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生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民办教育陷困境

时间:2021-12-08 15:03:59 教育 我要投稿

生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民办教育陷困境

生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民办教育陷困境 【核心提示】春节过后,兰州市东方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和兰州科技技术学校因为争夺生源而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生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兰州市的民办学校发展之路存在很多问题。 两校师生广场滋事2006年的2月14日上午9时多,在兰州市五泉下广场突然发生了近百人参与的大规模纠纷。在嘈杂的人群中,广场管理人员辨认出参与纠纷的双方竟然是设在广场周围的两家学校的师生。一方是东方学院职业技术学校,一方是兰州科技技术学校。此时两校师生情绪激动,事态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接到报警的五泉派出所迅速出动警力赶至事发现场,经过民警们劝解,局势得以控制。这场大规模纠纷没有造成任何人员受伤,但庆幸之余人们也在困惑,这些教师和学生们到底为什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一场让人们大跌眼镜的全武行呢?东方学院职业技术学校说,当时他们的车停在五泉下广场的停车场里,而兰州科技技术学校的车挡在前面,不让他们出来,双方很快争执起来。一个简单的停车问题真的会造成上百人参与的纠纷吗?在兰州的报纸上有事发时的照片资料,在照片上记者发现,激动的人群旁边确实有两个学校的车辆,但在这些车上无一例外地都贴着招生广告。职业学校的管理部门兰州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一语道破天机:招生的过程中就难免产生争夺生源,这样就必然引起纠纷,发生冲突。矛盾源于生源之争记者了解到,东方学院和兰州科技职业技校是两所上个世纪80年代创办的民办技术学校,那时他们开设的餐饮、美容、服装等专业都非常受欢迎,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比如一个学生花300元就能接受一个月的牛肉面加工技能培训,而一所学校如果每期能招来100个学员的话,就会有3万元的进账,所以职业技术培训成为当地一块诱人的蛋糕。记者在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五泉下广场看到,这里竟然有大小15家民办培训机构,培训的科目包括服装、美容美发、烹调、酒店管理服务、家电手机、计算机应用等等。走访了这几家学校后,记者发现这些学校几乎都开设了牛肉面加工、美容、电脑维修等专业,这样的情况在发生纠纷的两所学校中同样存在。劳动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兰州总共有100多家这样的学校,开设专业也大致相同,这就意味着所有进入兰州求学的生源都将成为他们共同抢占的资源。东方学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个牛肉拉面培训班一年能招五六百学生,总收入接近20万,但现在因为学校太多,一年才能招到100多名学员,收入只有三万多元,除去两名教师每人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和教学的消耗品以及房租等费用之外,所剩无几,而其他专业的经济情况也并不理想。但为了能够多招生、扩大学校的影响,他们每年还要投入近30万的广告,收支相抵,学校几乎没有赢利。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招到更多的学员尤其显得重要,生源多少成为决定学校生存与否的关键所在。记者从兰州市劳动部门了解到,2005年兰州有八家民办培训机构因为生源问题倒了下去。一些投资办学者告诉记者,兰州民办技术培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多头审批混乱难免那么这些学校都有正规的办学资格吗?在兰州五泉下广场,记者随意找了几家学校,在他们那里都看到了办学许可证,只是发证的部门有省市劳动两个部门,发证单位虽然级别不同,但对办学的审核标准却是一样的。兰州市劳动保障局的孙处长说,多家部门审批形成了多头管理,发生问题的时候又因为牵扯到两家部门,因此投诉者不知道应该找哪家。尽管这位处长在谈到由此带来的困难时只是点到为止,但其他工作人员在私底下说,多头审批实际上给管理造成一定的真空地带,有时候地方和省里彼此不知道对方审批了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生源供求关系失衡、设置专业重复、竞争对手太多、学校费用日益吃紧等诸多问题便凸显出来。为了争抢生源,上演全武行便不足为怪。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就全国来说,类似兰州两所学校一样争生源的情况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利益驱动,当供方远远少于求方的时候,就肯定会出现矛盾。为此,政府应该对一些资源做一些配置,控制它的规模或者提高它的门槛,以防止恶性竞争。当然,兰州市劳动部门也针对一些无序的招生行为进行了强制性的限定,学校应该在自己的范围和区域内进行招生,同时不能在外面散发招生简章。但是在采访期间,记者在五泉下广场看到,有一些学校依然在校外设点招生。民办教育困境待破和有些无序的职业教育相比,兰州市民办学校的另一大块基础教育同样承受着生源之痛。李海生,一位山西商人,1998年在兰州创办陇大国际学校,这所学校分别设有小学部和中学部,资产评估值为9000多万。记者在陇大转了一圈,室内体育馆、网球馆、多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当地教育部门说,像这样的硬件设施已经可以和兰州最好的公办学校相媲美。然而让大多数投资教育的企业家包括李海生在内都非常尴尬的是,偌大的学校,学生寥寥无几。按理说,这个学校可以容纳3000到4000学生,现在在校学生只有700人。兰州的民办基础教育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办学者说这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有关。据记者了解,一所民办学校的中学生一年需缴纳近万元的学费,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而最主要的是,当地教育部门认为,兰州市200多所公办中学,已经基本满足了当地学生的入学需求。兰州市教育部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兰州,每年都会有2.6万左右的初中生毕业,按照5%进入民办学校换算的话,也就是1300人。而民办学校却有20多家,一所学校一年平均只能招到兰州地区的学生不足70人,至于外地学生通常只有本地学生的1/3,加起来总共一年招生不到100人,最大规模的一个是1300人。不仅如此,民办学校招来的这为数不多的生源也不能和公办学校相抗衡。拿2005年兰州市高中招生为例,兰州市7所省级师范学校的招生分数线全部在500分以上,而陇大国际学校高中录取分数线也只有400分,因此学校要培养出很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社会声誉也不会太高。这种种情况造成了民办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投资教育的办学者说,他们几乎是在夹缝中生存,亏损难以避免。李海生也指出,像他这样投资近亿元的民办学校不说收回成本,按现在的收费标准起码要有1000名学生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而目前很多民办学校的生源都达不到这个数字。尽管兰州的各级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在近几年里不断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现实是生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民办学校发展之路充满艰辛。对此,朱永新说,民间投资人应对教育市场的份额及自己的力量有正确的估计,政府也要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控,防止扎堆办教育。当然,民办学校还有一个个性化的空间,怎么样把学校办出特色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民办学校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来源:西部商报20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