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新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时间:2021-10-05 19:48:03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新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给班主任的作用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对班主任这一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证明: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我觉得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注意创设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保护。”于是每个区角摆放什么?怎么摆?墙面如何布置?我都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共同商讨、一起制作。例如:自然角种子天地里的种子由大家商量用玻璃罐储放后,孩子们有的准备盐水瓶,有的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然后由他们分类装罐,最后由老师进行修饰并在瓶颈上挂上小书签,标明植物的名称、生长的地点、收集人员。虽然让孩子参与创设比老师自己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心理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关系,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和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地发展。我经常蹲下来和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交流。而课间、游戏或是闲暇时,孩子们也会歪着脑袋跟我拉家常。抱抱我的身体,摸摸我的衣服,牵牵我的手,这些动作都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接受。当然除了动作他们还会从语言上表达对我的认同,“老师,我明天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老师,我下次带你去吃肯德基”。虽然他们的承诺遥遥无期,但足以令我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设的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注重学习、学会反思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一个班级有好的精神面貌,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善于学习。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常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平时,我尽可能地抓住机会去“充电”;园领导也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新理念,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丰富我们的知识经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其次,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我们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分析。在实践中我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

  

  最后,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过程中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不是按新胆冈要》的理念做的?”“哪些做法需要改进?”“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中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我们才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建立、健全常规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有效的规则有利于班级管理和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首先建立、健全班级常规。

   

  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活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非常必要。幼儿园烦琐的事情非常多,教师总恨不得自己是“千手观音”。多年来,我一直主张幼儿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幼儿能管的事,老师不管。于是我们班便出现了许多管事的小干部,如:  “队长”、“杯长”、  “水长”、  “花长”、  “鱼长”等等。

   

  早晨入园跟老师、同伴打过招呼后,小朋友们会习惯地走到“今天玩什么”的提示牌前了解自己晨间活动的内容。当然,如果想参与别的组的活动时要先跟别人商量:  “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早操时间到了,  “队长”会提醒自己的队友赶紧站队,拿器械时要一个接着一个走快点。早操过后,  “杯长”会自觉地将小朋友的杯子整齐地排放到外走廊的桌上等待老师倒水。我们班半托的小朋友比较多,半托的一系列问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前饭前洗手时水池边总会湿一大片,现在在“水长”的监管下情况大有好转,而且每次洗手你都会听到从厕所里传出我们自编的的儿歌“开小水,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关好水,甩三下,一、二、三”。以前分饭时总是闹哄哄的一片:“老师我要端碗”,“老师我要发筷子”。经过民主协商大家统一意见,请最有秩序的那一队为大家服务,我们称之为“饭长”。这样一来既稳定了幼儿的情绪,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又使他们体验到了为集体服务的乐趣。饭后的清洁工作由吃得较慢的幼儿跟配班老师一起完成,其余幼儿跟主班老师到户外散步。散步之前我们会重复散步的口号:找个好朋友,两个手拉手,手拉手慢慢走,上下楼梯要靠右。这样既轻松集合了小朋友,又帮大家巩固了散步的规则。午睡了,“鞋长”会监督小朋友把鞋子放整齐,然后互相帮忙把脱下的衣服对折变成瘦子,再对折变成矮子放到抽屉里。以往起床后总有许多小朋友捧着衣服叫你穿,现在你只要说请儿歌来帮助你,他们准会边说边干: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真是可爱极了!穿好后他们会炫耀:“老师,你看!”我竖起大拇指,他们就知道是:我真棒!

   

  我们班在二楼,课间小朋友总喜欢攀着封闭的窗台向外看,于是我发动大家带些小鱼来,把鱼缸放在窗台上一字排开,既有效制止了攀爬窗台事件,又培养了小朋友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我们还选了有养鱼经验的范亦伟为鱼长,负责给鱼儿换水、喂食。当然,我们还有专管花的“花长”,专管书的“书长”……有了这些“长”我也轻松了许多。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游戏时再合适不过了。小朋友们喜欢游戏,有的玩起来特别疯。于是我们班设了一个黄牌区,破坏游戏规则的会被请进去坐在那休息,等什么时候想好该怎么游戏时再重新参与。我们班的施雨鑫是个捣蛋鬼,但只要在黄色休息区休息一两分钟,再玩游戏时你就会发现他跟换了个人似的,规矩多了。

虽然这些班规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但它的建立有利于班级管理。

家长的支持、配合是班级管理的宝贵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童: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例如:我们在一节音乐活动中,先请家长观看、欣赏幼儿敲击碗筷、瓶子的教学活动,而后布置作业——自制乐器“叮叮当当”。在此后的延伸活动中家长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令我咂舌:他们的选材有竹片、饼干筒盖、废弃的钥匙等。做好的“乐器”被陈列在音乐角供孩子们继续探索。在这一活动中家长真正成为了响应者、参与者、教育者。

   

  当然我们还会定期开展家长会,定期更换家长园地内容,推选家长委员,确定家长开放日,开展亲子运动会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还特意开辟了“回音壁”栏目,请家长记录下自己育儿的一些好的经验、体会并公布于此以便大家互相学习,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这使得家园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在互通信息、交流看法、全面了解幼儿发展{胄况的同时不仅在教育上达到了共识,而且提高了班级管理的质量。(沈娟)

   

来源:《幼教博览》2007.1