才7000多元。花7万多元,还没加上社会国家给我们的投资。现在爸爸和妈妈身体都不好,还依然坚持打工供我读书,看见你们一天天衰老,我的心在流泪。

  而最让我心痛的是我现在还经常上网玩游戏,你们可知道,我在学校平均每天花多少钱吗?是127元啊。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事儿。我却还没醒来,还经常去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要知道,这100多元可是咱们家二三十天的生活费啊!

  爸妈,对不起!我一定改,改掉一意孤行等坏习惯。从现在起,我一定好好学习,不会让你们的钱浪费掉。对了,你们也要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了。感冒了就赶紧吃药。爸,你胃不好就不要吃一些凉的饭菜了,天气开始转凉了。

  此致敬礼!

  儿:李泽建

  2004年11月24日

  记者感言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都献给了儿女,而留下的只有脸上辛劳的痕迹。

  记得不久前,曾有这样一条新闻令人动容,重庆綦江一位叫谢光福的父亲为供儿子上大学,每天要劳作18小时以上,中秋之夜他刚踏进家门,还来不及和儿子吃上顿热热乎乎的团圆饭,就因过度劳累而猝死。其实,父母不只给了孩子有血有肉的躯体,更给了子女一份耗尽心血乃至用生命去呵护养育的不悔诺言。

  面对父母深深的恩、浓浓的情,孩子们难道忍心用冷漠与自私去回报?难道忍心用挥霍和浪费去彻底压弯他们有些佝偻的脊背?

  小周的一段话语让人震惊,但这可能是当代许多学生实实在在的想法,他们被父母的爱紧紧包裹着,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惯性,已让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他们正享受着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父母之恩。这份无怨无悔的付出,儿女们一生也无法偿还。

  常摸摸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常数数母亲额头上新添的皱纹,当读懂他们的苦心时,或许我们渐已冷却的感恩之心又会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