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对话专家

时间:2021-12-08 09:11:07 教育 我要投稿

对话专家

【对话专家】 主持人: 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 专家: 蓝维(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高洪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陶礼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迟希新: 刚才两位班主任老师谈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么接下来我们想再听听专家的观点。蓝老师,一般我们把学生分为优秀生、中间生、和差生。您怎么去看待这三段的划分,班主任老师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哪一段学生身上? 蓝维: 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谁身上,关键在于你要完成什么样的一个教育的目的。从班级基本管理这个角度上讲,传统的管理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因为好学生和不良行为的学生对班级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而中间学生从众性会比较强。所以这种方法可能更有利于班级的纪律管理和日常运作。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提高成绩,那恐怕要对优秀生和中间生多一些关注。因为他们对于班级成绩的整体提高会起比较大的作用。如果你主要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那每一个学生的都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不应当去区分优秀生、中间生和差生。 迟希新: 蓝老师,现在有很多班主任认为对优秀生过多关注,就会像家庭教育中的溺爱一样,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蓝维: 其实在我看来关注和溺爱还是有些区别的。因为关注其实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家庭的溺爱,更多地是指父母亲替孩子做事情。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关注和溺爱等同起来。 迟希新: 谢谢蓝老师。陶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您对这个案例有什么样的解读呢? 陶礼光: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希望得到指点,而专业课老师在这段时间内也确实没有专门指导他。心理学上认为,当教育教学中,老师所提供的机会、内容、方法等不能满足全班学生的个体需要时,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师源性的心理困扰。小涛就是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困扰。班主任老师察觉到了小涛的心理变化,鼓励他去跟任课老师做沟通。而小涛同学恰恰在沟通上比较退缩,其主要原因是他对沟通的结果患得患失。因此,班主任针对性地采用激将法,帮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顺利实现与任课老师的沟通,方法是很得当的。但如果说,小涛的个性不是这样的,或者他在沟通上的障碍主要表现缺乏与人沟通的方法,比如不知道如何选择谈话的时机、如何切入话题等,那么班主任采取激将法就未必合适了,而应该进行沟通方法上的指导。 迟希新: 陶老师,有的老师认为优秀生他们获得了太多关注和关爱,有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一点打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陶礼光: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其实,这件事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全面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到老师对其优点的肯定的同时,也有机会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在这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当教师在给一些“打击”,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不足时,一定要掌握分寸,逐步递进。否则容易引发学生焦虑、自卑等一些列心理问题。 迟希新: 谢谢陶老师。高老师,优秀生在这个班级里算不算一个非正式群体? 高洪源: 非正式群体这是一个专业的概念。它是指这些人有一个共同活动的空间,或者是有一个共同活动的领域,互动有一定的频率,产生一定关系,形成了某种共同的行为规则,但是这些人的活动又不能纳入正式群体之中。优秀生在班级里中是一个群体,但各个集体之间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优秀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非正式群体,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迟希新: 那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优秀学生做自我管理呢? 高洪源: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要特别关注优秀生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心理发展。现在我们常说的优秀生往往是在学习上特别优秀,当然其他技能方面也可能有一些特长,但并不等于他们就没有缺点和短处。然而,优秀生往往由于关怀效应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从别人的长处联想到自己的一些不足。这样他就能更多地对自己的发展进行管理。 迟希新: 谢谢高老师。最后,我还想让三位专家用最简短的话语,来总结一下你们对这个案例的意见和建议。 蓝维: 这个案例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优秀生中有很多人将来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给予他们适度的、正确的关注是不可缺少的。 高洪源: 引导优秀生在具体和与他人集体互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陶礼光: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